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古人或栖于树阴下,或倚靠在水畔亭旁,避暑的方式完全是自然的.于是,便有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纳凉诗.闲暇之时,品味这些诗作,既能感受到诗人的避暑之乐,又能走进清凉的世界,不免泛起丝丝凉意.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消夏纳凉能带给诗人无限灵感.唐代诗人孟浩然在《夏日南亭怀辛大》中云:“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夕阳西下,素月东升,诗人披头散发,开窗而卧,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令人难忘.北宋诗人梅尧臣则喜欢去高山寺院寻幽纳凉.他曾在中伏日到妙觉寺避暑,并赋诗一首,诗中写出了山林避暑之乐:“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不须何朔饮,煮茗自忘归.”诗人在清凉的山风吹拂下,怡然自得地品着香茗.如此雅致惬意的休闲纳凉方式,自然让人流连忘返,妙不可言.  相似文献   

2.
很多人称夏天为"苦夏",在这个季节里人们最突出的感觉是炎热,故有赤日炎炎、骄阳似火、烈日灼灼、火伞高张、暑气蒸人、夏日可畏等词语。古人没有风扇空调,炎炎夏日,或栖于树荫下,或倚靠在水畔亭旁,避暑的方式完全是自然的。古人感怀于大自然赋予的清凉世界,于是,便有许多脍炙人口的避暑佳作流传下来。今天,我们捧读这些诗作,仍能感受到古时诗人消夏之乐趣,不知不觉间,仿佛与诗人一  相似文献   

3.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鸣蝉聒噪,动辄汗流浃背。古代没有现代电扇、空调,但从文人墨客留下的众多消暑纳凉诗来看,古人也自有其消暑纳凉的方法,读来别有一番情趣。挥扇取凉扇子古已有之,它有“篾疑秋翼蝉,团取望舒景”之趣,“能使凄兮似秋,隆暑斯却”,所以古人称它为“摇风”、“凉友”或“快哉风”。唐代诗人杜枚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开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生动地描绘出少女们持扇追萤的活泼姿态和欢乐情绪,呈现出一幅清新的夏夜纳凉场景。明代诗人瞿佑有咏扇诗云:“开合清风纸半张,随之舒卷岂寻常。花前…  相似文献   

4.
初夏 仲夏 盛夏 孟夏 三伏 酷暑 伏暑 消暑 避暑 酷夏 酷热 炎热 火辣 灼热 闷热 炎暑 燥热 炽热 热浪 滚烫 阴凉 凉爽 纳凉 清凉 烦热 湿热 温热 汗液 透汗 躁汗 干涸 枯竭 枯涸 涸泽 干裂 燥裂 焦裂[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你们留意过吗?炎炎夏日,在野生动物园内,猴子将脸颊贴在冰块上消暑、水牛在水塘里纳凉、小狗伸出舌头喘气……动物和人类一样,会去想尽各种办法避暑。让我们来看看它们消暑的各种招数吧。  相似文献   

6.
夏夜闲话     
回忆乡村的夏夜,大有情趣。在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人们的物质生活还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尤其在农村,夏夜里避暑,都是在家门口和院落里,靠一把蒲扇纳凉。割稻栽秧的"双抢"过后,农活相对要少多了。白天燥热,人们懒得出门。只到傍晚时分,红彤彤的太阳即将下山,村里才开始活跃起来。人们将凉床、桌子、板凳搬到门口。  相似文献   

7.
水中剧院     
美国迈阿密州有一座举世罕见的水下剧院,观众席设在水中,距舞台4.87米,观众席与舞台之间,由一块0.6米厚的玻璃相隔。夏季,这座剧院卖座率最高。因为,在这里不仅可以在水中欣赏节目,也可以纳凉避暑。  相似文献   

8.
蒋介石是与鸡公山文化相关联的重要人物。关于蒋介石与鸡公山的关系由于无人专门进行考证以致长期处于传说层面。根据近年来发现的有关资料可以证实,1938年,蒋介石曾先后两次登临鸡公山。其中第2次到鸡公山,蒋介石在山上待了3天,并且是与夫人宋美龄同行的。蒋介石到鸡公山的目的有三:一是为避暑纳凉;二是为纾解郁闷的心情和紧张的工作压力;三是为静心考虑大局及外交问题。根据《蒋介石日记》及有关资料,所谓蒋介石在鸡公山召开"中原会议"或军事会议之说,应属猜测。  相似文献   

