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吴央宗 《考试周刊》2011,(14):111-112
信息时代和教育信息化为中国英语专业学生摆脱"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困境带来重要契机,同时使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成为必要。文章首先阐述了信息素养的定义及内涵,在此基础上就提高英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途径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刘昕 《教育艺术》2010,(8):31-33
信息素养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提出,他认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三个层面。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终结报告将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描述为"能够认识到精确、完整的信息是做出合理决策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信息社会所需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新课改强调信息技术这门课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本文围绕新课标,从"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应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自身素养适应课改的实施"和"面向每一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注重民主化、个性化教育"三个方面谈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几点认识及教学过程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都属于"技术"课,而信息技术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通用技术则重在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通用技术教学中,实现通用技术教学革新,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通用技术及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及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教师具备数字素养不仅关乎数字素养教育本身,也是教师认识学生、理解学生的基础,关乎师生关系的和谐、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关乎教师的职业发展。 从"信息素养"到"数字素养" 数字素养是从信息素养演变而来的。Paul Zurkowski于1974年首次提出"信息素养",指运用信息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此,围绕信息素养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开展起来。"数字素养"这一概念最早是由以色列学者Yoram EshetAlkalai在1994年提出,其将数字素养视作数字时代的生存技能,认为数字素养是关乎全民基本生活能力、具有整合性以及跨学科特点的重要技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学习过程的分析,探讨了高中学生信息技术课中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措施。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定位在"双素养"(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和"双价值"上。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编的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调查问卷,对参加郧阳师专"国培计划2011"的一线幼儿教师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了幼儿教师信息意识、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专业信息素养和信息素养发展方面的整体情况,并针对结果为"国培计划"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和信息素养教育 1974年,美国正式提出"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信息素养包括3个层面:文化层面(知识方面);信息意识(意识方面);信息技能(技术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每天都被海量的信息所包围。为了更好地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大学生必须从自身做起,增强自己的信息素养。信息检索能力作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和科研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大学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所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大学生实现终身学习理念的必要条件。文章在对相关大学生信息检索、文献资料搜集及整理基础上进行梳理及归纳。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编"幼儿教师信息素养"调查问卷,对190名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幼儿教师的总体信息素养状况不容乐观,并且在各个维度也存在发展不均衡状况。此外,不同学历、不同教龄、不同年龄段教师在信息素养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要提高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需要把外部环境支持和激发内在的需求相结合,提高职前培养水...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正在推进中,在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逐步建设过程中,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文章从现代教师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而应该掌握的信息素养角度,提出"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课程群建设思路,并提出在各级各类师范专业中开展"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技能培养的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2.
现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使学生在学习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推进,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信息素养.而高校"现代教育技术"课是培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为培养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教育技术课程在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及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技术素养和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思品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学生接受终身教育的前提条件,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先决条件,只有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植根于小学思品教学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成为可持续发展、品格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张宁彬 《考试周刊》2011,(72):196-197
对承载信息的大众媒介具有解读和利用的能力是"信息社会"中"有文化"的标准,这种能力称之为"媒介素养"。通过研究大学生博客的制作内容,作者发现大学生媒介观的媚俗化趋向逐渐明显,因此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对提高信息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网络信息恐慌"现象接连发生,给社会公共秩序和人们的心理带来极大挑战,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网络信息泛滥,公众知识素养缺乏、网络信息传播的自由性及"无归责性"以及"网络信息恐慌"现象给人们带来的心理隐患等给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的有效传播、监管和引导工作增添了难度。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工作,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体系,提高公众的知识素养、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监管机制,明确网络传播的相关责任机制、加强网络传播队伍建设等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2017年,语文界对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注和讨论持续升温。这一年,在理论研究方面,集中在"语文核心素养基本价值导向"的研讨和"语文核心素养构成要素与模型建构"的分析;在实践探索方面,重点研究其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落地生根。国内中文核心期刊和几种主要的语文教育专业期刊中的信息,显示了本年度语文教学研究在这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李冬辉 《成才之路》2010,(33):24-24
信息化社会要求人才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也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以此为目的,在理论、上机、社会实践等类型的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这门课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信息素养,以及在信息环境下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9.
信息素养是全球化信息社会人们应该具有的一种基本能力,一种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是一种"读、写、算"的学习技能。可以说一个不具备信息素养的人就是现在社会的新文盲,一种功能性文盲。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就着重提到:普通高中的信息技术学科,  相似文献   

20.
王明吉 《考试周刊》2011,(45):145-145
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师生合作的过程,师生互动、配合默契,整个课堂自然就充满活力。"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这句话在教学中也同样适用,只是学生不再是敌人而是我们亲密的合作对象。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