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微博时代,人人都是记者,人人享有发布各种信息的自由,公民新闻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以微博为代表的新介质得到空前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公民新闻的品质却受到巨大质疑,高产量、低质量的现状应引起人们的重视与担忧。  相似文献   

2.
10月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显示,中国已成为微博用户世界第一大国.新媒体与社会的融合在深化,已经成为推进中国社会成长的新力量.互联网衍生出的新媒体目前已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深远、最强势的媒体,微博则是目前新媒体中的主导力量.①中国微博不仅是信息分享和社交的工具,"而且具备了改变事件走向、扭转个人命运、推动社会问题解决甚至再造社会管理方式的力量",不管上不上微博,现代公民已不可能脱离于"微博效应"之外.微博的发展催生了"新意见阶层".②社交媒体的"新闻媒体化",已在凸显.因此传统媒体近期大力开拓微博阵地,并视之为改进业务、拓展影响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3.
程婧 《传媒》2023,(18):45-47
在信息时代,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应用日益发展。公安机关在加强社会管理、改善公共服务、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人民群众中担负着重要职责。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实践,公安政务新媒体完成了包括微博、微信、视频号等多种新媒体平台的搭建,取得了警务工作创新发展、构建良好警察形象、推进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成效。通过对公安政务新媒体的微博、微信、视频号传播实践发展现状和功能作用的分析,以期为公安政务新媒体的创新发展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4.
陈新宇 《新闻世界》2012,(11):85-86
微博等一系列新媒体的勃兴,给公众提供了一个自由发表意见的场所。但是,由于公众素养参差不齐、转型期的社会矛盾和新媒体自身尚不成熟等原因,语言暴力在网络上呈现恶化趋势。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存在与微博之中的语言暴力现象也就更具有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微博语言暴力的类型进行分析,以深入了解网络语言暴力现象。  相似文献   

