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一个数学讲课比赛活动在我们学校举行。一位老师执教的《平移和旋转》一课上得非常成功:合适合理的教师点拨,直观生动的课件演示,学生充满个性的精彩发言,使这节课成为整个比赛活动的亮点。但是,在听课中,有两个现象让我大惑不解,一是原本学过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正>一、课前思考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平移和旋转现象后,初步感知平移运动的特点。关于平移内容的学习,五年级还会继续深入体会平移运动的特点,那么,本节课到底学习到什么程度合适?从教材的整体编排看,二年级对平移学习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三年级是进一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感知平移运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背景和目标定位 (一)教材分析 《平移》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学习这部分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平移和旋转分两个课时完成,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有两个教学内容:(1)平移的概念;(2)平移的距离。  相似文献   

4.
付培兵 《江西教育》2010,(10):38-39
平移和旋转这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是新课程新增的一个内容。小学阶段主要研究的是平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其目标定位是直观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不对概念进行理性分析和阐述。因此,教材在介绍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生活中丰富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并体会出它们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平移和旋转这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是新课程新增的一个内容.小学阶段主要研究的是平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其目标定位是直观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不对概念进行理性分析和阐述.因此,教材在介绍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生活中丰富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并体会出它们不同的特点.教材还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让学生来感知平移的几何特征.  相似文献   

6.
“平移”和“旋转”是新课改后,数学教材中增加的两项常识性内容。一次,我们听了一堂数学研究课“平移”,课后大家总体感觉是:1郾“平移”这节课教材安排没什么知识性。2郾什么是“平移”,越听越糊涂。引起大家有这样的感觉,我认为原因是:教材内容安排“平移”、“旋转”分开上  相似文献   

7.
近期接到许多教师或教研员的电话,询问怎么判断一个运动现象是旋转的问题。由于平移、旋转、对称是课标教材内容,属于新增加的知识,对于没有学过高等几何的教师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下面就旋转问题作简单的回答。  相似文献   

8.
片段一师:请大家观看一段录像,大家一边看一边学它的动作。(电梯的升降、陀螺的旋转、窗户的推拉、小风车旋转等)师:它们的运动方式相同吗?能根据不同的运动方式给它们分分类吗?(生分类)师:你为什么这样分?(生边做手势边解释)师:我们把这两种运动分别取名为“平移”和“旋转”。生活中到处都有平移、旋转现象,现在老师带你们到游乐场去看一看,谁能说出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播放动画:高空缆车、摩天轮……)师:你还找到了自己身边的平移旋转现象吗?片段二(播放动画:小鱼在方格图里向前平移)师:想一想,小鱼向哪边平移了几格?生1:向…  相似文献   

9.
"平移与旋转"这一章节内容主要有两个教学重点,一是让学生能够分清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平移或者旋转;二是让学生学会研究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亲自动手动脑来研究数学问题,这样数学课堂才会显得和谐与活跃.那么,怎样设计教学才能让学生融入课堂学习中来呢?现以"平移与旋转"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在一所学校听课,教师执教的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平移与旋转”,课进行得很顺利,没有什么“波折”。在课后会议上,我关注到一位“观察员”汇报的数据。  相似文献   

11.
<正>一、问题的提出《平移和旋转》是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在小学数学里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平移和旋转是物体或图形在空间中变化位置的方式,认识平移和旋转对发展空间观念有重要作用。平移与旋转这两种现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何现象,应该说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三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见到过很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  相似文献   

12.
一、背景介绍平移和旋转两个概念是《数学课程标准》新增的内容.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小学阶段学生之所以要学习这部分内容,是因为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大量平移和旋转现象,学生很容易从现实生活中列举出图形变换的现象.了解这些现象的基本特征、体验变换的整体特征,对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与欣赏图形美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6-28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例,初步感知物体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发展空间观念。2.通过观察、操作,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方向和距离平移后的图形。教学过程一、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1.分类,感知。(1)教师依次出示火车、电梯、风扇的叶片、直升飞机的螺旋桨、缆车、钟摆6个运动画面(见教材第26页),提问:它们的运动都相同吗?你们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现象,给它们分分类吗?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41~42页的内容. 二、课标要求 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现象;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三、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第二课时的内容.平移的教学(例1),教科书提供了三个生活中的例子:建筑工地上的升降机、观光缆车和推拉窗,以帮助学生建立平移的表象.通过在方格纸上向不同方向平移的小房子,来画出简单的几何图形平移,使学生了解平移的两个参量:移动的方向、移动的距离.通过向上平移5格和向右平移7格的示例,使学生了解向哪个方向平移多少格的意思.这部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尤其是教科书中提供的小房子图形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15.
平移与旋转现象是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现实世界运动变化的最简单的形式之一,平移与旋转变换都是图形变换.平移与旋转是在轴对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图形的另两种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空间与图形部分的主要内容,也是下一章学习  相似文献   

16.
【教学背景】“平移与旋转”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空间和图形”部分,这是一个新增加的内容。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形式。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从儿童空间知觉的认知发展来说,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对从静态的前后、左右的空间知觉进入平移和旋转这一动态的空间知觉的过程的感悟。平移和旋转,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也都经历过,也有切实的感觉,比如在游乐场中玩各种游乐项目,坐升降电梯等,只是并不明了这两个专门术语。但在教学时,学生对于平移、旋转、摆动等现象却经常混淆不清,对于在方格纸上数出图形平移后的格子数,学生容易对移动几格造成错觉,会错误地把移动几格理解成两个物体中间的间隔。在教学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7.
【教学背景】“平移与旋转”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空间和图形”部分,这是一个新增加的内容。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形式。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从儿童空间知觉的认知发展来说,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对从静态的前后、左右的空间知觉进入平移和旋转这一动态的空间知觉的过程的感悟。平移和旋转,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也都经历过,也有切实的感觉,比如在游乐场中玩各种游乐项目,坐升降电梯等,只是并不明了这两个专门术语。但在教学时,学生对于平移、旋转、摆动等现象却经常混淆不清,对于在方格纸上数出图形平移后的格子数,学生容易对移动几格造成错觉,会错误地把移动几格理解成两个物体中间的间隔。在教学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8.
"平移与旋转"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内容。不少教师在教学这一内容时,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其一,学生认为平移只能是上下和左右的运动。其二,学生在数方格时,往往多数或少数一格,也就是说学生容易把物体之间的距离当成了物体平移的格数。又基于对四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教学内容的考虑,我们在打磨这节课时,聚焦了下面两个问题:一是对旋转的认知是否仅要让学生获得一些感性的认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6~28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例,初步感知物体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发展空间观念。2.通过观察、操作,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方向和距离平移后的图形。教学过程一、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1.分类,感知。(1)教师依次出示火车、电梯、风扇的叶片、直升飞机的螺旋桨、缆车、钟摆6个运动画面(见教材第26页),提问:它们的运动都相同吗?你们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现象,给它们分分类吗?(2)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讨论:怎么分,为什…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两节《磁现象》课引发了笔者对不同课堂组织设计产生的教学效果差异的思考。一、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片段按照两位教师课堂活动的前后顺序.笔者分别截取“新课导入…‘师生互动实验”这两个主要片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