9.
夏日纳凉,其乐融融。我国古代诗人写下了不少的纳凉诗,这些纳凉诗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读来妙趣横生。古人没有电扇、空调等降温设备,只好利用自然环境,近水的亭台楼榭、池塘、桥畔,自然成了纳凉的好地方。唐代涛人孟浩然在《夏日南亭怀辛大》一诗中吟道:“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近水亭台,不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凉的。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使人想起陶潜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是生态旅游年,而碧峰峡林木葱翠,空气清新,气温较成都低5℃,是避暑纳凉的好去处,同时,它有珙桐、鸽子花等多种珍稀植物,是四川唯一的野生动物园,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大熊猫保护基地,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适合中小学生走进大自然,认识珍稀动植物,增长知识,培  相似文献   

11.
正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赏析]这首诗既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避暑南亭,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了来自身心两方面的适意和快感。孟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轻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文字如行云流水,层递自然,由境及意而达于浑然一体,极富韵味。  相似文献   

12.
"我不是大树,但我也有绿荫一片,能让你们栖息纳凉;我不是太阳,但是我希望自己是一缕阳光,能够温暖你们整个世界。"——题记  相似文献   

13.
辨别句子正误和修改病句,是考查句子运用的重点.纵观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考查这个知识点的省市很多.命题内容虽各不相同,但形式却大致一样,无非是判断正误和病句修改.就是错误类型也异中有同,中考试题中出现的病句类型,可归纳如下: 一、搭配不当 (1)夏天的西湖,是人们避暑纳凉、读书学习的好季节.(甘肃酒泉题)  相似文献   

14.
黄庭坚,最能代表宋代文学特色风貌和发展成就的诗人.他的诗歌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自成一体,当时就被称为"黄庭坚体"或"山谷体",影响深远,追随、效法的诗人颇多.  相似文献   

15.
席子的消毒     
夏天,席子成了小朋友纳凉避暑的好伙伴,但如果席子不经常进行清洁、消毒,就会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由于幼儿皮肤娇嫩,又容易出汗、尿床,床上还常有脱落物和渣屑,席子很容易变脏而感染皮肤。所以,夏天席子每天要进行清洁、消毒。幼儿起床后应及时清理席子上的渣屑,然后用温水抹席子一遍(用过的毛巾应清洗干  相似文献   

16.
人与槐树     
在一个小山坡上,有三棵高大挺拔的槐树。它们的枝干粗壮,枝叶茂密,既可以为人们遮风挡雨,又可以让人们在树下纳凉避暑。它们身后是一片丛林,春天,野花开放了,绿树红花相互掩映把小山坡装扮得格外美丽。三棵槐树在这里生活得很快乐。一天早晨,山坡上来了一个陌生人。他头戴安全帽,身穿长袖大衣,脚穿皮靴,肥大的裤腿塞在  相似文献   

17.
夏日炎炎,暑气逼人。此时,如能去大自然避暑休养,既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又能增添生活乐趣,有益于身心健康。选择一个避暑好去处格外重要。选择避暑去处,要考虑到风景区的特点、出发地距风景区的路程和所需时间、交通路线、风景区靠近的城市等因素。那么我国著名的游览避暑胜地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18.
欧洲殖民者在其亚非殖民地创造了"Hill Station"这一专有名词,用以表示他们在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所建立的山站避暑地。本文试以英属印度的山站避暑地为研究对象,讨论气候、乡愁和帝国统治这三个因素在避暑地的开辟及扩建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班婕妤,汉成帝的妃子,因《团扇诗》被誉为“团扇诗人”,在五言诗中占据一席之地。而驱暑纳凉的团扇从此也成为了红颜薄命、佳人失宠的象征。在后世文人的笔下继而成了凄楚悲怨、怀才不遇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20.
<正>炎炎夏日,酷暑难耐。你有没有思考过,在发明空调之前,古代人是如何度过夏天的呢?你或许会说穿薄衣服、喝冷饮、扇扇子、游泳……其实呀,聪明的古代人设计了许多避暑“法宝”。今天,大家就跟着我一起“纳凉”吧!青铜冰鉴这是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冰箱”。它外表的纹饰精美华丽,内部构造暗藏玄机——分为内外两层,内层的缶用来盛酒,外层的鉴用来装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