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庞明智 《教书育人》2004,(11):44-45
排球技术动作具有击球时间短促,技术细腻、动作精度要求高的特点,这就对学生的时空、肌肉、本体感知觉、判断能力以及对技术的准确、熟练撑握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于或转移到特定的对象上的能力.因此,要提高排球技术教学质量,教师应该重视运用注意的基本规律加强注意的指向.……  相似文献   

2.
球感好坏在排球运动员训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排球运动员的球感作用、特点出发进行研究,可知排球运动中球感具有把握击球时间、把握击球时机、多种肢体感觉相复合、发挥不稳定等特点和具有帮助队员提高和发挥技术,增强队员在球场上的集体配合等作用。探讨在排球练习中培养学生球感的方法;并对球感练习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叙述。  相似文献   

3.
张晖 《集宁师专学报》2006,28(4):89-90,96
准备姿势和移动属于排球无球技术,是排球运动中各项有球技术的前提和基础,对各项技术动作的运用起串连的作用.做好准备姿势是为了更快地移动,移动是为了迅速地接近球,保持合理击球位置并完成各种击球技术前的准备动作.  相似文献   

4.
扣球是排球的基本技术之一,是得分的主要手段。排球扣球的技术结构包括准备姿势、助跑、起跳、空中击球和落地等几个互相紧密衔接的动作部分,整个动作必须协调、连贯,具有鲜明的节奏和独特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为此,要掌握排球扣球技术,必须要做到下列四个条件:扣球力量强弱要有变化;击球点的高低与时间要有变化;向左右侧击球要有变化;与二传手配合的时间要有变化。这样才能灵活运用扣球技术,以应对对方的防守。  相似文献   

5.
<正>正面垫球技术是学生从事排球运动的基础,稳定的垫球贯穿排球比赛始终,一传、防守以及串联都离不开垫球。垫球技术复杂,稳定性要求较高,因此,小学生垫球技术教学一定要循序渐进。一、熟悉球性熟悉球性有助于学生掌握技术要领。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教师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让学生熟悉球性。1.摸一摸,按一按,拍一拍让学生对排球表面进行抚摸,对排球表面光滑程度有初步的感知。两手对排球进行挤压,对标准气压下排球硬度有  相似文献   

6.
在排球技术教学中,一些主要技术都是由若干环节构成的,在每项技术中都存在主要的技术环节,在教学中把这些主要技术环节称为关键技术.排球正面上手传球按其动作结构包括:准备姿势.移动、选位、迎球,击球几个互相衔接的部分.其中,击球是传球的关键所在.关键技术掌握得如何能够直接反映完成动作的质量,这一点正是进行示范教学时所要求的.因为在进行示范教学时,教师要用正确的示范动作,使同学们在大脑中建立正确的表象和概念.反过来,示范易出现的错误动作,使学生能更加清晰地分辨动作的正确和错误,以  相似文献   

7.
<正>一、案例背景正面下手双手垫球是小学排球教学的基本技术之一,是接发球和后排防守的动作基础。学生开始接触排球,兴奋点较高,注意力集中在球上,对垫球的手形、垫球部位以及夹肘、抬臂等动作不规范,导致球满天飞,手臂红肿(击球部位不正确、力量不合适)等现象,从而影响学生后续学习的积极性。针对上述情况,笔者采用情景教学法,将日常生活知识与体育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提升运动技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初学排球扣球而言,详细地分析和论述了学生在学习扣球过程,易犯错误动作的原因及纠正手段措施与方法。帮助初学准确地掌握助跑起跳扣球的起动时机、助跑节奏、踏跳时间、位置等,正确掌握助跑踏跳的摆臂、起跳后引臂以及收腹挥臂击球动作等。有效地帮助初学扣球技术动作的改进提高,尽快学会掌握扣球技术。  相似文献   

9.
针对初学排球扣球者而言,详细地分析和论述了学生在学习扣球过程中,易犯错误动作的原因及纠正手段措施与方法。帮助初学者准确地掌握助跑起跳扣球的起动时机、助跑节奏、踏跳时间、位置等,正确掌握助跑踏跳的摆臂、起跳后引臂以及收腹挥臂击球动作等。有效地帮助初学者扣球技术动作的改进提高,尽快学会掌握扣球技术。  相似文献   

10.
针对初学排球扣球者而言,详细地分析和论述了学生在学习扣球过程中,易犯错误动作的原因及纠正手段措施与方法.帮助初学者准确地掌握助跑起跳扣球的起动时机、助跑节奏、踏跳时间、位置等,正确掌握助跑踏跳的摆臂、起跳后引臂以及收腹挥臂击球动作等.有效地帮助初学者扣球技术动作的改进提高,尽快学会掌握扣球技术.  相似文献   

