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黄鹂是文学乃至文艺的象征。童年,爱鸟却没见过黄鹂,以后几次遇到黄鹂,黄鹂的境遇各不相同。由黄鹂的“极致”想到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而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  相似文献   

2.
《黄鹂》一文思想内容含蓄、深刻,富有哲理。关键句有三:一句是“这正是在艺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可见本文说的是黄鹂,讲的是艺术,黄鹂是艺术的化身;一句是“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可见不光讲艺术,各种事物无所不包,所讲的乃是哲理,黄鹂乃一切美的事物的化身;另一句是“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它表明了哲理的内涵——要发挥美的极致,必须要有理想的环境。具体来说,蕴含在其中的深刻哲理,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求美。孙犁早期的作品,以清新质朴、简洁明净和行云流水般的艺术风格享誉文坛,文中的“黄鹂”是一种美丽的极…  相似文献   

3.
【片断】是的 ,这里的湖光山色 ,密柳长堤 ,这里的茂林修竹 ,桑田苇泊 ,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 ,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 ,这是一种极致。是的 ,它们的啼叫 ,是要伴着春雨、宿露 ,它们的飞翔 ,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这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家乡 ,安居乐业的所在。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 ,鱼游潭底 ,驼走大漠 ,雁排长空 ,这就是它们的极致。在一定的环境里 ,才能发挥这种极致。这就是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 ,这就是景物一体。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吧。这正是在艺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品…  相似文献   

4.
孙犁在他的作品《黄鹂》中,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最佳境界),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这正是艺术上不容易达到的一种境界。”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发挥他们的极致,追求生命的一种境界。在此过程中,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给他们以更为宽松的心理环境,与更为真实的爱。有一次,我的一个学生没请假便回家,回来后听说我问过此事,当面向我解释:老师,我是个差生,没想到你还注意我,关心我……我坦然以对,我是老师,是你们每个人的老师,关心你们,爱护你们是我的职责。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中有一篇孙犁的散文《黄鹂》,用象征的手法寄托了作者对“黄鹂”这类美好事物极致的追求以及对它们适宜生存环境的期盼。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6.
孙犁在他的作品《黄鹂》中,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最佳境界),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这正是艺术上不容易达到的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7.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册选编了孙梨在 196 2年写的一篇散文———《黄鹂》。课文选取黄鹂与环境的几个片段 ,逐层铺垫 ,最后水到渠成 ,得出了一个给读者哲理性的启迪 :大千世界 ,黄鹂 ,乃至一切事物的极致 ,都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 ;结合时代背景 ,还能听到作者的呼吁 :为作家、人才乃至所有人的生存和发展创设宽松、和平、自由的社会环境。但是 ,《教师教学用书·黄鹂》却把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读变了味。下面仅从其“课文说明”中摘录两段话 ,并略作评析 ,以资讨论 :①抗日战争时期 ,黄鹂的形象是革命文艺的象征。“在不断的炮火洗…  相似文献   

8.
是的,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是的,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这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所在。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  相似文献   

9.
一、不协调因素的统一,构成“和谐”作者第一回看见黄鹂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那是怎样的一只黄鹂呢?它色彩鲜丽(“金黄的羽毛上映照着阳光”)、声音诱人(“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姿态矫健(“迅若流星……一闪而过”),却出现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中。黄鹂的这种极致的美的实体以及精神、性格与残酷的、充满血污的战争环境是不协调的,但作者孙犁却别具慧眼:他在这不协调中看到了内在的统一,即抗日战争的本质就在于通过血与火的考验,带来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新生,创造出美的生活和美的自然。黄鹂的美与残酷的战争环境看似不协调…  相似文献   

10.
《黄鹂》一文中,作者笔下的黄鹂,既是事实的鸟儿,又是一种寄寓着情思的象征物。作者运用象征性的手法,并借黄鹂这一典型形象,来表达作者自己细腻的人生感受,揭示这样一则深刻的哲理,具有独到的人生见解,象征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愿望,热切盼望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党和政府应创设一种能使任何事业、任何个人发挥极致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黄鹂》在孙犁众多的散文作品中,也许算不得一篇精品,题材没有什么独特之处,思想内涵也似有点庞杂。这妨碍了我们对它的解读,因此有人说它是“写热爱大自然”的,有人说它是“领悟艺术规律”的,众口难调,莫衷一是。我认为,要理解这篇作品,一是要用“整体感悟”的方法,二是要联系作家的创作思想,这样才有可能把握到作品的真正内涵。这篇散文的倒数第一、第二、第四自然段,是作品的结尾部分,都是议论与抒情,多次谈到了“极致”这一观点,大自然的极致、艺术的极致,认为这是“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作者把整个作品归结到“极…  相似文献   

