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99年2月6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关于科索沃问题的朗布依埃和谈开始,到3月19日关于科索沃问题的巴黎和会第二轮会谈宣布休会,到3月23日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的无功而返,北约秘书长索拉纳授权北约军队可以对南联盟境内的目标实施空袭,这期间科索沃问题一直扑朔迷离。事情发展到最后一步的原因何在?和平还有没有可能?空袭是否会马上开始?这一系列问题都是读者急欲了解的,也是大众传媒需要迅速回答的问题。新闻分析《离轰炸还有多远》的作者许杏虎同志以一个塞族问题专家的眼光,分析了科索沃问题的由来与发展,找出了其中深…  相似文献   

2.
北约维和部队并没有给科索沃带来安宁与和平,阿族与塞族之间的流血冲突愈演愈烈,科索沃再一次成为巴尔干的火药桶  相似文献   

3.
未经南联盟政府有关机构允许,4月6日,阿尔巴尼亚总理马伊科擅自对科索沃进行访问,此举遭到南斯拉夫联盟外交部强烈抗议。 南联盟指出,未经联合国驻科索沃特派团的允许,马伊科的这次访问是不可能成行的。南联盟外交都要求特派团对此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4.
陈练 《航空档案》2004,(8):22-23
F-117是世界上第一种实战的隐形战斗机,于上世纪80年代初部署,然而,在1999年初的科索沃战争中第一次被击落。科索沃战争于3月24日开始后,北约联军猛烈空袭南联盟防空部队。其中,开战头两个晚上,北约从空中和海上空袭了南联盟境内90%的防空目标。美国空军驻霍洛曼基地第8远征战  相似文献   

5.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对南联盟发动空袭以来,西方各主要新闻媒体开足马力,集中一大批优秀记者、编辑和技术人员,不断就空袭科索沃以及南联盟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大量的集中报道,充分利用这一国际政治、外交和军事史上的重大事件大作文章,在扩大发行量和提高收视率的同时,也间接起到了为北约政治和军事领导人造势的作用,使越来越多的西方民众开始站到北约一边,支持空袭和对南联盟发动地面战争。可以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早已把媒体作为武器系统的一部分精心设计,巧妙利用。 寻找新闻卖点、挖掘独家新闻一向是西方各家媒体处心积虑加以实现的第一要务。这次科索沃危机以及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空袭,更成为各家主要媒体炒  相似文献   

6.
书业内外     
南联盟战事成出版新热点 据《文汇报》报道,巴尔干地区的战火使当下的中国出版界也弥漫起阵阵的硝烟。截止到目前,有关南联盟战事的图书已出版了不下6、7种,一批相关选题也正在紧张地制作之中。 3月下旬,科索沃危机爆发、北约对南联盟开始轰炸的前夕,中国青年出版社即从现代战争战略、军事科学、武器装备的特殊角度入手,出版了《谁能打赢下一场  相似文献   

7.
中央电视台记者进入南联盟科索沃战区进行战地采访,客观条件、通讯状况艰难,并有极大危险性,能成功地将实况展现给观众实属不易。该片充分运用电视语言,从几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战争中的南联盟人民的状况。1999年3月25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发动了对南联盟的空袭。南联盟虽然遭到了北约的轰炸,但贝尔格莱德人民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气概。记者在住地饭店立即开始采访,通过对饭店经理这一普通人的采访入手,以“如果你是米洛舍维奇先生,你会在协议上签字吗?”这个颇具针对性的提问…  相似文献   

8.
第一现场     
3月10日,一些马其顿群众在该国北部一小镇为28岁的警察斯托扬诺夫斯基举行葬礼。斯托扬诺夫斯基两天前在阿尔巴尼亚族人聚居的乡村道路上误踩地雷而死。马其顿军方称南联盟科索沃的阿族武装分子又在边境地区挑起新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感受吕岩松     
吕岩松,《人民日报》驻南联盟的首席记者,伴随着北约投向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导弹爆炸声,走进了亿万人民的视野。近日,应南京大学新闻系之邀,他和《人民日报》其他四位驻外名记者一道,来到南京大学,向师生们讲述了他们在科索沃的那段日子。关于科索沃危机的话题今天重提依然沉重,但毕竟经过了一年多现实的和思想的沉淀,五位记者的思考更为冷静、客观,更为成熟。一向以提问者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吕岩松,面对南大学子凌厉的攻势,以严谨的思维,儒雅的风度和幽默的谈吐,巧妙应答,让学子们领略了他叱咤战场的风采,感受到他平和与谦逊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科索沃问题一直是新华社关注的热点。自3月24日北约空袭南联盟以来,新华社三名前线摄影记者发回了数百张照片。回顾三个月来的摄影报道,可以看到新华社对世界热点的摄影报道所实现的跨越。 这次战役性报道延续时间长、地域跨度大,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之后,整个事件发生了令人震惊的演变,从国际到国内、从遥远的战争到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从对南联盟人民的关切到对中国同胞遇难而引发的示威游行、各种新闻因素错综复杂、纵横交错。新华社充分发挥摄影报道的形象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国内和海外读者展示了这场战争给南联盟各族人民带来的灾难、南联盟人民悲壮不屈的精神、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侵略实质、中国人民对  相似文献   

