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伴随着当前媒体信息传播途径与方法越来越多样化,普通受众获得新闻内容的方式也越来越迅速与便捷,各个媒体都在不断加强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由于民生新闻信息内容的非常多元化,比较贴近平常老百姓的日常起居生活,同时又可以通过利用媒体媒介舆论形式进行监督,起着净化社会不良风气以及惩恶扬善的重要功效,民生新闻也就无法避免地成为了当今媒体竞争的主要地方,当然,在各种不同新闻当中,民生新闻相比较而言更容易  相似文献   

2.
随着媒体之间竞争日益激烈,记者写作稿件水平的高低是媒体竞争能力的重要表现,记者写作的逻辑思维方式决定着新闻内容事实是否能够清晰表达出来,实际上,由于很多因素的限制,记者写作逻辑思维没有更好地体现出来,那样就削弱了写作稿件的水平和质量,为此记者在新闻写作中把握好感性理性,进而为受众写出高水平的新闻稿件。  相似文献   

3.
在晚报都市报市场化经营的过程,记者的角色也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出现了新倾向。他们在记录报道已发生事件的同时主动去发掘可能成为新闻的素材。编辑和记者的分工已不太明显,出现了二者合一的倾向。记者角色的转换既有受新的新闻理念影响的原因。也有报社和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因。这种转换在给媒体和记者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  相似文献   

4.
作为法治社会,法制新闻具有对法治文明和法治精神的传播作用。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新闻报道者将内容描写的过于感性,并将个人情感和新闻看法注入到了新闻报道中,其不仅导致了大众对新闻内容的评价方向,还对法制报道的严肃性产生了影响。在法制新闻的整体结构中,除了事件的理性分析,感性会不可避免地形成,其虽然能让新闻更加容易被人接受,但法制新闻的作用主要是对法律事实的真实报道,并将法律知识普及大众,让公民的法律意识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5.
张炜 《新闻战线》2012,(12):83-84
对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来说,在快速传播的消息中去伪存真,在泥沙俱下的信息中披沙拣金,在对立纷争的观点中持论公正,做好社会舆论的稳定器,成为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更成为其存在的核心价值。这需要媒体客观公正、真实准确地报道和评论新闻事实,更需要媒体工作者具备一项基本素养——理性思维。具体说来,就是  相似文献   

6.
论第一人称新闻报道中记者的角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玲  俞松 《东南传播》2012,(12):175-177
按照新闻客观性的规律要求,在报道新闻时,记者多采用第三人称的方式。然而,在处理一些特殊的新闻素材时,选用第一人称报道新闻往往会让读者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感染力方面也比第三人称报道更胜一筹。在中外优秀新闻作品中也不乏运用第一人称进行新闻报道的成功案例,记者所扮演的角色大致可以分为新闻线索提供者、新闻参与者、目击者、观察者和代言人等几种。在这类报道中,记者的主观能动性能充分展现,媒体的社会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  相似文献   

7.
感性和理性     
千树 《档案管理》2003,(4):47-47
有一次读《天涯》杂志,里面有一句话让我思考很久。“理性就是功利,理性的人就是功利的人。”应该说,这句话有颠覆的力量。在我的阅读经历中,“理性”始终是一个正面的词。一个人从小时候的幼稚感性到成年人的成熟理性,走的是正常的成长路线。感性固然是人重要的直觉层面,但理性则是人更高的思考层面。感性和理性相互对立。理性是功利性的,意味着感性就是非功利性的。“功利”在一般读书人心目中是负面的词,理性和功利紧密联系在一起让人多少有些不舒服。细想想,这句话却极其真实。理性就是抛弃表面虚泛的各种美好妆饰,直指问题的本质内核。…  相似文献   

8.
张勇 《新闻天地》2003,(6):46-46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在电视台做经济专题节目,使我有一种解不开的情结,回想起在5年新闻采访中的东奔西访,"节目如其人",我在理性和感性思维的交织中寻求着经济专题的规律。在我的理解中,理性是经济事实中凸现的富有指导性的经验和教训,不以采访者的意志为转移,而感性则是采访者为避免说教,提高专题鲜活而进行主观"包装"的手段。两者在经济专题的操作中  相似文献   

