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月三十一日上午,新华社社长穆青一行,乘车来到宁陵县石桥乡万庄村。一九六五年冬,穆青同志来豫东采访,原想报道植树老人,人称“老坚决”的潘从正的事迹,后因“文革”中断了,直到一九七九年三月,穆青才写成介绍潘从正事迹的通讯《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穆青这次来到万庄村,一脚跨进潘从正的家门,急切地喊了几声:“潘老!潘老!”八十五岁的潘从正和他八十八岁的老伴象见了久别的亲人,慌忙迎了上去,紧紧握住穆青的手,眼角闪着泪花,激动地说:“没想到您还  相似文献   

2.
侯军 《全国新书目》2010,(11):78-79
4月28日下午,办公室电话铃声响了起来,话筒里传来的是陌生的女声:“您是侯军先生吗?太好了,终于找到您啦!我是谁?您肯定不认识我,但是,我从认识我爱人那时起,就老是听他说起您的名字,我是替他找您的,老费劲了!我爱人是谁?哦,他叫何玉鹏,也是您的同行,是大连新商报的记者——您还记得吗?二十多年前,  相似文献   

3.
来先生琐忆     
2008年10月,全国第六届民间读书年会在山东淄博召开,来老作为特邀嘉宾与会,得以与仰慕已久的来老相晤。那天,我与吉林作家王国华去拜访了来老。来老年龄虽大,但思维敏捷、妙语连珠,他说:“民刊记录了许多真实的文献,不仅当代人读,将来还可以读,这些报刊将来更有价值,是可以世代相传的。”之后的几天里我们一同拜谒了蒲松龄故居、王渔洋故居等,来老儒雅的举止、高大魁伟的身材、慈祥和善的目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名刊要览     
美国《时代》(9月14日) 杰·雷诺:电视业的未来;英国《经济学人》(9月5日) 改变日本的选举;法国《新观察家》(9月3日) 走出危机;美国《新闻周刊》(9月14日) 你的孩子是种族主义者?老了谁来看护我?  相似文献   

5.
刘成杰 《军事记者》2005,(11):69-69
我是在今年3月31日报名参加《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中心学习的,赶上了第15期的末班车。报名时,我思虑再三。当了近十年干事,主要是写党委材料和领导发言稿,没从事过报道工作,是个缺憾。为此,3年前我向一名有知名度的老同志请教,能否写新闻和内部材料兼得时,得到的回答是:“不能,它们不是一个路子,连语言都不一样,根本不是一个风格。”因此,我打消了学新闻的念头。年初,政委聊天时,他说我写的材料思路敏捷和具备一定的语言功底,不妨试着写写身边的事。能行吗?我自己又害怕起来。“试过才知道”,政委的话,给了我动力。怎么起步呢?我想到了解放军报新闻函授。这时已是三月三十一日,我试着拨通函授中心电话,负责的一位女同志礼貌地对我说,今天是最后一天,您要抓紧,都开学好长时间了。  相似文献   

6.
韩淑举(以下简称韩):谢谢来先生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来老,中国有“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从资料得知,您幼时受祖父影响很深,能给我们谈谈家庭教育对您初期读书的影响吗?  相似文献   

7.
冬日午后,临窗而坐。一壶茶,一卷书,任氤氲的茶香,温润的书香丝丝缕缕沁入心田,宛如沐浴在冬日的暖阳里,溶解寒冬,温暖心扉。元初学者翁森在《四时读书乐》之"冬读"写道:"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冬日读书的乐趣跃然纸上,让人忍不住捧一卷书围炉夜读。  相似文献   

8.
《长江日报》三月二十日《忘本贪官的隐秘过去》一文中似有宣扬迷信之嫌。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胡长清老家的孙支书也曾是他的同学,说起胡,他感慨万分:“去年春天,我到村里的坟山去,看到胡家祖坟上的松树全被虫吃成了火红色,别人家的却青枝绿叶,我当时就冒出了这个想法,胡家会不会出事?开始我还以为是不是九十多岁的老太太要去了,没料到却应在了胡长清身上。”一个大贪官的必然毁灭,与其祖坟上的树被虫吃有必然联系吗?这段话竟还出自一个 支部书记之口。读罢这篇文章 让人有种胡家祖坟出现征兆表明胡长清气数已尽,胡长清才 被…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九溪三月 山上的杜鹃红了.溪边的青草绿了。三月春风.给大地抹上了轻柔靓妆。飞鸟在枝条轻歌低吟.是春风里的朋友聚会。我要问:飞鸟.为什么你会在春天来临?鸟说:妩媚光彩的九溪是最美的舞台。  相似文献   