11.
5月1日中午,北约在对南联盟科索沃发起的又一轮空袭中,用导弹击中了一辆正行驶在卢扎奈小镇一座桥梁上的公共汽车,汽车被拦腰炸断后一半栽入河水中,造成至少23名乘客当场死亡的悲惨后果。此前,在4月29日晚至30日凌晨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中,首都贝尔格莱德遭到了自3月24日北约发动空中打击以来最大的一次轰炸。当天夜里,北约飞机的轰鸣声、炸弹的爆炸声和南联盟防空军的炮火声彻夜未断。空袭中,南联盟军队总参谋部大楼、国防部大楼和外交部大楼分别遭到了严重破坏。同时,这些大楼附近的民居也未能逃脱厄运。在轰炸现场,…  相似文献   

12.
一年前,当北约炸弹第一次倾泻在南联盟的土地上的时候,披在北约身上的“人权”“民主”的外衣就已被扯得粉碎;一年后的今天,科索沃血腥依旧,这一片美丽的土地变成了恣意杀戮、践踏人权的恐怖之乡  相似文献   

13.
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哀悼我们的战友许杏虎、朱颖同志。许杏虎、朱颖同志是我们光明日报常驻南斯拉夫联盟的优秀记者。自科索沃危机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悍然发动轰炸以来,他们两人不畏艰险,互相鼓励,以大无畏的英雄精神,坚守在硝烟弥漫的南联盟战...  相似文献   

14.
共同的控诉     
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的空袭4月1日进入第九天,南斯拉夫人还是说“不”!于是,恼羞成怒的北约扩大了对南空袭范围。3月31日晚,多瑙河上的诺维萨德大桥被北约的飞机炸毁。诺维萨德市距贝尔格莱德以北约80公里,自空袭以来已遭到多次轰炸。这座大桥是经过古堡进入市区的交通要道。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仍然是北约轰炸的重点。从3月24日第一天空袭起,北约没有一天不向那里扔下几颗甚至几十颗炸弹。北约秘书长索拉纳说主要是炸那里的塞族军事设施,可是直接受害的却是包括阿尔巴尼亚族居民在内的普通老百姓。28日那天,北约向普里…  相似文献   

15.
邵云环科索沃报道的一大特点是从多个角度来反映战争,力求全面地再现战争和同战争相关的一切值得报道的事实,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度和厚度。选取合适的报道角度来克服报道的单调和雷同,让作者颇费心血,这也是她的作品具有鲜明个性、独具特色的匠心所在。这篇报道作者选择的切入点是中国读者最关心的在南联盟的华侨情况。北约空袭南联盟以来,在南华侨的疏散和撤离情况成为读者关注的一个热点。在报道中,作者不惜笔墨,完整地交代了中国驻南大使馆为撤侨所做的努力,释去了读者心头的一块疑云。由于切入点选得好,作者将北约空袭南联盟同中…  相似文献   

16.
王林文 《传媒》1999,(2):43
英国《泰晤士报》女记者普伦蒂斯可能永远也忘不了她最近在南联盟科索沃的一次采访经历,当时,她遇上了北约飞机狂轰滥炸,并旦受了伤,而营救她的则是那些“盟军要摧毁”的南斯拉夫军人。 普伦蒂斯在《泰晤士报》撰文说,上周日,她与一  相似文献   

17.
韩勇  于有君 《大观周刊》2012,(20):296-296
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在使用非接触性精确打击的同时,运用信息威慑、心理战等手段,以软毁伤和硬打击相结合;南联盟以几代差的劣势装备,成功运用隐真示假、雷达接力侦测,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以土制洋、以低制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科索沃危机为切入点,从跨世纪战略发展的角度,揭示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袭南联盟和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所造成的未来21世纪的国际战略格局,指出了美国征服世界的战略目标及其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严重威胁,并就遏制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消除战争威胁,实现人类持久和平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9.
揭露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袭实质是一切主持主义的记者在有关科索沃局势报道中所应持有的正确立场,邵云环的报道也不例外。她的报道充满了对北约空袭南联盟的愤慨和蔑视,以及对其狼子野心的入木三分的揭露。邵云环在报道中,善于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说话,增强了揭露的力度。可以说,这篇报道是科索沃局势报道中讲究揭露艺术和技巧的成功的范例。寻找最佳报道时机和报道点。作为一名老记者,邵云环在熟悉科索沃局势的情况下,显然对选择什么样的角度和报道方式作了深入的研究。富有强烈新闻敏感的她,没有简单地看待北约对阿族人所谓的误炸,而…  相似文献   

20.
美、俄交恶始于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扩大于2000年普京接任俄罗斯总统宝座,爆发于2001年小布什总统上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