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各种文体中,作者会运用某些衔接手段来达到意义上的连贯,表现主题。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形式,其达到连贯的衔接手段有极为独到之处。本文以著名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孤独的割麦女》和约翰.济慈的《无情的妖女》为例,分析了英语诗歌为实现连贯而使用的各种衔接手段,以期为英语诗歌学习者更有效的分析和理解诗歌,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显化是指翻译过程中,将源语文本语句间的隐含关系显性衔接等手段明示出来。汉语语篇少表层衔接,但深层语义连贯。英语语篇则主要通过衔接达到语义连贯。这种差异造成诗歌翻译尤其是英译汉诗时,译诗与原诗文体风格的差异,译诗中的语篇显化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3.
韩礼德与哈桑有关词汇衔接的同现关系与复现关系理论提出了词汇衔接的另一种关系——隐现关系。由于比喻、拟人、换喻等修辞手段在诗歌中的广泛应用从而产生了词汇之间的“隐现关系”,词汇衔接在诗歌中的体现尤其突出.故在诗歌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应给予词汇衔接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杨瑞芳 《集宁师专学报》2006,28(1):22-24,33
诗歌作为一种最古老的文体之一,其语言艺术的独特性远不是其它文体可以相比的,它往往利用语义的乖谬悖理、语序的颠倒、语词的错位以及跳跃和省略等来实现诗歌艺术的主体特征。本文主要从内在形式上来分析一下诗歌语言的智性建构,诗歌语言偏离常规语言模式,在它的文本构建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即语词的多义或复义、语词的跳跃性组合、语词的色调调整等。  相似文献   

5.
在韩礼德与哈桑提出的有关词汇衔接的同现关系与复现关系理论之上,在此提出词汇衔接的另一种关系——隐现关系。由于比喻、拟人、换喻、象征等修辞手段在诗歌中的广泛应用从而产生了词汇之间的"隐现关系",通过例证对其进行详细分析。词汇衔接在诗歌中的体现尤其突出,故在诗歌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应给予词汇衔接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语言与逻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诗歌是语言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经典诗句中都表现出对于逻辑概念和逻辑推理的巧妙运用。本文对比了在诗歌的创作和教学过程中,是否运用逻辑思维方式的不同结果,得出诗歌与逻辑的关系是不可质疑的。  相似文献   

7.
诗歌语言是一种变异性的艺术语言。从语言的组合和结构形式上来看,诗歌语言是对常规语言的超脱和违背,同时也是一种创造和发展。它与常规语言相比较,在语音、语义、语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变异性。正因为它的变异,使之更具诗性,成为诗歌区别于其它文体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诗之所以为诗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从广义上讲,文体学是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各种文体的一门学科.对诗歌进行文体分析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英诗欣赏水平和语言能力.通过对Guillaume Apollinaire的短诗Come to the Edge的分析,初步显示出如何对诗歌进行文体分析以达到欣赏的目的,而且中国学生在这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话语分析与诗歌衔接问题,并提出了几种分析诗歌衔接的方法。(1) 介绍话语分析的含义;(2) 诗歌语言的特点;(3) 分析诗歌衔接的四个层次;(4) 分析诗歌衔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功能语法的角度,对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的诗歌在语法手段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揭示英文诗歌如何利用衔接手段达到语篇连贯,以及各种衔接手段对诗歌主题的表现作用,以期为学习英文诗歌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传统诗学研究的起点是作品,从而学理就是以客体为对象来揭示其包含的美学属性,而不是主体审美活动,诗歌的研究对象“实体化”了,即使关涉作者,那也仅仅是作为作品结构中的要素,存在“主体缺失”,进而不是审美主体实践的“辩证关系”研究,使语言在诗歌审美活动中的中介性未能彰显,不能从中剥离出来和独立分析其在诗歌审美建构的规则并上升为方法.笔者企图克服传统诗学这一不足的前提下,基于诗歌语言规范的语义形态特征化,试图从诗歌的审美建构与语言表达的中介关系来探索诗歌审美的语义逻辑规范的基本原理以及诗歌鉴赏、创作的理论方法等,以期拓展诗学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诗歌意象的组合是诗歌话语的组织。从语言学角度对意象跳跃的成因、定义、存在基础及功能进行分析,诗歌意象出现跳跃是由于话语中缺失某些信息因素之间的确定与被确定关系,而使语义间连贯与衔接的正常状态被破坏而造成,它以话语的语用含义作为它在诗歌中存在的基础,能够起到丰富话语意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语篇衔接的顺应性解释——元语用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篇衔接是一种语义关系,它以语法衔接、词汇衔接以及逻辑语义衔接形式出现在语篇中。根据语言顺应理论,衔接手段是标示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的一种语言手段,用来指示一个话语或语篇中各个部分之间的衔接和连贯关系。衔接手段的选择是顺应语境中的社会、文化、心理、认知等各种因素的结果。不同语境因素的存在,使语言交际者做出的顺应程度不同,衔接手段的选择就不一样,这是由语言交际者的元语用意识所调控的。语言顺应理论从元语用的角度解释了衔接现象的产生及选择机制。  相似文献   