5.
王飞贺 《传媒》2016,(17):52-53
通过短短140字记录身边的所见所闻,并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微博成为新媒体时代人们最常用的发布和交流工具之一。随着受众的不断扩大,微博成为众多公关事件的源头和助推者。人们在微博空间肆意发布和评论公共事件,语言暴力、谣言等伦理失范等现象日益增多,给社会发展增加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2016年5月我国多地又现“毒跑道”,一时间新闻报道、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到处都是有关该事件的报道和评论,据统计自2016年6月22日0:00到该日17:30分,原创微博数量就达到3747条,位居所有传播平台第一。人们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随意发声,辱骂、暴力等言论在网络上肆无忌惮地传播,造成了不小的舆论压力。这个过程中也加剧了伦理失范现象,亟须寻找应对对策,促进社会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6.
解悦 《视听界》2014,(3):84-85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开启了全新的传播环境,新媒体日益成为党委政府沟通人民群众、为民办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为主动迎接新媒体的挑战,主流媒体纷纷推出官方微博。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3政务微博和主流媒体微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9月30日,新浪媒体微博总数已超过12万个。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让新闻发展进入了全时发布状态.微博直播更是成为时下新闻报道的一大流行趋势.网络监管与问责机制的不到位,使微博直播出现了背离新闻专业主义与职业法规的诸多现象,其中有媒体把关的漏洞,也有记者责任的缺失.微博发布中更加明确的权责机制成为新闻界面临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颜陈 《新闻前哨》2013,(11):40-41
近年来,微博等一系列新媒体的勃兴,给公众提供了一个自由发表意见的场所。微博以其独特的传播特点和规律.发挥着反映社情民意、提供信息服务、进行舆论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凸显出前所未有的社会舆论引导力和政治影响力。同时,在微博环境里,语言暴力方面的表征也逐渐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关注、面对网络发展的大环境.微博信息传播在弥补传统大众传媒不足的同时,指责、质疑、谩骂等负面声音频现,语言暴力已呈泛滥之势,形成了在新媒体语境下特有的传播现象和社会文化现象。本文旨在分析微博语言暴力现象的成因及对策,探讨消弥社会冲突、修复网络生态、实现更高层次善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郭明义借助移动互联网进行自媒体公益传播,把自己平时的生活与工作情况、参加爱心活动的感受都发布在微博上,形成了独特的微博公益品牌。郭明义微博传播社会公益文化,汇聚向善的力量,拓宽了社会公益传播的新渠道,用新媒体聚合向善的力量,巩固了新媒体平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彰显了公益传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时代,微博作为重要的社交工具,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方式。微博发布信息的便捷性和及时性,使微博在群体化事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运用群体极化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围绕微博中娱乐新闻的群体极化现象,对群体极化现象产生的原因、特征等进行分析论证,阐述群体极化现象强大的影响力,并由此提出一些对策,规避群体极化的负效应,净化微博及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1.
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给图书馆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此文以新浪微博为例,运用词频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了173个公共图书馆和258个高校图书馆的微博发布情况。通过比较创建时间、发布时间、词频、影响力和话题,发现公共图书馆微博发布的最高峰比高校图书馆微博发布的最高峰晚一小时。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微博发布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公共图书馆微博的平均转发率为1.5,而高校图书馆微博的平均转发率为1.8。针对两类图书馆的微博内容的明显特点,作者讨论了今后图书馆微博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从政府传播的视角出发,考察广东省三个政务微博——“广州公安”“莞香花开”和“广东共青团”的传播行为和特点,发现三个政务微博的发布形式兼具主动和原创,对于网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在内容发布上仍以宣传为主,以解释、沟通、引导为目的的内容为数有限,对微博评论的回复率较低.笔者认为,以微博为典型代表的社交媒体对原有的官民沟通格局带来了新的变化,展示的是当前社会政府与民众的一种“微关系”,政务微博是需要政府部门重视并积极打造的一个“关系场域”.研究建议,在新媒体环境中政府需了解新媒体传播模式,政务微博运营应当利用新媒体特性畅通民众言路,积极营造畅通有效的社会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13.
安璐  陈苗苗 《情报学报》2022,(7):692-706
政府通过新媒体发布信息已经成为创新政府治理和社会服务的一个重要途径,评估政务微博信息发布有效性有助于提升大数据环境下政府舆情治理能力。从新公共管理理论出发,本研究提出基于“认知-情感-行为”理论和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的政务微博信息发布有效性评估方法,搜集2020年与南方汛情相关的微博数据,基于劝服理论识别政务微博信息发布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建立七种回归模型,采用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 (SHAP)对综合表现最好的LGBMRegressor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和交互作用分析,揭示政务微博信息发布有效性的影响机制。本研究结果为突发事件情境下增强政务微博信息发布的有效性提供了相关信息发布的建议,对提升数字化时代政务微博舆情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微博作为新媒体的重要一员,内容传递常以转发实现。本文从媒介生态学的视角切入,浅析了微博的不当转发这一现象。转发微博是一种示范,而非一种行为模式。微博的不当转发不利于新媒体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行,需要引起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5.
从2010年微博元年至今,国内微博用户群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国内主流报纸也纷纷开通微博,将微博作为和新媒体融合的新方式。目前各个报纸的官方微博已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并且借助微博这一平台继续在新媒体中发挥自己强大的影响力。但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目前的报纸微博大多以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为主,缺乏互动性;话题设置能力较差,影响力不足;微博布局上,缺乏微博矩阵和跨媒体矩阵意识,等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为了解传统媒体微博与新媒体微博信息传播规律与特征的差异,识别各类型媒体微博中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媒体微博节点,以促进媒体微博的全面发展。[方法/过程]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选取新浪微博中的传统媒体微博及新媒体微博各50个作为研究样本,测度其社会网络结构特征,比较分析两者的信息传播规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传统媒体微博和新媒体微博网络整体均较为紧密,且传统媒体微博高于新媒体微博;信息在传统媒体微博网络中的传播较新媒体微博更为便利,信息转移效率更高,网络节点之间的整体凝聚性更强;传统媒体微博中纸质媒体微博在地位上占据绝对优势,而新媒体微博中各类型媒体微博则相对发展均衡;新媒体微博权利更为集中,呈现两极分化状态,而传统媒体微博则更为均衡。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媒体中的佼佼者,微博独特的传播特点革新了信息传播方式,对传统纸质媒体产生了重大冲击和影响,成为新闻采集和发布的一个重要平台。本文以《安阳日报》官方微博为例,对微博在传统纸质媒体新闻应用中拓宽民生视角、增强读者互动和占领舆论主阵地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冲击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微博传播优势和双向互动交流优势。释放微博正能量,掌控微时代媒体话语权正成为传统纸质媒体步入微时代,顺应新媒体发展潮流,提高媒体公信力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8.
根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报告,截至2012年6月10日,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各级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经达到45021家,我国政务微博规模庞大,发展迅猛,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政务微博在议程设置上把关过于严格,没有按照新闻传播的规律办事;从微博的维护运营状况上看,我们政务微博的政治传播思维意识不强,还停留在应对传统媒介的时代,没有把握微博新媒体的特点;政务微博的"存在感"有余,但"好感度"不高,涉及到官民互动问题上比较保守,话语意识和话语方式都有待提高,这都需要思维的转变和实践上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9.
当“你‘织围脖’了吗?”成为人们的问候语时,你就不难发现微博正以迅猛的势头.颠覆传统媒体的话语权。然而,微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争议,比如有人称缺乏意义的无用信息和情绪发泄在微博上时有出现.于是人们有了微博正在被“口水化”、变成“泄愤地”的担忧。那么,微博会不会被“口水淹没”呢?  相似文献   

20.
微博的迅猛发展给当代政府传播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引导微博舆论,提高微博时代的网络执政能力成为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2010年,微博成为中国新媒体领域最为关注的传播现象之一①。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10年微博年度报告》,微博对网络舆论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网民爆料首选方式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