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清时期屡有记载言发现唐代秦贯所撰《郑崔合袝墓志铭》,对此墓志铭的真伪及墓葬主人与《会真记》、《西厢记》原型人物的关系,明清人莫衷一是.本文对明清时期著录、记述《郑崔合袝墓志铭》的相关金石、文史资料进行了梳理与考辨,认为此墓志铭应为真,由于墓葬主人姓郑、姓崔,他们被附会成《西厢记》的原型人物.至于此墓志铭异时异地屡屡出土、墓葬主人名讳不同,则是在《西厢记》的巨大影响下人们对此墓志铭作了复制、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余敏芳 《兰台世界》2017,(9):121-125
柳永《御街行》虽然包含有祝寿的内容,但它并不是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圣寿词。他首创以郊礼入词,叙写南郊祭天大典后金鸡敕赦、君臣庆贺的场面,展现了天书事件对昊天祭祀礼仪的影响,以词证史,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史学价值。词中记述礼仪之隆重,展现对于承平时代和君主统治的颂扬,是柳永以词投献,希冀仕进心态的表现。可以大致推断,此词作于天禧元年(1017)真宗南郊大典之时。  相似文献   

3.
《张迁碑》是著名汉碑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自问世以来,即受到历代学者、书家的高度关注。本来清初顾炎武等人对《张迁碑》的质疑之声经后世学者批驳已趋沉寂,但数年前,又有学者古调重弹,认为《张迁碑》为重刻或伪刻,并在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就《张迁碑》的相关问题进行考辨:首先,明确了明代学者杨士奇、都穆获得拓本的具体时间以及前贤对《张迁碑》的怀疑情况;其次,从书刻角度看,《张迁碑》应是未经书丹而直接由石工刊刻而成,从而导致碑中出现种种讹误;最后,结合其它汉碑及汉代官制可见,《张迁碑》碑额二职并列的体例与《李孟初碑》相同,并非史无前例,既为夸颂碑主之尊,又能彰显立碑人之功,实为两全其美之举。就目前所见,《张迁碑》并无可疑之处,仍不失为相关学术研究以及书法学习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
吴本齐墓志铭,1984年于吴县枫桥乡支硎村发现,现藏吴县文管会.志石青石质,正方形,边长69厘米.碑体完整,字迹清晰.志盖阴刻篆文四竖行16字,为:“清授通议大夫、分部郎中、吴君之墓志铭.”志铭镌阴文,楷书30竖行,满行30字,计847字.该墓志铭由王同愈篆盖,方还书丹,蒋炳章撰文.志文详细地记载了墓主人的家庭世系及其生平历史,涉及清末名臣吴大澂(字清卿,号(客心)斋.累官湖南、广东巡抚、太常寺卿、左副都御史、头品顶戴河道总督)的有关事迹.对吴氏家族的演变提供了新的实物依据,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此外,该碑志是当时声著吴中的书画家王、方合璧而成,又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珍品.现将志文标点如下,对有关人、事略作考释,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明文海》是黄宗羲(1610-1695)选编的一部明文总集。明亡后,为了保存明代文献,黄宗羲从上千家文集中选辑成《明文案》二百一十七卷,后又在此基础上扩编成《明文海》四百八十二卷。此书编成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  相似文献   

6.
朱骁 《档案》2023,(2):47-52
1992年,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纳林河乡郭家梁村发现的大夏二年《田焽墓志铭》,对研究十六国大夏政权职官、政区和政治文化等均有重要的史学价值,也有助于考察十六国后期武威田氏家族迁徙发展和赫连氏经略凉州等问题。正史记载,东汉初年田氏家族已著籍武威并发展成为当地豪强大族,但在魏晋及之后的传世文献中基本没有见到武威田氏家族的相关记载,《田焽墓志》的发现表明十六国后期武威田氏家族仍然活跃在大夏都城统万城及附近地区,并通过任官成为赫连氏统治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墓志记田焽先后出任大夏凉州都督、凉州刺史等职,表明在正史记载大夏与北凉之间政治结盟、军事援助和吐鲁番出土“真兴”“承阳”纪年文书反映的北凉臣服于大夏等诸史实之外,大夏统治者还通过设置凉州、任用武威大族田焽为官等途径,将其经略河西的政治意图付诸于实践。  相似文献   

7.
钱汝平 《图书馆杂志》2011,(9):92-94,72
日本东福寺藏宋本《释氏六帖》是现存该书的最早刊本,是日本国的国宝,我国早已失传。对此本的具体刊刻年代,学术界一直没有确定的说法。本文经过考证,认为它就是北宋崇宁本的后印补刻本。  相似文献   

