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层林 《收藏》2001,(8):22-23
有人认为赏石是随心所欲,没有定论的;有人认为“瘦、皱、漏、透”的赏石原则已经过时,应以“纹、色、形、质”为赏石准则;还有人把著名画家齐白石所说的“太似媚俗,不似欺世”作为赏石原理;也有人认为原石最美,不能有任何加工……  相似文献   

2.
赏石境界谈     
李庆辉 《收藏》2006,(10):122-123
赏石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时逢盛世,奇石收藏更以其特有的韵味和意趣吸引着大众参与,藏石,赏石因之成为时尚。在广东、山东、甘肃、上海、台湾、福建等地甚至形成了有关藏石的产业链,促进了不地文化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观赏石艺术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俞莹 《收藏》2006,(11):84-85
2003年4月和2006年5月先后成功举办的两届上海多伦国际藏石名家邀请展,向中外石友充分展示了海派赏石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李饶 《收藏》2001,(3):15-16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赏石热波及中华大地,赏石队伍成倍增加,新石种大量发掘,赏石展示活动声势越来越大。加之目前人们进入生活节奏更快、竞争力更加激烈的时代,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将追求更加丰富多彩的、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赏玩天然造就的奇石异矿,正好适应了当代人的这种心理状态。赏石文化已进入无序中又有序的全面发展的趋势,理论研究有新的突破,赏石理念也有较大的转变。就此我想谈谈以下三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谢礼波 《收藏》2010,(11):126-127
赏石多元化包括软件、硬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的多元化,指的主要是玩赏对象——石头的自然种类和鉴赏种类的多元化。具体说就是不论南石、北石、东石、西石以至外域之石,不论河石、海石、湖石、溪石、山石、戈壁石以至外星石,不论岩石、化石、矿物晶体石,不论是纯天然还是在保持观赏要素天然性前提下有一定加工之石,也小论是造型石还是图纹石,景观石还是人物石、动物石、植物石、器物石,只要喜欢都可以玩赏.  相似文献   

6.
《收藏》2001,(4):14-14
2000年10月,国土资源部根据政府机构改革和社团整顿的精神,颁布了关于“奖正在筹建中的中国观赏石协会并入中国宝玉石协会”的决定,并通过中国宝玉石协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新一届理事会由525名理事组成,其中常务理事135名。中共中央委员、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孙文盛当选为会长。为使广大石友更好地理解会议精神。更进一步促进新形势下中国赏石事业的发展。本刊特编发孙文盛在中国宝玉石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和全国观赏石协会筹委会主任朱训在为了做好“筹建中的中国观赏石协会并入中国宝玉石协会”而召开的“全国观赏石界代表协商会议”上的讲话内容摘要。供广大石友参考。  相似文献   

7.
吴恭让 《收藏》2001,(2):30-32
全国性的集石热日益升温,如何欣赏、评价一块观赏石的品位与价值,是当前需要进一步探讨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随着高科技与工业化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赏石范围骤然扩大,过去鉴赏天然奇石的陈规已经适应不了包括机械切割与抛磨的半天然半人工观赏石的客观实际。综合传统的赏石理念与现代审美取向,我以为,奇与美是鉴赏与评价观赏石美学价值抑或是收藏品位的根本条件。因为,我们鉴赏一块观赏石,说到底是看它是否罕见或奇特,是否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岳全晖 《收藏》2009,(12):126-127
1998年深冬的一天晚上,我第一次住战友家里目睹阿拉善戈壁奇石的风韵,先是眼前一亮、莫名惊诧,继而心灵震撼、叹服不已,我深知自己已经喜欢上这个大自然的精灵了。  相似文献   

9.
枕石 《收藏》2007,(7):33-33
由上海中福古玩城发起的“‘中福杯’上海著名赏石鉴赏家、盆景艺术家邀请展”,“五一”期间在中福古玩城中央大厅开展,于5月7日落幕。这次以“继承、和谐、超越”为主题的展览,茎萃了徐文强,杜海鸥,秦明兴、周易杉、汤济飞、盛影蛟、薛云生、陈瑞枫、樊银校,高琦等19位海上著名赏石鉴赏家.盆景艺术家的海派赏石、盆罱代表作近百余件,大多为历次全国大展中的获奖作品。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阎振堂、  相似文献   

10.
枕石 《收藏》2007,(8):156-156
2007年5月,第二届中国(陈村)盆景赏石博览会在广东佛山陈村花卉世界举行,盆景、奇石、艺术品荟萃一堂,吸引了各地游客。  相似文献   

11.
谢礼波 《收藏》2009,(1):154-155
北宋书画家、赏石家米芾的“瘦、皱、透、漏”四字相石法,是中华赏石文化的一个经典。正确解渎“瘦、皱、透、漏”的含义,吸取其中的精髓,对于我们今天准确把握“质、色、形、纹”四大要素在奇石鉴赏中的相互关系,对于弘扬中华赏石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邹顺驹 《收藏》2007,(5):165-165
形质色纹是高度概括的赏石要领,它将赏石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赏石界即将问世的“国标”的基本框架便是由形质色纹理论构成的。  相似文献   

13.
李庆辉 《收藏》2007,(8):155-155
用地质学眼光看待雅石,它是一种具备各种化学元素以及不同色彩、形态的矿物质;用艺术的眼光看待雅石,则只能心领神会却不能定其数量和成分。  相似文献   

14.
谢礼波 《收藏》2010,(4):150-151
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韩江中下游,现辖湘桥、枫溪两区和潮安、饶平两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称。  相似文献   

15.
吴恭让 《收藏》2008,(3):147-147
判断一方石头是不是精品,很大程度上在于看它构图是否干净,有无干扰,所蕴涵的意境或者韵味如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净”与“韵”。  相似文献   

16.
肖向东 《收藏》2008,(3):144-145
通常,品评雨花石的优劣是依据石头的质、色、形、纹来判别。质地可从硬度和透明度两方面观察,以透度好的玛瑙质和晕彩浓的蛋白石为上品。好的质地,能充分发挥色彩的效应,使石头画面显得艳丽,清晰,灵动。至于色彩,常见的有红、黄、紫、绿、白、黑等色,一些翠绿、蓝色、桃红、攻瑰红等稀少颜色的石头,备受藏家关注。石头的外形,常见的为扁圆形和椭圆形,  相似文献   

17.
愚木 《收藏》2008,(2):134-135
早在秦汉时期,就有关于奇右收藏的记载。奇石收藏从隋唐开始逐渐形成潮流,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爱石、玩石、藏石已蔚然成风,并形成了以大书法家米芾慨括的“瘦、漏、透、皱”的传统赏石审美标准,同时还出现了有奖赏石的专著,如《云林石谱》和《天清禄集》等。明清两代,奇峰异石成为装点园林和点缀厅堂的材料被大量采集,可谓无园不石,  相似文献   

18.
朱裕民 《收藏》2008,(7):132-133
由于东西方国家所处地理位置及文化背景和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不同,东方国家(以中国为主)赏石钟情中国传统石,西方欧美国家偏爱矿物品体。传统石与矿物品体属于不同的范畴,这便形成东西方赏石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李钦 《收藏》2011,(8):136-137
一个传递庭园文化的梦想,一个分享文人生活雅趣的想象,藉由2011年西泠春拍的“中国首届历代庭园艺术·石雕专场”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20.
王明礼 《收藏》2009,(12):128-130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洋洋大观,既有为人们津津乐道的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也有近年来蓬勃兴起的石文化等,而军旅奇石收藏家黄富强就是石文化的痴迷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