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儒道释三家的心灵体证和学术理解影响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书法艺术的文化精神契合于传统美学的意境体悟和生命意识.书法的文化传统折射出中国艺术的生命状态,成就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理念.中国书法是书家体悟宇宙生命的外化形式,书法创作是一种生命精神的创生过程,是书家体味自然,感物动情,将其主观意念下的宇宙生命运用自己的笔墨语言挥运于纸端,书法作品成为物我为一、天人合一生命精神的凝结.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突出特征是富于生命精神,以人之生命为其本质和支撑力量,是古代文学艺术作品历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也是古代文学艺术作品能够打动读者心扉的奥秘所在。古代文学、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各体艺术都以表现主体生命为基本使命,艺术作品实际是主体生命的结晶。表现生命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基本属性,这种基本属性使古人对诗、乐、舞“三者本于心”、“诗画同源”、“书画同体”等理论命题确信不疑,这些理论命题也恰恰揭示了古代各体艺术都源于人之生命,都以人之生命为其本质。由此我们可以说,人之生命是中国艺术之根。所以,只有从生命学角度透视古代文学艺术,才能对其本质特征作准确地把握。  相似文献   

3.
如人     
元明清三代书法艺术尽管各有得失,但书法家们对书法取法的自觉选择却是具有艺术意义的,其中艺用书法中艺术的比重不断增大,逐渐脱离实用的范畴,走向纯粹的造型艺术的"美术书法"。然而,书法自古以来的终结追求是使得书法的造型技艺具有极为深厚的生命意义。并且,书法艺术的生命意义千百年来不断地被深化,其内在精神与最终指向都在于书者其人,书如其人,书者的人格塑造都被纳入书法的生命意义中了。那么,在重造型的"美术书法"的发展进程中,人们必须重新审视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书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马昀 《考试周刊》2010,(36):59-59
书法,作为中国人线条艺术的极致和代表,可谓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意义的艺术表现形式,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对线条艺术的审美追求。文章从书法线条的抒情性、节奏感、空间感和力量感四个典型艺术特质入手,归结出生命意味是中国线条艺术的最高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5.
王淑新 《中国教师》2011,(16):53-55
<正>书法除了做为语言交流的符号外,还是表现出生命特征的艺术。书法由基本笔画构成,其艺术美自然蕴含在每一个点画之中。书法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学会欣赏、学会体验,从中领悟书法艺术的真谛。一、运用"取象比类",引导小学生欣赏笔画的自然美1".取象比类"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6.
书贵简洁     
书法是用线条表现人的感情和生命的艺术,简洁、洗练、凝重的点画是书法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正>宗白华认为书法是中国文化的基础,熊秉明认为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林语堂认为中国的书法可以和西方的人体艺术媲美。从"文革"结束,书法热已持续近40年。诸多书论道出了书法热的文化根源。书法是一门人书俱老的艺术,一个人只有生命的阅历和文化的积累到了相当厚度的时候,才能达到艺术的成熟。目前只能说我们具备了人才辈出的时代大环境,但个人能否成为大才,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和生命的历练。  相似文献   

8.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放异彩的奇葩.这是因为:书法所写的是汉字;汉字是书法的表现对象和造型基础,是书法的生命之源.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汉字就没有书法,只有在中国文化中,书法才成为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本文仅从书法艺术与汉语言文化间的关系,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书法的艺术美与钱币特殊材质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装饰美。针对书法艺术美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特征,对书法的装饰钱币的装饰美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索,寻找钱币书法运用规律,以便更好地运用钱币书法的装饰美。  相似文献   

10.
书法艺术在陶瓷艺术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安  李振化 《文教资料》2009,(25):100-101
书法的艺术美与陶瓷特殊材质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装饰美.本文针对书法艺术美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特征,对书法装饰与陶瓷艺术装饰美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索,寻找陶瓷艺术与书法艺术之间的运用规律,以便更好地运用陶瓷与书法的装饰美.  相似文献   

11.
客家民俗艺术是与生活同行的艺术,它的创作者不是文人显贵、艺术名家,而是亿万辛劳耕作在广袤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它是一种充满吉祥、美好祝愿的艺术形式,历经千百年的洗礼,在世事沧桑的更迭中,历久弥新。从民俗学的视点,结合艺术学的形式法则,从客家民俗艺术的广泛性、生活化、象征性、传承性以及创新性诸方面探究客家民俗艺术的视觉化过程及表现形式,剖析其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2.
墨白的中篇小说《民间使者》是一部充满了隐喻意味的文本,通过讲述"我"的民间艺术寻访之旅,带我们领略了民间艺术的精神和魅力,揭示了民间艺术在当下的尴尬境遇。民间艺术中存在着艺术之根,蕴含了关于生命和存在的本真之言说,就精神而言是超越时空的,"我"的民间艺术寻访之旅,因而也是一次灵魂的返乡之旅,是对失落了的艺术精神、生命精神的寻找。  相似文献   

13.
艺术需要,是人类在享受视听体验、扩大生命体验的基础上,提升生命质量的特殊精神需要;它根源于物质需要和功利性意识行为。艺术需要生成艺术行为,艺术行为产生艺术作品,艺术作品构成艺术价值,艺术价值衍生新的艺术需要。以体验性精神需要为逻辑起点,艺术学基础理论就可能发挥作为其他艺术门类“基础规律”的原理功能,并具备开放性、科学性和有机性。  相似文献   

14.
从符号学的观点看,客家民俗艺术符号是在民俗事象活动中对图形、文字及色彩艺术符号的应用和传承。是一种充满了情感和生命的意象,它的背后积淀了劳动群众的全部情感和对生命的体验。客家民俗艺术符号既然积淀了勤劳的客家人的全部感情和对生命的体验,其生成就必然会有其自身的条件。文章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对客家民俗艺术符号的生成环境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出悲剧艺术起源于酒神节庆典的酒神音乐,悲剧是酒神兼梦神型的艺术,悲剧的价值在于以艺术战胜人生的悲剧性,使生命的痛苦由审美转化为欢乐,生命最终通过艺术而获得拯救。从尼采的悲剧价值论中,我们又能得出对当下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本源。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最终是以艺术的技术再现图象的真实。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艺术创造者自我审美体验精神也随之得以升华,艺术作品的创造获得了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论色彩在艺术设计中的表现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琴 《黄山学院学报》2006,8(4):174-176
色彩作为视觉艺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各种各样的信息,具备自己的传播特性。它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仅就艺术设计方面而言,有其独特的表现和特点。  相似文献   

18.
冀派内画以质量和信誉立于国际艺坛。但冀派内画作品存在艺术化与实用化的矛盾,内画艺术市场鱼龙混杂,对内画产业发展策略主张各异。作为产业发展的策略如下:(1)让民间美术教育进入小学、中学课堂,而不只是大学。(2)让内画更接近生活,走进生活,使艺术真正生活化。(3)提高从业人员的艺术修养是内画艺术品位提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生活审美化时代的艺术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艺术化曾经是中国几代知识分子的梦想和追求。然而当生活艺术化真正来临,怀抱人文理想的精英知识分子却发现,艺术不仅没有发挥他们预期的塑造审美人格的作用,相反成为物质时代消解人类精神的得力工具。当艺术遭遇技术复制和传媒播撒时,当艺术的审美特性被泛滥地使用和消费时,当艺术沦落为商业手段时,当艺术赖以汲取生命之源的生活世界也被逼真的仿制时,我们不能不深刻的体验到艺术的危机正是人类自身的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