12.
《黄鹂》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一篇较为含蓄的哲理散文,其中,黄鹂的形象和文章的主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师用书认为,黄鹂是“文学艺术家的化身”,文章借黄鹂“谴责那种戕害文艺事业的极左政策”;并指出,史同志、皮衣人、卖鸟老头儿都代表破坏文艺发展的极左错误。该说法的根据主要是把篇末的“这正是在艺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主观地理解成“作家与创作环境”的关系。其实,只要我们稍微推敲一下篇末的最后3个句子就不难发现,“景物一体”,就是艺术上的形象(“物”)和环境(“景”)的完美结合,是艺术创作理论;“典…  相似文献   

13.
你就是风景     
驼走大漠,声声铃;鱼翔浅底,波波浪;虎啸深山,阵阵威;雁排长空,行行情……人们说这是人间极致。何乃“极致”?所谓极致就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再进一步说,就是它们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其实每个人都属于一种风景,而每一种风景都只能容纳一些特定的人,这听起来似乎有一些宿命的味道,但是我们还是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风景,实现自己的梦。  相似文献   

14.
《黄鹂》是以散文笔法写成的一篇艺术论文,情、景、理和谐统一,是一篇富于诗意的美学专论。它以黄鹂为描写对象,通过对不同场景的生动描绘,在美与丑的对比中写出了自己的审美理想,最终阐明了文艺理论上的“极致”——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作者用形象思维对这一理论问题作了艺术的解答。  相似文献   

15.
《黄鹂》是以散文笔法写成的一篇艺术论文,情、景、理和揩统一,是一篇富于诗意的美学专论。它以黄鹂为描写对象,通过对不同场景的生动描绘,在美与丑的对比中写出了自己的审美理想,最终阐明了文艺理论上的“极致”——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作者用形象思维对这一理论问题作了艺术的解答。  相似文献   

16.
一任何文学作品,它所表现的人生内容总是通过一定的形象来传达的。中国现代抒情小说以它特有的形象选择和描绘方式,来传达它的情感美与道德美的人生内容。抒情小说将“美”提到很高的地位。作家们力图将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统一起来。表现社会生活与自然界中的美形象,成为中国现代抒情小说追求的美学目标。在有生中我发现了“美”,那本身形与线即代表一种最高的德性,使人乐于受它的统制,受它的处治。(沈从文:《烛虚》)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孙犁:《晚华集·黄鹂》)  相似文献   

17.
杜甫的这首《绝句》我们通常都是这样解释的:黄鹂在翠柳上鸣叫,白鹭飞上青天。从窗里看到西山上的雪,门口停着去东吴的船。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细想起来,这样的解释似有不妥之处。首先,“从窗里看到西山上的雪”与“门口停着去东吴的船”这两者之间没有什么意境上的联系。如果说是时间与空间的联系,那么,船停在门口,在这有限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自读导言〕  孙犁称得上是一位“美文”作家,他写于1962年的病中杂记《黄鹂》是一篇情思境界俱佳的美文。  这篇散文耐人咀嚼的东西很多,要找准切入点,指导学生自读。有条件的学校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加大课内教学容量。  本文教学重心可定在“总体把握文意”上,不必字斟句酌地串讲。  本文教学目标可分三个层面:一、通过对有关“黄鹂”的五次描写的比较,了解作者对黄鹂的喜爱乃至迷恋的态度,并体会作者的爱美之心和对于美的事物的热切追求,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二、通过对黄鹂在不同环境中的遭遇的分析,引…  相似文献   

19.
通过美术教育去营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这是美术教育的目标和教学方向。而这样创造性的环境也就是教师“帮助”、“引导”学生“自动”的学习的环境,这需要学生和教师都要做到“六大解放”。  相似文献   

20.
史峰 《广东教育》2006,(12):29-30
有一次.我去一所村小听视导课。执教教师讲的文章是杜甫的《绝句》.应该说这位老师讲得挺好,带领学生将诗中的意境体会得入景入画。在讲课中,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老师,诗中为什么写成‘两个黄鹂鸣翠柳’?小鸟前面的量词应该芟是‘只’呀.‘两只黄鹂鸣翠柳’才对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