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爱鹏、李淑娟同志发表在《档案管理》(1999年第6期)的《浅论档案犯罪》(以下称《浅论》)一文,在档案犯罪的概念、特征、认定犯罪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本人认为该文对档案犯罪的概念,阐述过于笼统.把档案犯罪的特征和构成要件相混淆.因此,本文就档案犯罪的概念、特征和犯罪构成三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是《北京档案》杂志创刊30周年。在北京市档案局(馆)领导下,《北京档案》杂志1984年10月正式创刊,至今已整整走过30年的路程。创刊30年来,《北京档案》杂志紧紧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创新求生存,在服务中谋发展,繁荣学术研究、进行业务指导、弘扬档案文化,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档案工作者的广泛认同,成为展示首都档案事业发展的靓丽窗口,先后荣获全国中文(档案学)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北京市社科优秀期刊等多项荣誉。  相似文献   

3.
"非国家所有档案"(以下简称"非国有档案")的概念虽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中并未明确提出,但《档案法》规定了"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是指机关、政党、军队、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原始形成和继受取得的档案,除此之外的档案均是"非国有档案"。并不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除国有档案形成主体之外的法人、其他组织)在经历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4.
很高兴来参加今天的座谈会.首先我代表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对《北京档案》杂志出版200期表示祝贺,同时对《北京档案》杂志出版200期以来对档案工作作出的贡献表示敬意.  相似文献   

5.
正1984年9月,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强劲热风,一本充满初生锐气与稚气的新杂志——《档案与建设》在江苏应运而生,吹响了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号角。创刊三十载,弹指一挥间。三十年,山河巨变,兰台振兴,满目青山。曾记否?筚路蓝缕,发奋图强。难忘却,走笔兰台,共谱新篇。30年,出版300期(含增刊),发行5000000册,《档案与建设》结交了海内外众多读者、作者及热心好友,也收获了无以计数的丰收与友情。30年,《档案与建设》忠实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档案事业的发展轨迹,生动反映了档案事业与江  相似文献   

6.
2004年第一期《档案管理》在理论探讨栏目中刊登的刘东斌同志《档案利用与档案价值的反思》一文(以下简称刘文)对档案凭证价值"专一性"和"一次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步入牛年,我非常喜悦、爱不释手地捧着新版《中国档案》第一、二期杂志。她使我眼前一亮,哇!新版《中国档案》杂志,全刊精美彩色铜版纸胶印,心生感慨。我已在档案部门工作30多年,忆往昔,我从事档案工作后,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即在《中国档案》杂志上,题目为“档案馆缩微前的编目工作”(1984年第5期59页,当时刊名为《档案工作》)。从此以后,我和《中国档案》杂志的缘分就一直不断,经历了杂志的几届总编。  相似文献   

8.
正为进一步加强档案宣传活动,从6月9日开始,省档案局在全省范围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一是省档案局依托《甘肃日报》《档案》杂志、甘肃省档案信息网等媒体,在全省开展了"档案与档案法制知识有奖竞赛",并向市州档案局、省商机关、企事业等单位印发了《省档案局关于开展"档案与档案法制知识有奖竞赛"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组织干部职工积极参加档案知识竞赛,做  相似文献   

9.
读刘东斌先生《档案直接形成论》后,联系档案工作中的一些现象和实际,运用对比的方法,认为严永官先生的《档案不可能形成在前》(《档案管理》2015年第5期)一文将“概念”与其所指代的“事物”相互混淆,档案人的“人为”与社会主体人的“人为”并不相同,文章分析问题的方法有些过于片面.从而得出档案是有可能形成在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要闻摘编     
正《中国档案》杂志社副总编王天泉到广东采访调研4月8—11日,《中国档案》杂志社副总编王天泉就档案部门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和做好自身的改革以及做好档案文化宣传到广东实地采访调研。省档案局(馆)长莫震热情接待了王天泉副总编,并就广东档案部门进一步加强同《中国档案》杂志的交流与合作交换了意见。孟凡华副局(馆)长介绍了广东档案部门在创新档案工作体制机制、档案行政管理方式和档案公  相似文献   

11.
25载时光、300期杂志,在如梭的岁月中,《浙江档案》已从一株幼苗成长为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的大树。三次进入中文核心期刊,仅此一项,就足以断定《浙江档案》是众多地方(或专业)档案期刊中的佼佼者。值此出刊300期之际,我们向《浙江档案》杂志表示热烈的祝贺。一本地方性专业杂志能够经受住四分之一世纪的风雨磨砺,在强手如林的媒体竞争中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一定会有自己独特的成功之道。《浙江档案》的独特之道何在呢?作为同行,日常阅读各地(或专业)的档案期刊是我们的常规工作之一,每当打开一件件牛皮纸信封的时候,我们期盼着从一本本新出…  相似文献   