8.
《洪城幸氏族谱》所载柳宗元作《唐故开国子祭酒文贞公墓志铭》是伪作,可由避讳、认李绛为同年、文末署名、抄袭柳宗元韩愈文章中的词句四个方面证明其为伪作。此文是后人有意作伪。同时推测了作伪者可是幸姓后人。  相似文献   

9.
《张迁碑》是著名汉碑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自问世以来,即受到历代学者、书家的高度关注。本来清初顾炎武等人对《张迁碑》的质疑之声经后世学者批驳已趋沉寂,但数年前,又有学者古调重弹,认为《张迁碑》为重刻或伪刻,并在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就《张迁碑》的相关问题进行考辨:首先,明确了明代学者杨士奇、都穆获得拓本的具体时间以及前贤对《张迁碑》的怀疑情况;其次,从书刻角度看,《张迁碑》应是未经书丹而直接由石工刊刻而成,从而导致碑中出现种种讹误;最后,结合其它汉碑及汉代官制可见,《张迁碑》碑额"二职并列"的体例与《李孟初碑》相同,并非"史无前例",既为夸颂碑主之尊,又能彰显立碑人之功,实为两全其美之举。就目前所见,《张迁碑》并无可疑之处,仍不失为相关学术研究以及书法学习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中图法》类分外国文献诸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图法》类分外国文献诸问题●张列军ABSTRACTProblemsofdiferentiatingideasandconcepts,prob-lemsofscientificnatureandproblemsofcontainablequality...  相似文献   

11.
明代《易州志》收录的《清河公到任记》一文,以往被认定为武则天时代的作品.本文从皇帝称谓、皇帝在位年代、典章制度等方面入手,指出《清河公到任记》撰写于辽圣宗时代,是一份珍贵的辽代碑刻文献.发掘该文献的史料价值,有助于解决辽史研究中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尹雪萍  高健 《兰台世界》2017,(10):122-124
《裴岑纪功碑》自重现世以来就引起了世人的高度关注。其作为珍贵的史料,填补历史空白的作用当之无愧。但是针对石碑本身仍然有一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尤其是碑文拓本纷繁复杂,以及各家著述对碑文记载的差异一直没有统一的定论。在此将结合现有的文献材料以及不同的拓本对碑文加以考证,力求还碑文原貌,并对造成这一现象之原因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13.
《四库提要》久为学者所重,间有疏误,前人订正之作亦颇为可观.今就子部小说家、释家、道家三类新见疑误40条辨订,以供参稽.  相似文献   

14.
元行冲《孝经疏》经邢昺、杜镐等校定、删改为《孝经注疏》(或名《孝经正义》)后逐渐亡佚.出现于明末江元祚所编《孝经大全》中的《孝经疏钞》虽署名“唐元行冲疏,宋邢昺正义,明梅鼎和钞”,但实际上和亡佚的元行冲《疏》没有关系,这是邢昺《疏》的删节本,而且存在一些不足,水平并不高.此《疏钞》更多地反映了晚明人提倡孝经学的一种姿态.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隋代墓志铭汇考》一书漏收、或收录不全、或重复著录、或年代标注错误的墓志作辑佚补充和辨正,辑录文献的出版物时间限定在2006年以前,与《隋代墓志铭汇考》所征引文献的时段大体相同。文章辑录出《隋代墓志铭汇考》失收图版或录文的墓志11方,图版和录文均失收者如《田景申砖志》《董康生妻砖志》;图版失收者如《裴子休墓志》《菀德赞妻杜法生砖志》等;录文失收墓志如《石辅益砖志》《陈暄墓志》等;图版收录不全墓志3方,如《赵龄墓志盖》《高六奇墓志盖》等;"存目"类失收墓志12,如《宋盛墓志》《吕超墓志》等;重复著录的墓志4方,如《郭云砖志》《王德墓志》等;朝代归属错误的墓志1方,即《□安宁墓志》。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索米鬻笔和挟怨曲笔两则对陈寿所作《三国志》评价的考辨,以期端正对陈寿作为史学家的史德及其所作《三国志》的真实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陈祥谦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5):136-139
《东方朔集》是编成较早的西汉文人别集,因从未就此集有过具体研究,故在梳理东方朔作品及此期别集编纂途径的基础上,从性质、内容、文体等方面入手,阐明和界定《东方朔集》属于别集,《东方朔》属于子部著作,并以此廓清东方朔文集与其子书如《东方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索米鬻笔”和“挟怨曲笔”两则对陈寿所作《三国志》评价的考辨,以期端正对陈寿作为史学家的史德及其所作《三国志》的真实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历史档案》2006,(4):131-131
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白新良教授撰著的《清史考辨》一书,近日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20.
今存唐人选唐诗中,只有一部是以地域为标准的,即殷璠编纂的《丹阳集》。其他如《池阳境内诗》一卷、《江夏古今记咏》一卷、《宜阳集》六卷、《泉山秀句》三十卷等,今皆佚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