10.
记得30年前父母亲为我做10岁生日的时候,由于家里经济比较拮据,还没有使用上照明电,所以晚上亲戚来我家吃饭时,父亲只得找来两盏汽油灯。用汽油灯需要时不时地给汽油灯打气。待在一旁的母亲为不停地给汽油灯打气还不停地唠叨:总有一天家里像城里人那样装上电灯就好了。在一旁吃饭的外婆接过母亲的话茬说:“闺女,咱是农村人,是穷命,如果我们农村人家里能装上电灯,那可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三月三十一日清晨六点正,我在朦胧中打开收音机,猛然间听到从华盛顿传来惊人的消息,大意是:"总统罗纳德·里根,今日下午二时半被刺受伤.他是参加工会午餐会演讲后走出希尔顿饭店时被人行刺的.枪手辛克利是一名廿二岁的青年,当场被捕.总统随行的新闻秘书布雷迪被打死,(按:后来证实不确)两个警卫人员受重伤.总统伤势稳定,他受伤后,自己走进华盛顿大学医院……."这是一件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屆指算来,作者听到这一新闻时,距离事件发生的时间不过两小时半!(事件发生于美国东部时间三月三十日下午两点廿五分,即我国时间三十一日凌晨三点廿五分.)  相似文献   

12.
许之丰 《新闻三昧》2005,(3):F002-F002
三月风来满眼春,最是京华春意深。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十届全国政协三次会议于2005年3月3日-14日在北京举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聚首北京,共商国是,为共和国的发展献计献策,也在春天留下了许多感人的瞬间。本刊特采撷了“两会”会场内外的一组镜头奉献读。  相似文献   

13.
妇孺报 (月刊) 公元一九○四年五月(清光绪三十年四月)创刊,每月一册,全年十册。馆设广州双门底蒙学书局内。该报例言云:“本报以浅顺为主,使妇孺读书四年者,即可阅读。”其内容有蒙学杂志、妇孺闲谈、寻常妇孺文编、高等妇孺文编、妇孺中国史、妇孺信札、妇孺歌唱集、高等妇孺浅史。为广东妇孺启蒙刊物之一。女界灯学报(月刊) 公元一九○五年四月(清光绪三十一年三月)创刊。发行所佛山镇走马路女界灯学社,其宗旨是:“同人厪忧时局,民族瀛弱,因作学报,以先提振乎社会之母,文明之产者。组织略例,谨列如下:宗旨以新学理开妇女之智,撰述词语,文白兼  相似文献   

14.
豫东平原,万木吐翠。三月三十一日上午,新华社社长穆青一行,乘车径直驶向宁陵县石桥乡万庄村。一九六五年冬,穆青带领记者到豫东采访,计划报道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的事迹后,再向读者介绍宁陵县植树老人,人称“老坚决”的潘从正。不料,由于全国政治形势的变化,这一计划被中断了。直到一九七九年三月,穆青的这个愿望才得以实现,同陆拂为合写了脍炙人口的报告文学《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七个年头过去了,潘老生活得咋样?苗圃变得如何?……对潘老的强烈思念,驱使穆青故地重访。  相似文献   

15.
B一双双温暖的手,帮助失学儿童走进了课堂。孩子们稚嫩的读书声里,蕴涵着明天的希望。采访途中,同行的记者与一个小女孩有这样一段对话:──你在这里干什么?──捡瓶。──捡瓶干什么?──卖钱买馍,给妈妈和妹妹。──你爸爸妈妈呢?──爸爸打工去了,妈妈病了。──你有几个妹妹?多大了?──大妹7岁,二妹6岁,三妹4岁,小妹2岁。妈妈还想要个小弟弟。──你读书了吗?你想读书吗?──想读书。没钱……这名9岁的小女孩在记者的采访本上歪歪斜斜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高飞燕。像高飞燕这样的失学儿童,在西海固地区还为数不少。…  相似文献   

16.
钱财狂     
我妈拨个电话和我闲聊,说起大学时代的一个男同学,出差路经我家,还礼数周到地去看了她。我妈一直在啧啧赞叹,你那些同学,不栖读书的时候在我家吃了那么多顿饭。我这却却一个劲地追问我妈,他带什么了?把你乐成这样?我妈不疑有他,一五一十地和我背清单。我在心里飞快地把它们一一折现,然后暗地里出一口大气:这下才好,终于赚回来了。这个同学临毕业  相似文献   

17.
《档案天地》总编辑: 我是年逾古稀的一个老记者,现在退休在家。安享盛世晚年。所幸头脑还不糊涂,读书、看报、上网、打字。随“天下之乐而乐”,盼望的是国强民富,常想的是相识相知老人的健在和遗念。  相似文献   

18.
罗世庆 《新闻窗》2012,(1):47-48
我在新闻战线滚打了30多年,算得上是个老新闻工作者,退休了仍对新闻有着深厚的感情。我现在订有七报三刊(有的是赠阅),读书读报看电视新闻,成了我每天生活的重要内容。我已80多岁了,有时也还写些稿件投给新闻单位。  相似文献   

19.
怎样把编辑工作作为学问来做呢?我体会至少要在“三个结合”上下功夫,即:策划和精编相结合;读稿和读书相结合;编辑实践和学术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读书的遗憾     
有人说读书是一种时尚。在我则是嗜好和习惯,或者竟是一种享受。青少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是读书的驱动力,后来踏上工作岗位,读书成了职业的需要,老来读书可说是随心所欲、怡然自乐的快事了。时下图书品种丰富、门类齐全、卷帙巨细、琳琅满目。一卷新书在手,书香犹闻,开卷有益,令人神怡。确是一种享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