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部中国现代戏剧史,写到抗战时代,便值得大书特书了。战争的生死血泪,命运悲欢对戏剧的冲击,非同等闲。中国战时戏剧家,既直面现实人生,又不断追求自由的艺术精神,以戏剧宽广的音域,唱出了雄壮激越而又悲愤深沉的时代主旋律,历史使中国现代戏剧在那一种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了自己民族化的精神品格和艺术气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证明,特定的审美观念决定那个时期的文化模式。抗战时期戏剧的成就,同  相似文献   

2.
随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延安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秧歌剧运动,并成为延安文学一个标志性事件.作为战时文化的一种表现,它是特定历史语境下,民间文艺融入解放区主流文艺的一次尝试,为当时的戏剧发展提供了借鉴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重庆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蒋介石“蜀粤并重”的思想使他始终关注重庆的战略地位.1935年,蒋介石首次入川,初步确定以四川为民族复兴根据地,并开始着手统一川政,经营四川,为后来迁都重庆打下重要基础.“七七”事变后,处在谋划和犹豫中的国民政府最终决策移驻重庆.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首迁重庆.国民政府各部、国民党中央党部以及各国使节随之先后迁渝,重庆战时首都地位初步形成.1938年12月8日,蒋介石率最高国防军事委员会进驻重庆.重庆成为战时中国的政治、军事、外交中心,重庆战时首都地位基本形成.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定重庆为陪都,重庆战时首都地位完全形成.  相似文献   

4.
世界戏剧有两大基本系统,分别是以中国传统戏曲为代表的东方戏剧艺术和以欧洲话剧为代表的西方戏剧艺术.这两大系统具有各自的戏剧美学体系.祁彪佳和狄德罗正是中西方戏剧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两人在戏剧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性的问题上均有独到精深的阐释.悉心探讨和比较两者的戏剧美学理论的之异同,不失为中西戏剧美学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校园戏剧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以其独特的方式丰富了大学校园生活,培植和加深了大学校园的文化蕴涵.从以育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出发,分析校园戏剧对非戏剧专业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和现状,思考如何使校园戏剧有效地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抗战军兴,东南沿海富泽之地尽失,大量的工商企业以及学校迁往西南大后方,广西的现代工业在原来落后的基础上得到快速发展.由于战时需求的大增,要求作为后方的广西开发富力,不仅在农业、医疗卫生上为当地及抗战提供支持,在工业上则更为紧迫.现代工业及其他的发展,使得广西原有的生产方式、技术力量难以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面对现代工农商各业和战时对技术人员的迫切要求,在国民政府和广西当局的推动下,以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的战时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起来,部分地满足了当时和战后的需要,为抗战的胜利和广西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技术力量.考查战时广西的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特点、成效,无疑对今天的职业教育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存问题是目前戏剧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戏剧改革必须走市场化道路,以市场运作为先导,以艺术水准的提高为标杆,以弘扬和传承民族艺术为宗旨,以吸引观众为手段,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铁岭市民间艺术团在辽宁省第八届艺术节上推出的秧歌戏《杨柳情》应该是当下戏剧改革的典范之作,值得其它戏剧种类借鉴.  相似文献   

8.
戏剧表演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将戏剧教学运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对培养初中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有极大的促进效果.但目前的初中英语戏剧教学存在形式化与学用分离的问题.以产出导向法为理论指导,从驱动、促成、评价三个环节进行初中英语戏剧教学,有助于探索学用结合、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英语戏剧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罗密欧与朱莉叶>为例,探讨戏剧开场之于全剧的艺术作用.在联系全剧的有机结构中,深入分析戏剧开场所凸显的主要戏剧要素的导引、悬念和预示等作用和戏剧效果,对该剧的鉴赏和理解该剧的艺术技巧寻找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法国著名哲学家德勒兹以意大利剧作家卡梅罗·苯为个案,以“战争机器”和“生成女人”等美学概念为理论基础阐发了“弱势戏剧”这一后结构主义诗学范畴.弱势戏剧是“减法戏剧”,通过删减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国家机器、官方历史、文本、结构、对话、语言常量等,对稳定的意义、权力关系、再现、意识形态、文化霸权进行批判与颠覆.“弱势戏剧”开拓了文学研究的新维度,进一步消解了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再现文学观念,具有重要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晋南地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锣鼓杂戏为个案,分析研究了中国初级戏剧形态衍生的历史原因与民俗文化背景,进而对戏剧与民俗、戏剧与宗教仪式的关系问题提供了一个佐证.  相似文献   

12.
戏剧融合时代气息,是一门涵盖多种艺术形式,以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为宗旨的综合艺术.本文借助人教版的两个不同时期的不同教材,从戏剧作品选文的数量、助读系统、练习系统方面探究戏剧选文的变化,从而让教师和学生对戏剧的现状重新审视,达到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崔钟太 《文教资料》2008,(9):78-79,220
<维摩诘经>虽然不是纯正的戏剧作品,但与其他经典相比戏剧性更强.它不仅以对话为主要语言形式,而且全部内容可以看做一部多幕多场的大型戏剧.全部作品按照戏剧发展程序逐层推进,比较符合戏剧章法.  相似文献   

14.
挪威幼教工作者关注戏剧与儿童游戏的关系,认为教师可利用戏剧知识为儿童游戏提供支持.因此,在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方面,挪威政府强调师范生既要具备戏剧表演的知识和能力,又要具备开展戏剧教学活动的能力.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让儿童有机会感受戏剧艺术,同时组织儿童进行戏剧表演,以提高儿童利用戏剧形式表达自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意象是表现主义戏剧中经常运用的艺术手段之一.在斯特林堡的戏剧中,各种别具特色的意象对丰富和深化主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意象--梦为契合点来分析斯特林堡<一出梦的戏剧>在内客与形式方面的艺术特色,探讨"梦"在此剧中所起的作用,有助于人门更全面地领会解表现主义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以职业教育体系下的师范教育专业为研究对象,对尚在探索期的戏剧教学如何培育学生的语言综合交际素养进行研究,意在推动职业教育的优质化发展,为以戏剧教学为代表的前沿学科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生根发芽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徐永明  杨扬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4):72-73,77
中国戏剧对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形成及其戏剧创作均有较大影响。他借鉴和吸收中国戏剧的营养,创立了"史诗叙事戏剧理论"和以"间离效果"为核心的表、导演方法。以剧作《四川好人》为例,对以上观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沈翠 《黑河学院学报》2022,(1):183-185+188
丁西林的战时喜剧主要创作于30年代末期,代表作《三块钱国币》《等太太回来的时候》《妙峰山》。由于国内政治环境的变化、文艺运动的转向及其自身的遭遇,其作品中的创作模式、价值取向、关注点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在抗战语境基础上探讨其叙事视角的大众化,自觉进步的革命政治倾向、戏剧语言的政治化,并以具体的文本分析丁西林战时喜剧的艺术转型。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戏剧艺术要走出困境,应对市场的挑战,必须研究戏剧文化市场的开发与培养,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实现自我发展.本文论述了戏剧文化产业项目开发、戏剧文化消费群体的培育,并探讨了戏剧文化市场的组织推广与开拓,以期为戏剧艺术在文化市场中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潘艳 《文教资料》2008,(17):24-26
前东德作家克里斯托夫·海因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鲁迅小说为蓝本改编创作了同名戏剧<阿Q正传>.文章着重对戏剧中的阿Q形象和作品主题进行分析,试图找出改编的戏剧与中国的小说原著之间有哪些继承和不同之处,并分析其中出现"创造性误读"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