12.
德里达的后现代主义哲学著作《档案狂热:弗洛伊德印象》涉及了档案概念及相关问题,认为档案必然是一种外在于人体的物质,也是其形成者执行职能的产物,它与"本原"概念相对应,集"开启"与"戒令"两种原则于一身并且存放在"拓扑学和法理学交织,位置与法律交织,物质载体和权威交织的地方"。他还进一步探讨了档案管理、档案科学以及档案作为制度化产物的政治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襄樊市档案局(馆)领导班子努力提高社会的档案意识,不断创新档案宣传工作,把《中国档案报》、《中国档案》和《湖北档案》杂志作为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的重要教材,大力加强“一报两刊”的学习宣传和发行。在全国整顿期刊杂志、各级报刊杂志发行量大幅度萎缩的情况下,襄樊市档案局上下齐心,共同奋斗,确保了档案专业报刊的发行量在全省地、市、州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襄樊市档案局(馆)领导班子认识到《湖北档案》不仅是全省档案工作宣传的主阵地,也是襄樊档案工作宣传的主阵地,更是全市档案干部进行业务交流、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平台。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王茂跃《档案形成若干提法异议——以<档案学概论>为例》一文进行了讨论,以档案学思维对"档案形成"相关概念与文字表述、"鉴定、立卷、归档"的工作对象进行了思考,认为在档案学研究范围内,有关"档案形成"的表述合理,涵义清晰且符合行业共识,"档案形成过程"和"档案形成规律"客观存在,"档案有意识形成理论"与"档案自然形成规律"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5.
2011年第一期《档案管理》杂志刊登了王凤珍同志的《期满会计档案管理》一文(以下简称"王文").读后受益匪浅,但是,对台前县档案馆的有些做法,笔者颇有疑问和不解,特提出来与王凤珍同志商榷,也望广大档案界同仁不吝指教."王文"介绍:"台前县档案馆决定采取‘积极、慎重、稳妥’的方法,把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移出会计档案库房另处存放,并在档案库房的统计台账上予以勾销,等同销毁,不影响会计档案库房的规范化管理.并对移出期满会计档案登记造册,以备不时之需."  相似文献   

16.
《北京档案》今年第八期载袁京梅《试论文件"平时归档"》(下称袁文)一文,该文论述了文件"平时归档"的七大好处,对此笔者不敢完全苟同.  相似文献   

17.
《档案》杂志创刊于1979年,由甘肃省档案局(馆)和甘肃省档案学会主管、主办,《档案》杂志编辑部出版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62-1025/G2,国际统一刊号:ISSN1004-2733,全国统一邮发代号:54-195。《档案》杂志坚持立足甘肃,面向全国的办刊思路,将学术性、文化性、史料性、指导性有机结合,是档案研究者、文史研究者、档案文史工作者研究档案学术、学习档案文史知识、交流档案工作先进经验的重要阵地和平台。  相似文献   

18.
丁光勋教授简介: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档案学系教授。主要从事档案文献编纂学、简牍学、档案学基础理论和电子政务等方面的研究。主要承担了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市档案局招标项目——《科技创新与档案利用理论研究》(获上海市档案局档案科研成果三等奖)、上海市教委项目——《政务信息组织与开发利用研究》(通过了由上海师范大学科研处组织的鉴定)。著有《历史与档案》、《长江文明的起源与开发》。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中国通史史论词典》、《信息时代档案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数字时代档案学理论建设与功能研究》等学术著作。参与《北朝五史辞典》、《中国文化史词典》等工具书的撰写。先后在《学术月刊》、《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图书情报知识》、《档案管理》、《上海档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相似文献   

19.
<档案管理>2009年第6期刊登的归吉官先生的<关于档案价值与档案客体价值的思考>(以下简称"归文")一文,提出了"档案客体价值"的概念,并"就档案价值与档案客体价值的内涵及其关系进行探讨".笔者有不同的看法,与归吉官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20.
自2000年1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颁布以来,档案界人士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为了配合对《规则》的学习与理解,《中国档案》杂志还发表了《规则》的系列谈文章,详细介绍了《规则》的编制目的、过程、原则,以及如何进行分类、排列与编号等。细读之下,不禁为我国档案事业取得的历史性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