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的“学而不思”正是小学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难题.一方面,文本牵引着学生的思维以及感情;另一方面,学生缺失自我阅读能力.在这两方面的影响下,学生不仅缺乏对文本的质疑能力,同时还在本文中失去了自我,没有主见.从本质而言,学习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夯实基础的过程.所以,质疑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能力.现在,我们充分认识到培养质疑能力的重要性.那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2.
<正>一、引言杨振宁教授说:"不善于提出问题的人,缺乏创新思维。"李政道教授曾说过:"求学问,先学问;只学答,非学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源于思考,思考始于学习。由此可见,质疑、思考、学习、探究、再质疑是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教育教学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常常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自由思考,自主发现,着力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习惯和探究的能力。我想,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变"要我探究"为"我要探究",真正以  相似文献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尤其是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学开始抓起,在新课标下教师务必摒除陈旧的应试教育观念,把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基本的思考能力,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教学首位。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不遗余力地通过备课,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时,我们往往是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这是接受性的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质疑能力得不到提高。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一直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能使得学生在主动把握课程知识要点的基础上,更好丰富自身的思维情感。教学实践证明,关注学生的疑难问题,运用启发诱导和合作探究的模式优化教学过程,能在激活他们内驱动力基础上,帮助他们主动思考,将自我质疑转化为主动探究,有效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一、围绕知识重点难点启发思考,明确方向摸清学生学习的难点,围绕课程知识重点帮助他们理清思  相似文献   

6.
陈淑珠 《考试周刊》2013,(89):45-4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质疑在教与学中的重要性。叶澜教授曾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的思维火化。”李政道教授在复旦大学校训墙揭幕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学习怎样提问题,这才是学问。”《新课程标准》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新理念下的课堂是呼唤学生乐于质疑、善于质疑,逐步养成质疑习惯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营造质疑氛围.创设质疑平台,选点质疑,使学生思维飞扬,使课堂充满活力。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从以下途径着手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对于教材文本,不要说学生,就连不少的语文教师也是决然不敢说半个"不"字的。对于文本中的一些传统见解和解读,我们也往往是奉为圭臬,不敢违背。其实,人无完人,文无完文。只要我们敢于质疑,用心发现,即便是再经典的著作,也难免会有瑕疵;即便是再精辟的见解,也可以多重解读。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敢于质疑。更重要的是,我们应把这种质疑精神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质疑,在语文学习中找到自我。一、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社会进步的源动力。对小学生而言,质疑至关重要,这关系到今后对事物的探索与实践过程。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仅关乎着数学知识的探索,还对学生今后处理数学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的措施建议。"质疑"是打开创新大门的钥匙,只有质疑,学生才会在学习中领会知识要点,学习成绩才会进步,才会举一反三。俗话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处于小学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14):87-88
<正>明代学者陈献章曾说:"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无疑则无进。"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质疑能力,可以看做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中学生的学习习惯是过于依赖教师,只有教师的讲解才能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而这一点正是学生缺乏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表现。敢于质疑和善于质疑不仅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而且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所以,针对学生英语学习质疑能力的培养对提  相似文献   

10.
张丽萍 《考试周刊》2010,(56):119-120
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告诉我们.激发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不仅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主人翁精神,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和使用英语.提高他们的综舍语言运用能力。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注重对学生自我学习效能感的培养,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本的理解感悟,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能力,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更是激发学生语言学习潜能和兴趣的有效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
批判性质疑强调的是让学生在一些看似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定论中发问、批判,这不仅是学生积极主动、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文本解读的一种体现,还是学生不迷信权威、勇于求真创新的学习品质的表现。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批判性的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9,(35):66-67
反思能力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需要逐渐养成的重要的思维能力,没有反思的学习是不可能深刻的,《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正是说明了反思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本文介绍了几点利于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将学习和思考充分结合起来,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思考,在思考的同时也要善于学习。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文章详细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思维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新课标"强调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质疑、自主感悟。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探究文本的同时,能够围绕文本中的重点和难点发现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发现、拓展感悟的过程中,提升思维  相似文献   

15.
杨朝玉 《新疆教育》2013,(16):99-100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深入,自我反思在教学中的作用尤显突出。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教学课后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在教学中发现:造成学生数学成绩层次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学习习惯不同,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有密切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而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说明思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我们要在课堂教育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精神,这样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升和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一、课前质疑,激发兴趣学生由疑而问,本身就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在进入师生课堂学习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的课文自主质疑,培养他们主动质疑的精神。我们不必要求学生提出多么切合文本主题的问题,只需要他们去发现、去思考,在读书中提出自己的疑惑,以激发他们研读文本的兴趣即可。例如:我了解作者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  相似文献   

17.
没有问题的引导,就不会有思考的过程;没有质疑的声音,就不会有创新的实践,正如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要促进学生"学"与"思"的完美结合,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学会运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要善于运用问题促进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8.
<正>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当然就"不进"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达到让他们自主创新学习的目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创设情境,激发质疑学生在课堂上能大胆质疑,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也是主动参与学习的表现。因此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学  相似文献   

19.
<正>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语文学习的自主性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我提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师努力探索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一、引导学生质疑,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从"读"到"悟"的过程,实质是一个从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探索发现的过程,也是一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十分重要,这样能有效地推进学生阅读文本的深度,促进他们语文阅读能力的形成。基于此,对"引导课前预习,培养质疑习惯;进行有效示范,引导质疑模仿;借助有效指导,提升质疑能力;关注学生思维,经历质疑过程"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