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现代语文》2007,(7):9-9
2001年,全国第二届“分析哲学与中国哲学”研讨会在苏州召开,会议试图运用训诂学、语用学、形而上学、逻辑学以及文化人类学的方法,通过对本体论、语言哲学、道德哲学的分析,来研究中国哲学的合理性、必要性和现实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熟知并不等于真知。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对形而上学的片面理解,从形而上学的历史嬗变入手.分析了形而上学是哲学的核心,指出形而上学的发展过程只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不断演进过程。同时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上也是一种形而上学,只是他改变了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而创立了实践批判的思维方式,实现了哲学形而上学的一次革命性变革。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对形而上学的误解,既有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整体性体现在:第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人类提出了整体性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第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其中,哲学论证共产主义的本质,政治经济学论证实现共产主义的经济规律,科学社会主义论证实现共产主义的实践(革命)规律。第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研究的对象包括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全部领域。其中,对自然领域的研究为共产主义提供了世界观基础,对社会领域的研究为共产主义提供了社会规律,而对思维领域的研究则为共产主义提供了认识论基础和实践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语文视窗     
与语言哲学相关的历史事件2001年,全国第二届"分析哲学与中国哲学"研讨会在苏州召开,会议试图运用训诂学、语用学、形而上学、逻辑学以及文化人类学的方法,通过对本体论、语言哲学、道德哲学的分析,来研究中国哲学的合理性、必要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5.
下列两句话中的“形而上学”的含义是不同的 :1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 ,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高二《思想政治》上册第 14 1页 )2 黑格尔曾形象地把哲学比喻为“庙里的神”。他说 :“一个有文化的民族竟然没有形而上学———就像一座庙 ,其他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 ,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高二《思想政治教师教学用书》第 2 7页 )第一句中“形而上学”是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 ;第二句中“形而上学”就是哲学的意思。其实 ,“形而上学”一词最初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的中译名。公元一世纪 ,古希腊…  相似文献   

6.
<正>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四个必修模块,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在结束前三个模块必修教材的学习之后,知道了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那么,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呢?记得刚学习哲学的时候,老师问我们哲学是什么,我当时觉得哲学应该是一群智商超群的人研究一些玄妙高深的问题,普通人是很难理解的。相对于经济学、政治学和文化学,哲  相似文献   

7.
宇宙观又称为发展观,它是人们对世界发展的规律性看法和基本观点,并在哲学思维形式上表现为两种宇宙观。就是说宇宙观必须赋予哲学思维的逻辑形式,否则我们将无法知道人们的宇宙观是什么,因此作为宇宙观特征的东西乃在哲学思维的形式规则。并不像有些哲学教材所说的那样,辩证法拥有诸如发展联系的观点而形而上学则没有,殊不知形而上学也有渐变论和灾变说。辩证法的宇宙观只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发展现,是对存在和思维以及二者关系的辩证看法,并表现为相应的哲学逻辑形式。这些哲学逻辑形式就内在于马克思的哲学方法论,并以三种哲学逻辑…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认识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思想政治工作正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对自己的研究领域进行深化和具体化。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都是著名的哲学家,两者在存在哲学、语言哲学、心理学等领域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在语言哲学的研究上都突破了传统的表象主义和形而上学语言观,在语言的存在论上和真理观上都具有相似观点。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虽然都对语言哲学的研究具有同质性,但因所处时代背景和哲学流派的不同,两者研究语言哲学时的思维方式不同,对源初语言的界定以及针对传统形而上学观点的反对程度也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哲学的习惯思维只是把人的思维活动简单地等同于人的认识活动,因而把更为重要的建构实际支配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观念的思维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混为一谈。在马克思哲学唯物辩证的思维观看来,人的思维活动是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思维与建构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观念思维的内在统一,即既要解释世界也要改造世界的内在统一。任何把人的思维所内在的这种区别和统一关系割裂开来或重合起来的做法,不是导致形而上学的旧唯物主义,就是导致形而上学的实用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1.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科学地提出异化劳动思想,并用异化劳动理论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根源和原始推动力。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虽然直接源于人本主义者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异化理论,但却是对费尔巴哈异化思想的扬弃。他用辩证法研究社会政治和经济现象,从而得出异化劳动理论。异化劳动理论不但颠覆了西方近代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对西方近代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至今仍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政治哲学和人生哲学二分的角度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发现传统文化中政治哲学十分匮乏,人生哲学却十分丰富。前者的匮乏有三点表现:政体理论的单调、泛道德主义和自然法的缺失;后者的丰富在于传统文化为人生哲学的体行指明了三条路径:对道德之性的发掘、对自然之性的崇尚以及对本心的回归。对这个矛盾现象要作出合理解释,需要对传统社会的思维方式、经济模式、社会结构以及古代中国自然环境等各方面要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产生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结果,在科学,哲学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存在其历史局限性,我们必须辩证地认识和看待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文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文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陈先达文化是当今哲学关注的热点。西方有的学者宣称,世界哲学研究的重点已由科学哲学转向文化哲学。国内继80年代中期的文化热潮之后,近年来又有所谓文化热的第二次悄悄升温。我们的一些学者对文化的关注,表现了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参与热...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哲学史和认识史的回顾,力图揭示;西方形而上学文化传统对意义生成问题的回答囿于形而上学的范围,它只能以新的表现形式重复形而上学的诘难,虽然每一次重复都深化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但脱离实践这一人类思维发生、发展的基础,是不可能跳出形而上学的循环的.本文结合语言学、符号学的理论,进而深入到思维结构和思维发生机制的微观领域,从意义生成和思维发展的层面上拓宽了对实践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下半叶,美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得到蓬勃发展。其中有三次会议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们分别是耶鲁音乐教育研讨会、唐哥伍德会议、多元文化研讨会。耶鲁研讨会和唐哥伍德会议为建立审美的音乐教育哲学打下了基础,对六十年代后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和教育内容的改革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九十年代的多元文化研讨会则打开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新的局面,使音乐教育进入新的阶段,并反映了一种新的音乐教育哲学的倡导,即:实践音乐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领域分析了新时期社会矛盾的主要表现 ,同时对新时期社会矛盾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 ,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新时期社会矛盾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都是近代著名的哲学家,两者在存在哲学、语言哲学、心理学等领域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在语言哲学的研究上都突破了传统的表象主义和形而上学语言观,在语言的存在论上和真理观上都具有相似观点。然而因所处哲学流派和时代背景的不同,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虽然对语言哲学的研究具有同质性,但两者研究语言哲学时的思维方式不同,对源初语言的界定以及针对传统形而上学观点的反对程度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目前,系统科学正日益广泛地渗透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哲学诸领域,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整个科学研究的面貌。系统科学的方法现在几乎已被运用到了各门学科,使不少学科面目为之一新,具有了新的动力和活力,呈现出一派盎然生机。有人认为,系统科学是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后的又一次“彻底改变世界的科学图景和当代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的变革,它的创立,是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主要特征之一。《第三次浪潮》作者阿尔温·托夫勒认为,第二次浪潮的文化仅强调孤立地研究事物;第三次浪潮的文化则注意事物的结构、关系和整体。系统观念已“与我们对自然、进化、时间、空间观念的深刻变化,汇集到一  相似文献   

20.
传统翻译理论中,隐匿译者的看法是传统哲学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在翻译研究领域的应用写照,"文化转向"翻译理论强调译者主体地位的思想根源于现象学以及阐释学关于意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哲学思潮革新。翻译研究思维方式的进步有利于翻译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