11.
对乒乓球与网球旋转的产生、规律、变化及回球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剖析,提出乒乓球正手攻球动作和弧圈球动作可以像网球正手上旋球动作那样,蹬地和转腰的速度变快变猛,击球瞬间小臂加速向前收,可加大球的旋转动能,提高出球质量,同样,网球的技术动作也可以模仿乒乓球撕球的动作,抓住击球时间,可以加大摩擦球的力量,使球加速落在对方的近网区,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网球还可以运用乒乓球近台暴冲的技术,加大球体的摩擦造出有力的上旋球效果.  相似文献   

12.
排球课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扣球内容是正面扣球技术。扣球技术由助跑、起跳、挥臂击球和落地几个技术环节组成,其中一个环节掌握不好,就会影响扣球技术的规格和效果。扣球技术结构复杂,从扣球的技术原理及其分析的角度上看,选择好起跳点时机是保证好击球时人球关系的先决条件。是击到球的根本保证;而击球各环节依次运动的链状鞭甩是保持击球动作正确的必要条件,是击好球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并结合教学实际,对网球初学者正手击球技术易犯错误动作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了归纳分析.通过大量阅读近期有关网球方面的期刊、文章、报纸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专业书籍,观看世界级网球选手的技术动作,结合教学实践后发现,对网球运动中各种技术的研究,可谓硕果累累,但仔细探究,各项研究涉及的内容大都较为宽泛,对网球运动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正手击球技术的研究不够深入,剖析不够深刻、全面,甚至各研究对同一技术环节提出截然不同的观点.在实践中,某些观点与实际脱节,不利于网球初学者对正手击球技术的快速准确掌握.作者将各项研究加以综合分析后提出:要继续丰富完善相关理论,及时校正不符实际的文字、集百家之言结合实际,概括出一套完整详细的理论;充分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反复理论灌输,使学生牢记正确动作与错误动作的区别;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充分运用动作示范,尤其是正确动作和错误动作的对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观摩著名选手的技术动作,也可以将每一位学生的技术动作拍摄下来而后反复播放、点评、校正.  相似文献   

14.
一、基本技术与教学特点 1.基本技术软式排球技术是在竞赛规则允许的条件下所采取的各种合理击球动作和配合动作的总称。这些击球动作和配合动作是符合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原理,符合个人特点和比赛要求的。在完成动作时,应当协调、轻松、省力,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体能、技能和特长。  相似文献   

15.
正手击球作为一项基本技术,相比其他击球方式在力学和生理学上有相当大的优势。对于学习者具有击球点掌握不准、拍面角度控制不好以及挥拍轨迹不明确三大技术难点。正手击球的动作要素包括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速率、动作力量和动作节奏等七个方面,本文在这些方面做了阐述。通过对网球学习者学习正手击球的技术教学,主要围绕正手击球的动作要领,对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适应网球学习者的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16.
乒乓球基本技术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手法技术,二是步法技术。步法是指乒乓球运动员为选择合适的击球位置所采用的脚步移动方法。步法对击球技术动作影响重大。一、移动距离对击球效果的影响对训练中乒乓球正手位移动0.5米击球(并步或跨步)、移动1米以上击球(交叉步)和原地正手攻球的击球效果进行对比,以及移动正手扣杀球和原地扣杀球的效...  相似文献   

17.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新规则下排球竞赛发展的实际情况,探讨近几年来排球技术中的新家族——脚背击球技术,并从多角度较为系统地对脚背击球技术进行理性分析和归类。阐明脚背击球技术与正规技术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和共同运用时的相互影响,为进一步发展排球技术的理论内涵及其脚背击球技术在教学与实际运用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何立夫 《考试周刊》2009,(37):177-178
在羽毛球教学中,要使学生把正确的挥拍动作运用到实际击球中,教学方法和训练内容与挥拍动作的掌握速度有着重要的关系。本文作者通过对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的的训练效果进行比较.证明以挥拍、原地接发后场球击平高球、半场自由对打平高球为训练内容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动挥拍动作击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提高排球传球技术的四步训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球传球是排球运动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是利用全身协调力量并通过手指、手腕的弹力去迎击球的一项技术动作。本文根据排球传球的技术特点,结合多年的排球教学实践,提出了让学生快速、正确掌握排球传球技术的四步教学法。  相似文献   

20.
移动的目的是为了接近球,调整好人与球的合理距离,所以移动的步幅大小和方法并不是固定的,从以往的并步和交叉步移动的教学法来看,因其缺少快速起动,故要在这两种步法移动的教学中,增加快速起动的教学法.在排球场上的一切技术动作都要结合准备姿势和移动进行.准备姿势主要是为了便于移动,而移动是为了更有效地完成一传、防守、二传、接应、保护、扣球、拦网等等击球的动作.所以就移动来讲,有球要移动去打,没有球也要移动去准备接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