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丽 《小学教学研究》2009,(7):32-32,34
对"生成"而言,"预设"是演绎"生成"的基本前提.否则,"生成"容易随心所欲,难避放任自流.对"预设"而言,"生成"是检验"预设"的重要指标.否则,"预设"容易一厢情愿,难避削足适履.下面就"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穷"与"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司马迁的"发愤著述"、韩愈的"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言易好"、欧阳修的"穷而后工",都从不同方面对这个诗学命题进行了建构和阐释.苏轼对"穷"与"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考察.同时他从一己的遭遇出发,对"非诗能穷人"提出了怀疑,并进一步上升到对诗人悲剧命运的思考.此外苏轼还分析了如何使诗歌"工巧".这三方面开启了后人对"穷而后工"这个诗学命题阐释的三个角度.  相似文献   

3.
介词由于抽象的意义和灵活的用法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其中,"对、对于、关于"这几个词在意义和用法上既有区别,又有交叉.本文从语法意义和语法作用等方面谈谈这些词的基本用法. 一、对 (一)"对"字的语法意义 "对"用于提示对象.细分起来有两种:一种是提示直接对象;一种是指明关联对象. 先看第一种.例如:作家对人民应该歌颂. 句中的"人民"是"歌颂"的直接对象."对"字就有提示这个"直接对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荀子坚持"性恶"的观点,并对孟子的"性善"说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对于这一点,从古到今,无数学者都有过探讨.从荀子"约定俗成"的"语用学原则"这一独特的语言学视角来揭示荀子对"人性"的定义.鉴于这种语言观,荀子才激烈批判孟子对"人性"概念的革新.通过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孟荀"人性"概念分歧的一个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5.
在对"红色娘子军"创作论争涉及的相关作品、人员、文章、媒体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文章认为"红色娘子军"创作论争涉及到的核心问题包括:1.特定时代"红色娘子军"创作资源的无偿使用问题.2.不同作品的对"红色娘子军"的艺术构建问题.3.政治因素对"红色娘子军"影响力的放大问题; "红色娘子军"创作论争值得反思的问题还包括:1.大众传媒的煽动与新闻标题的误导问题.2.大众传媒的煽动与新闻标题的误导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瞻远瞩"是一个常用成语.但在多部成语词典中,对"高瞻"、"远瞩"的释义存在差异,从而对整个成语的释义产生了影响.根据意义的差异,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站得高,看得远.第二类:站在高处望,向远方注视.第三类:看得高远.究竟应该怎样释义,本文拟从成语的来源、成语的语法结构及语义发展等方面探讨"高瞻"、"远瞩"和"高瞻远瞩"应有的释义.  相似文献   

7.
"学案导学"作为中学教学中越来越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对数学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教学中使用"学案导学"的问题分析.对教师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教学提出三点建议: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加强理论指导、改革教师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8.
一、对"反思"概念的考察 "反思"是黑格尔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使"反思"成为教育界影响深远的哲学概念的是洛克的经验论哲学.洛克认为"反思"是心灵通过对自己的活动及活动方式的关注和反省,产生"内部经验"与知识的途径.他认为"反思"是人们自觉地把心理活动作为认识对象的认识活动,是对思维的思维.  相似文献   

9.
李芳 《考试周刊》2008,(4):236-237
中西方对"身体美学"的研究路径有很大区别:西方是从理论到实践,中国则是从现象到理论.前者以美国理查德·舒斯特曼对"身体美学"的提出为例.后者以国内学者对"身体美学"的研究为例.由此,本文进一步探寻两种研究路径的不同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钟嵘诗品陆士衡条疏证>颇有误漏.对其"然其咀嚼英华,厌饫膏泽,文章之渊泉也.张公叹其大才,信矣"数句补正如下:1.<疏证>所引陆机<为顾思远妇作>及其相关论述,有三误.2.<疏证>谓"张华论韵,以为士衡多楚"可证陆机对于"楚辞",不仅"猎其艳辞",且"莞其鸿裁",非是.因为二者,并无关系.3.对"大才"的含义作了具体发掘.4.择要著录历代文人对陆机其人的一些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