14.
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衔接、逻辑——语义关系、主位结构三个角度对著名诗人杜甫的《登高》一诗和它的两种英译文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通过对比研究可以看出,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诗歌及其英译文进行分析是较为客观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可以为语篇的对比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5.
<正>诗歌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抒情言志。“言有尽而意无穷”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特质,体现了语言有限与语义无限的辩证统一。诗歌文体这种语体与语义矛盾统一的独特性,决定了我们的诗歌教学必须有别于一般阅读教学。只有循体而教,凭借语体层,徜徉语象层,抵达语义层,从中获得审美体验及诗歌精神滋养,进而涵泳诗心,方可发挥诗歌文本在教材中独特的育人功用。  相似文献   

16.
当生态和文学之间建立起一种跨学科的良性联系之时,从生态视角进一步探究文学作品的意义和美学价值则成为当下研究者积极关注的热点。伴随着研究者对文学生态的关注与思考,生态批评也成为一种时尚化的批评模式,获得评论界的广泛认同和运用,从小说文体开始,扩展到散文、戏剧、诗歌等体裁领域,使得文学批评的发展更具前沿性和不断实现新突破。本文力图以当代诗人陆健的诗歌生态为研究对象,以对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机趣"说的合理性解读为联结点,在李渔和陆健之间建构起一座不同艺术门类间交流、沟通的桥梁,进而阐释陆健诗歌生态的磁力——诗歌机趣这一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7.
舒哲敏  谈宏慧 《考试周刊》2010,(15):111-112
涉外商务合同文本是一种契约文体,行文庄重严肃,条理清楚,语言严谨周密。在语篇内部的衔接手段上也表现出与其他文体不同的特点。本文以韩礼德的语篇衔接理论为基点。从照应手段、连接、替代、词汇衔接等方面结合合同实例,分析论证了合同英语不同于其他文体的衔接手段及词汇特点。  相似文献   

18.
隐喻作为诗歌的一种重要艺术表现机制在诗歌的整体建构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点在现代主义诗人穆旦诗歌中尤为突出。隐喻在穆旦诗歌中的建构功能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隐喻衔接看似不相关的片段,使之形成有机的整体;二是原型隐喻在同一文化框架下对诗篇的整体性建构;三是文体杂糅形成隐喻结构。穆旦用无序的片段化、原型隐喻的先天统合功能和文体的杂糅等形式来隐喻破碎、混乱、无序的现实和心理状况,用结构来表达人生经验,让有限短暂的个人经验在诗歌结构中走向无限与永恒,他的诗歌也因此呈现出浓郁的“现代性”品格。  相似文献   

19.
同构作为一种衔接手段通常出现在各种文体中,辅助实现上下文语义的衔接与连贯。本文将通过同构关系来解读《多丽·咏白菊》这首词许渊冲老先生的译本。  相似文献   

20.
诗歌语篇有两个明显的特点:首先,大量使用重复手段,包括语音重复、词汇重复、结构重复和篇章重复。其次,大量使用各种形式的比喻。重复和比喻的运用是为了用更多的语言符号形式承载更多的语义内容,即语言符号形式与内容之间具有数量象似性。本文尝试将数量象似性应用于诗歌语篇分析,以期拓宽象似性研究的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