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技术课在避免中学生网瘾形成中的作用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现象日益凸现,损害了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危害家庭和社会,逐渐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防治未成年人网络成瘾问题仍处于思辩阶段。网络成瘾因网络而起,网络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探索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避免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理论构想和具体操作方案,对于预防中学生网络成瘾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将重点阐述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防治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教学思考与实践经验,着力从课程本位角度为预防中学生网络成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922份问卷的统计分析,笔者发现中小学生网络成瘾倾向随着上网的"量"的增加而加重,网络活动的性质、上网地点等因素也会对网络成瘾发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陆寿娣 《考试周刊》2009,(45):189-19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与普及,接触网络的人也随之增加。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采用了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量表和Fazio编制的整体幸福状况量表在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随机抽取2个班级学生进行测试,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结果表明:有28%的人存在网络成瘾现象,网络成瘾与主观幸福感呈极显著性负相关:在网络成瘾方面存在极显著的性别和城乡差异;在主观幸福感方面存在极显著的性别差异,但无显著的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4.
高职生网络成瘾状况调查及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论文的目的是了解高职生网络成瘾的状况和人格特征,采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对一、二年级高职生网络成瘾进行调查,并追踪到233份有效的16种人格因素(16PF)历史资料,结果表明233名在校高职生的网络成瘾率为12.45%。网络成瘾学生与非网络成瘾学生在16PF中敢为性、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4个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或0.01),在次级人格因素中的适应与焦虑因素、心理健康因素、专业成就因素3个方面存在差异。这表明高职生网络成瘾与其人格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控制自我效能与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选取五所大学的1183名学生为被试进行研究.采用的问卷有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网络控制自我效能问卷.研究发现:心理需求现实满足、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与大学生网络成瘾显著相关;心理需求现实满足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而对心理需求网络满足有正向预测作用;网络控制自我效能是心理需求现实满足与网络成瘾的中介变量,而非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与网络成瘾的中介变量.研究结果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化环境对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是一个新的信息源,有利于拓宽视野;又是一个新的伤害源,使用不当又会危及身心的健康。网络文化环境对未成年人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未成年人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由此引发出的种种偏差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给社会治安带来相当的隐患,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我们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诸多的挑战和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学新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网络成瘾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从医学院在校大学新生随机抽样,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结果网络成瘾检出率为7.2%,男生网络成瘾率为13.9%,女生网络成瘾率为3.5%。其中,考试失败或不理想(89.6%)、接触社会网吧(88.3)、被人误会或错怪(87.5%)、学习负担重(83.8%)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医学新生所处社会环境、遭遇不良事件及生理原因等对网络成瘾有重要影响。为此提出相应的防控错施,预防和干预医学新生形成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状况及对策研究发现,生活在城乡结合部和学业失败的学生更容易网络成瘾;网瘾学生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较差;网瘾学生闲暇时间的活动内容单调,没有合适的休闲场所。建议学校用多把尺子评价学生,为学生提供公益的绿色上网环境,积极推进媒介素养教育,与家长密切配合,对学生进行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感觉寻求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国版大学生感觉寻求问卷和网络成瘾问卷,对294名大学生进行感觉寻求和网络成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调查。结果:感觉寻求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生的感觉寻求水平高于女生;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对网络上瘾;感觉寻求总分和去抑制与网络成瘾的相关显著。结论:感觉寻求和网络成瘾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网络成瘾调查量表对通化地区四所学校的初高中学生进行测验,共收集有效问卷896份,从中筛选出具有网络成瘾倾向者85名,占被试群体的9.4%。成瘾组和非成瘾组性别、上网地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次上网最长时间、每周上网时间、网吧上网、家里上网、网络游戏是危险因素,收发电子邮件是保护因素。网络成瘾的发生与上网时间、网吧上网、家里上网、网络游戏、在现实社会中得不到认同有关。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市370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网络成瘾问卷、网络偏差行为问卷、一般问题行为问卷考查了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网络偏差行为的关系,并探讨了两者对一般问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网络成瘾、网络偏差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网络偏差行为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一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最多;(2)网络偏差行为与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3)网络成瘾者比非成瘾者表现出更多的一般问题行为;(4)网络偏差行为在网络成瘾与一般问题行为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网络成瘾及与人格因素、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成瘾对青年大学生身心的危害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采用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问卷、肖计划等修订的应对方式问卷以及卡特尔16PF问卷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而研究网络成瘾大学生与大学生总体在应对方式、人格特质方面上的关系,揭示网络成瘾内部动因。研究结果表明:网络成瘾学生与普通学生在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幻想“”合理化”因子,以及人格特质的“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等因素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不同性别的网络成瘾大学生在应对方式和人格特质上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与非成瘾大学生现实社会支持和网络社会支持及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用Yong网络成瘾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问卷对整群随机抽取的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6.77℅;网络成瘾与非成瘾大学生在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现实社会支持总分上差异显著,在情感支持、友伴支持和网络社会支持总分差异显著;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现实社会支持总分与网络成瘾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情感支持、友伴支持、工具支持和网络社会支持总分与网络成瘾之间均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自我同一性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使用自行编译的YoungK.S网络成瘾问卷,自我同一性形成度测量问卷对武汉市4所高校299名大学生进行网络使用情况调查。结果表明:①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地位、现在的自我投入、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分量表上得分与网络成瘾问卷总分呈显著负相关。网络成瘾行为会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有负面影响。②性别、现在的自我投入、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对网络成瘾问卷总分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以中小学生为对象,了解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状况,探讨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心理特征状况,分析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查伊宁市3所民族中学310名学生和80名家长进行调查,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问卷为自编问卷.[结论]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不容乐观,其学习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网络成瘾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存在问题,加强网络成瘾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不同类型网络成瘾的大学生人格特征及其心理健康水平,分析人格特征在不同类型IAD中的预测作用,以期为针对性干预策略的实施和有效性评估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本文作者整群随机抽查某高校2350名学生,用YongKS网络成癌诊断问卷、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进行调查,并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人格特征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网络欺凌问卷、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问卷和父母情感温暖问卷,调查了906名大学生,考察了手机成瘾在网络受欺凌与网络欺凌间的中介效应,探究了父母情感温暖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效应。发现:网络受欺凌、手机成瘾、网络欺凌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手机成瘾在网络受欺凌与网络欺凌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父母情感温暖在这一中介路径中起到调节作用。具体而言,随着母亲情感温暖水平的提高,网络受欺凌通过手机成瘾对网络欺凌的间接作用会减弱;然而,随着父亲情感温暖水平的提高,网络受欺凌通过手机成瘾对网络欺凌的间接作用会增强。大学生网络受欺凌既能直接影响网络欺凌,也可通过手机成瘾产生间接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合理利用父母情感温暖对大学生网络欺凌与成瘾行为的干预作用,避免网络欺凌在高校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采用青少年感恩量表、学校联结问卷、学业成绩问卷和网络成瘾问卷对410名四、五和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早期青少年感恩与学业成绩、网络成瘾的关系,以及学校联结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感恩与学业成绩显著正相关,感恩与网络成瘾显著负相关;学校联结在感恩与学业成绩关系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在感恩与网络成瘾关系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从人际关系的角度分析初中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因素,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亲子关系问卷、同伴关系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582名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与初中生网络成瘾行为显著相关;回归分析显示,亲子、同伴、师生关系能预测初中生的网络成瘾行为。  相似文献   

20.
借助家庭教养方式问卷(EMBU)、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长沙市四所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存在性别差异,网络成瘾倾向组和正常组的大学生在家庭教养方式和应对方式上差异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