9.
一提起查道存,就会想起去年在清华大学总裁班学习期间,一位老师让同学示范扫地,道存老弟在台上憨厚的表情及笨拙的姿态,引来了同学们善意的哄笑,老师也笑话他在家肯定是不做家务的,我这里还有照片为证。安徽卫视与清华大学合办的中国特色管  相似文献   

10.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这话讲的是新闻评论的重要性。这好理解。在中国报刊发展史上,评论(早先曾叫政论)一直居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许多著名的新闻人物,实际上都是著名的评论家、政论家。当前,新闻事业进入新的时期。报纸要发挥出其新形势下的整体功能,重视评论的作用,依然首要。  相似文献   

11.
李欣  李江 《新闻传播》2001,(1):19-19,21
广电事业从“播新闻”到“说新闻”再到“与现场同步”,这是广电人开掘广播电视生命力而实现的一次次升华,尤其同步新闻与春他新闻报道形式相比,具有更强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2.
记者的法律素养记者的职业素养,涉及政治素养、法律素养、专业素养、道德素养等多个方面.多年的从业经历中,笔者切身感受到多数记者的法律素养明显缺位.在具体的新闻采访中,很多记者对法律法规一知半解,只有到了关键时刻才去“临阵磨枪”.然而,与其他知识相比,法律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门槛”,临时恶补极有可能造成对法律知识的误解、曲解.特别是面对一些悲情题材,记者在介入案件时,缺乏相关法律知识,往往会出现“媒介审判”,在法院审理前预先给案件“定性”,给案件审理带来较大的舆论压力,最终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作为新闻报道主体的记者,为了更好地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利,也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必须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13.
天曦 《青年记者》2004,(11):9-9
我喜欢文学,因为文学是感性的。我是一个感性的人,觉得感性的文学适合我。做记者之前,我不懂一个感性的人是不适合做记者的。但是,我执意地要做一名记者,我觉得记者这个职业是那么神圣与光荣。只要有一天哪怕给我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也不会放弃。我就是抓着那百分之一的希望走上了记者的道路。在我开始自己的记者生涯时,我是一个多么感性的人啊!  相似文献   

14.
李晖 《采.写.编》2021,(11):68-69
随着国家各项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民生类的报纸新闻关系着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对于老百姓而言非常重要,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和新闻报道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分类,分别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论证和报道,在报道的过程中既要以事实为依据,同时对于报道的内容要进行全面的核准.本文就以报纸民生新闻的感性与理性为题进行全面的论述,供大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思维缜密、有条不紊、环环相扣,是施洪洋的办事风格。也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风格,才使得杭州合力电子有限公司委托定制开发的ERP顺利上线。三年的ERP实施过程,让施洪洋累积了不少经验。  相似文献   

16.
人文关怀是强调以人为主体,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利益的一种观念,而这种观念在新闻报道中就是一种思想,一种在这个思想指导下的新闻报道的手段。失去这一思想,失去这一手段,新闻报道就不可能获得受众,就起不到传播先进文化的作用。但在这方面,却不为很多新闻工作者所认识,甚至被  相似文献   

17.
在交通新闻报道中,记者出镜报道时体现人文关怀.寻求与观众人性化的平等交流,是交通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交通新闻报道求真求实的具体要求。交通新闻报道区别于一般新闻报道.因为交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天一出门就参与到道路交通中。人们对交通的关注度在提高.对人性化的交通设施的需求在提高,同样面对交通事故.对交通新闻报道中出镜记者的人文关怀的表现也有需求。  相似文献   

18.
人的认识,有理性的,也有感性的,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达到理性的认识。把人们的感性认识作为一个客观事实接受下来,并且研究其中的规律,既是评论应有的理性,也是政府行为应具有的理性。  相似文献   

19.
广播记者如何提高新闻质量、搞好新闻报道,直接关系到广播的发展。作为一名广播记者,我觉得要搞好新闻报道,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灾难事件不仅不可避免地成为新闻事件,而且在新闻报道中具有突出的作用。人类不希望灾难的发生,但无法回避灾难现实。在灾难新闻报道中,记者的职业道德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报道的成败,也关系到行业的公信力,不可等闲视之。记者职业道德是由记者工作的特点而形成的记者工作的行为规范。记者的采访劳动实践是记者职业道德形成的客观基础,其职业道德是劳动实践中各种利益关系的反映,各种利益并非彼此孤立、互不相干,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国对记者都有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