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育旨在立人,教师不同于常人的使命是,不仅要自立——自身追求将自己“铸造成器”,而且要志在立人——追求激励、唤醒和鼓舞青少年学生。教师需要做到:悦己达人——悦纳自己是教师发展和成就学生的前提;立己立人——提升自我是教师发展和引领学生的刚需;自觉觉人——人的觉醒是教师发展和教育立人的内需;立德成蹊——厚德爱人是教师发展和立德树人的基石;越己成人——超越自我是教师发展和发展学生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分析,首先阐述了"三全育人"的发展背景和建设特性,然后分析了立德树人视域下"三全育人"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立德树人视域下"三全育人"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的有效策略,包括以德育为支点,促进学生管理工作以德治为先;重视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协同的全员育人效果提升;实现学生管理中的过程控...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后我国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了要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要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更好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作社会主义建设合格的接班人。对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提升综合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从理解立德树人教育内涵、创新教书育人模式、关注学生身心健康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希望对学校和教师开展立德树人教育能起到帮助。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要求教师自身的品德素质过硬,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为我国培养具有德行的人才;协同育人是党和国家对高校教育的最新要求,高校应该整合自身资源,促进协同育人的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提升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提高我国人才质量。本文叙述了立德树人与协同育人的概念,探讨了立德树人的实现方法与协同育人工作机制的构建方案。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立德是其育人的根本前提。育人要先立德,立德体现在教师的育人过程之中。教师的育人过程、效果与其立德实践之间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关系。育人是教师最根本的职责,立德是国家当前对教师的迫切要求。明晰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6.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载体,承担着提升学生道德修养、思想素质的重要职责。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我们要充分明确课程育人目标,紧密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主动革新教学模式,在传授学生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利用教学情境、实践活动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引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学校应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当前教育教学情况,不断优化育人目标、调整育人方向、促进教学革新、设计育人活动、提升教师素养。  相似文献   

8.
刘莉 《天津教育》2023,(27):38-40
<正>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自我意识、形成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重要时期,教师的道德引导对学生素养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帮助学生积累德法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素养发展的关键途径,在立德树人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抓住学生主体的身心特点,结合知识目标塑造学生的行为习惯,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在日常授课中体现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强化课程育人功能,从思想、行为等方面入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一、突出立德树人目标,渗透德育思想  相似文献   

9.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核心素养是完整的育人目标体系。培育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通过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来实现,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深化英语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如何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是现阶段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10.
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关键在于落实的实效性。北京工业大学积极探索,以"立德"为基础,助推教师职业发展,以"立业"为着眼点,提升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以"立人"为落脚点,搭建全员育人的平台,以"立德—立业—立人"为模式,形成三位一体协调发展育人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立业"建立"立德"与"立业"之间有效连接的桥梁,加强教师"立德"工作,助推教师职业发展,帮助教师实现"立业"的目标,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的"立人"。  相似文献   

11.
学生社团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第三空间"。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要加强"思政社团+社团思政"的实践探索,不断形成高校"三全"育人格局。学生社团立德树人长效机制构建应以主体协同、活动运行和落实保障三个维度为逻辑起点。主体协同机制包括引领性主体、参与性主体和实践性主体内部及其三者之间的协同。活动运行机制需要实现价值理念、活动设计和活动实施及其相互之间的协同。落实保障机制需要:全面坚持党对学生社团的领导;激发内生动力,提升学生社团立德树人协同体系的组织力;协同各方关系,完善学生社团立德树人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初中学校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教师要了解“三全育人”的内涵,分析“三全育人”的价值,并且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思政教育能力,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提升校园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3.
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高校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高校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这是对高校教师新的更高的要求。育人能力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核心,全面提升课程思政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教师育人能力,是应用型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保障。本文从应用型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使命、育人能力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助力全面提升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从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教师要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准确理解核心素养内涵,全面把握英语课程育人价值。课堂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教师要围绕教材深入挖掘其中的育人元素,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将抽象的道理转化为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育人观念。但教材内容毕竟有限,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教师需要适时借助其他学习资源,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高校商科专业课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群体,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中坚力量。项目研究可以培养商科专业课教师自身立德树人过硬本领,践行“三全”育人理念。课程思政背景下,寻找商科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能力提升的路径对策,是对立德树人理论深化研究的过程,也丰富了立德树人理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1,(23):33-34
自立德树人教学改革根本任务提出以来,如何立足课堂指引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教师要解答立德树人难题之一。其中,创新思维作为学生理应具备素养,亦是现代社会对公民提出的发展要求,为此受到教师重视。文章从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方向出发,以新型教学方法及育人思想的运用为导向,探析培育学生创新思维方略,以期贯彻立德树人并助力小学生增强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实效生成的四重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思政育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依托,专业课教师则是实施课程育人的关键主体,肩负着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的重任,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的实效意义非凡。专业课教师要从自觉增强课程思政育人意识,努力提高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深度挖掘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实现课程思政育人方式融合四个维度促进课程思政育人实效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学校最本质的内涵是育人,其出发点和归宿是提高育人质量,促进每个学生德、智、体、美等素质的全面发展。办学过程中须坚持科学发展,与时俱进。以教兴校,以研为乐,让学生与教师共同成长,与学校一起发展。精心策划,运用资源,建立“特区”的策略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是学校得以发展。通过努力和实践,我校确立了促进教师“立人立己,达人达己”的发展目标,“文质彬彬的学生成长目标,“小学校,大雅堂”是学校办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张爱民 《教育》2024,(1):9-1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也是党中央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加快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体系建设,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要准确把握立德树人的内涵,明确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育人真谛,扩展德育新渠道,提升德育实效性。毋庸置疑,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20.
<正>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渠道,对引导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将个人命运与国家社会发展相结合。随着教育改革深入推进,思政教育工作要想发挥应有的育人效能,就必须与时俱进,及时吸纳时代元素,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升,为学生成长营造和谐环境。为此,学校要围绕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教师素养构成与发展现状,探索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升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