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一、幼儿园教育:为生命的发展奠基教育“教”人什么?爱因斯坦的话发人深省。他说,教育就是当你学过的知识,在过了很多年淡忘之后所剩下的那个东西。如此看来,教育不是获得的知识,因为知识可以遗忘,只有通过知识而融化在生命之中的意义,才是永远的、终身的。所以,我国学者黄克剑先生把教育的使命归结为三个相贯通的层次:“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并指出,“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即使再多,也只是外在的牵累;智慧若没有生命隐帅其间,那或可动人的智慧却也不过是飘忽不定的鬼火萤照。”[1]所以,知识是教育…  相似文献   

2.
简论学校教育中的生命关怀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教育源于生命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人们却遮蔽了这种本原性的需求 ,而把教育的目的异化为知识、技能 ,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教育固然传授知识 ,但知识只具有工具价值 ,教育的目的在于用知识启迪智慧 ,将智慧融入生命 ,最终提升生命的意义。“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 ,即使再多 ,也只是外在的牵累 ;智慧若没有生命隐帅其间 ,那或可动人的智慧却也不过是飘忽不定的鬼火莹照。”① 所以 ,点化和润泽生命乃教育之核心。一、学校教育应关注完整的生命人是一个双重生命的存在 ,既具有自然生命 ,又具有超自然的价值生命 ,是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  相似文献   

3.
我国学者黄克剑先生把教育的使命归结为三个相贯通的层次: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并指出,“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即使再多,也只是外在的牵累;智慧若没有生命隐帅其间,那或可动人的智慧却也不过是飘忽不定的鬼火萤照。”可见,点化和润泽生命乃教育之核心,教育之根本。如何点化和润泽生命呢?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学者黄克剑先生曾把教育的使命归结为三大层面: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并就三者关系发表了精辟论断“: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即使再多,也只是外在的牵累;智慧若没有生命隐含其间,那或可动人的智慧只不过是飘忽不定的鬼火萤照。”字里行间,透出了一种发人深省的辩证理念:回归生命,才意味着找到了课堂教学的本源。近期所上的《按比例分配》一课,让笔者对此略有所悟。【一】师:同学们,在最近举行的数学竞赛中,小张和小李两位同学获得了一等奖。学校决定拿出300元奖学金,奖励这两位同学。你们认为,这笔奖学金该怎么分配?生…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批的知识创新人才,而知识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大量的“智慧型”教师。缺乏智慧的教育导致教育活动与学生的鲜活生命脱节,导致知识与智慧脱节,导致科学与人生脱节,缺乏智慧的教育剥夺了学生的自由和快乐,教给了学生知识却没有教会学生生活,缺乏智慧的教育扼杀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不能赋予学生真正的人生幸福。因此,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量“智慧型”教师,探讨有关“智慧型”教师的问题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黄克剑先生认为教育有三个维度:授受知识,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生命化教育”课题实验提出的目标就是“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缔造名校、成就未来”.这是我们的一个价值取向.从实践层面而言,我强调的第一点是民间立场,民间立场就是用自己的生命来理解这个世界,用自己的生命去成全完整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是“润泽生命.开发智慧”,它的确立是基于如下理念:学校是精神感召的教育场所,成就每一个孩子、发展每一个老师,从而提高每一个生命质量,应该是学校教育的真正目的。“润泽生命”需要“开发智慧”,“开发智慧”是为了更好地“润泽生命”。学生的生命需要润泽,智慧需要开发,教师的生命同样需要润泽,  相似文献   

8.
黄克剑教授认为,教育的境界有三:授受知识、开启智慧、润泽和点化生命。此三层次一语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不是传承人类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知识,也不是开发大脑潜能,开启人类的智慧,而是呵护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生命关怀:生本教育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从“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引申出“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揭示了教育的真本。生本教育“以学生的生命价值为出发点”,强调人的生命价值和智慧价值,赋予教育以关怀的品质,体现了教育的生命关怀。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知识升华为一种关怀,关怀比知识更重要。  相似文献   

10.
若将教育视为舒展心灵、放飞个性的完整而健康的师生生活,则呼唤智慧的加盟,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教师实践智慧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教育智慧。在过程上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具有解决教育问题、处理偶发事故、创造生命价值的卓越能力,它是出乎意料的、动态生成的,是一种教育机智;在结果上表现为教师对美好生活及存在意义这一“畅神境界”的执着追求。实践智慧作为能力“集中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他具有敏锐感受、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究竟需要怎样的历史教育?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一个人的生命,尤其是—个有价值的生命,其不可缺少的要素应当包含人的思想(智慧)、情感和人格以及人所特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活动。因此,历史教育要实现育人的功效,应将历史课堂活化为“有生命的历史”。所谓“有生命的历史”,是指我们要教给学...  相似文献   

12.
为实施数学教育“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育目标,数学教育应力图创设一种适宜生命生长的生态的、绿色的环境:氛围放松、关系和谐、心灵自由、对话、合作;数学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自发性,让儿童自然发展的原则,数学源于自然又回归自然.“大自然这本书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现代数学教育倡导的是原汁原味的生态数学,那种远离生活和自然的数学教育、对智慧没有挑战性、没有生命气息和不和谐的数学教育是不受师生欢迎的,对生命的生成也毫无意义,因此数学教育的设计应和谐自然,独具匠心,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姚铁意 《考试周刊》2010,(35):47-48
哲学家黄克剑在《回归生命化的教育》中论述:教育有三件事情要做,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和润泽生命。他说:"知识"处在教育边缘,它的内在根据可以寻索到"智慧";而"智慧"的运作必须在一定的价值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写道:“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但从当前教学实践看,有些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侧重于知识教育,学生并没有被推动唤醒之感,更多的是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这就限制了学生的生命成长、灵魂发展与升华。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以积极的情感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以人格熏陶人格,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素养提升素养。  相似文献   

15.
“教师有三种境界: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点化生命。做主体教育的老师,就是要点化孩子的生命。当你点亮孩子生命的时候,也会有一束灿烂之光,照亮自己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16.
从教育与生命的关系探析教育的适度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教育的思考离不开对生命的求索。教育活动的生命性、实践性和面向未来性决定了教育需要适度智慧,是一切艺术中最复杂的实践艺术。通过对教育与生命之间关系的思考,由教育的生命性、实践性生发出教育的适度智慧问题,从学习者的年龄特征、个体差异与教育内容或中介这三个方面谈寻教育适度智慧的内在依据。在当前,“教育的适度”需要“改革的适度”来保障:在改革的价值取向上,要“破立有度”;在变革的速率控制上,要“疾徐有度”;在改革的关系把握上,要“收放有度”。也就是说,适度智慧不仅需要理论思考,更需要在实践中体悟和把握。  相似文献   

17.
“教育-智慧-幸福”构成人类生活的一种基本链条。追求幸福生活需要人的各种智慧,而教育是通过知识促进人智慧发展,提升人智慧力量的活动。但现实的教育并不必然指向智慧、通达幸福,大量背弃智慧和幸福的教育实践活动,阻隔了人们通过教育得享幸福生活的愿望。为此,教育要回归生命智慧,在“转识成智”中收获幸福;提升智慧力量,通达幸福;追求智慧人生,得享幸福。  相似文献   

18.
教育学应该怎么上--一种新课程价值取向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学作为教师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对教师素质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若用新课程价值取向审视现实的教育学教学,则会发现其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及教学评价上还存在着诸多不足,难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育学教学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转知成识,变“知识教育”为“智慧教育”;重构教材内容,增强实践品质;转变教学方式,变“知识课堂”为“生命课堂”;转变评价方式,变“甄别性评价”为“发展性评价”。  相似文献   

19.
知识与智慧的关系极为密切。我国古代,只有“知识”的“知”字,而无“智慧”的“智”字,“智”被写成由“矢”和“口”构成的“知”,即象征:一个人像飞矢一样去快速地获取知识。但后来的教育实践中,逐渐演变为以知识取代了智慧,智被界定为:智即知,智者即无所不知的人。  相似文献   

20.
智慧营地教育的内涵涵盖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智慧营地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言,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是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二是培养大学生独立自主能力;三是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当今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负担过重,其主要因素:一、高校所针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手段单一,忽视了智慧营地教育的作用。二、高校对智慧营地教育的宣传力度收效甚微,导致学生对智慧营地教育认知度不够,影响到智慧营地教育的有效开展。因此,在“营地+体育”、“营地+冰雪运动”和“营地+互联网”的多种模式结合下,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路径从单一走向多元化,智慧营地教育也从无人问津走向风靡一时,成了时代新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