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渗透油藏具有启动压力梯度高和介质变形的特点,在开发过程中存在渗流阻力增大、吸水能力差等问题。利用直井开发产量递减快,开发效果差,储量动用程度低。以仿水平井开发技术的新思路指导牛庄油田牛35-20区块低渗透油藏开发,大幅改善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为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低渗透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储层应力敏感效应对分段压裂水平井流入动态的影响,首先应用半解析法推导了无限大储层考虑应力敏感的点源函数,之后通过摄动变换、拉氏变换、叠加原理等方法,构建了低渗透油藏衰竭开发过程中分段压裂水平井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最后利用KAPPA试井软件在同一水平上检验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随着生产时间的增加,储层应力敏感增强,在流动后期试井曲线出现明显上翘,且上翘时间提前。并对裂缝几何参数及油藏边界尺寸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海上低渗透互薄层油藏的开采,水平井限流法压裂技术成为此类储层有效开采的主要手段之一。考虑孔眼磨损及裂缝内压降对流量分配的影响,建立多裂缝扩展的流量分配数学模型;以Palmer拟三维水力裂缝扩展模型为基础,完成考虑流量分配的海上低渗透油藏水平井限流法压裂多裂缝三维扩展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显示:优化方案突显了预期的裂缝改造规模。  相似文献   

4.
渤南油田义99井区是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的示范区,主要含油层系为沙三段8、9砂组,为中孔低渗油藏.开发中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注水水质差,水中悬浮物含量、含油量等指标严重超标,表现为水井注水压力高,地层能量得不到补充;二是储层渗透率低,天然能量不足,自然产能低.针对这些问题,对义99低渗透油藏采取了水质精细处理和优化压裂工艺的措施.通过注水水质精细处理技术的研究,使注入水水质达到低渗油藏注入水水质标准.通过对压裂工艺的优化,提高了油井单井产能.现场试验表明这些措施实现了义99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5.
苏里格气田多级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低渗透气藏压裂水平井基本渗漉理论,对低渗透水平井压后产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正确预测苏里格气田多级压裂水平井的产能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低渗透气藏水平井压裂改变了低渗透储层的渗流特性,可以大幅度提高低渗透气藏产能;对于低渗透气藏,裂缝长度和裂缝条数是影响产能的重要因素;苏里格气田水平井多级压裂后的产能与压裂级数成正向相关,预测压后产能可以根据单裂缝产量(直井压后产能)估算,这对水平井及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在苏里格气田的规模化推广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渤南油田义123块油藏埋藏深,储层物性差,存在油井基本无自然产能、压裂后产量递减快、采出程度低的问题。为了实现致密油藏开发的突破,采用非常规多级压裂水平井技术对其进行开发。地质优化技术是压裂水平井成功的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水平段方向优化、纵向位置优化以及水平段长度优化。运用这一技术,义123块共优化设计水平井9口,目前已完钻投产6口,均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说明这种水平井地质优化技术能够实现致密浊积岩油藏的有效开发,为下一步在其他浊积岩区块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胜利油田(特)低渗透区块规模开发难度大的问题。提出直井长缝大规模压裂开发的技术思路。通过跟踪对比,从油藏、工艺、效果等几个方面对不同类型的低渗透油藏增产情况加以分析,研究表明。直井长缝压裂工艺能够有效动用目前的(特)低渗透区块.实现低渗透区块的经济开发。提出针对不同区块特点的直井长缝压裂配套工艺,为下一步同类型的低渗透区块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油藏地质学》是中国石油高校专业设置与合并、专业地质课程系统性、油气藏高效开发和油气钻井技术工程的需要设置的一门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应用性两大特点。《油藏地质学》是一门了解和掌握油气藏动态和静态地质特征的、直接为油气藏开发服务的专业技术课。油藏地质在油气田开发工作中处于一种基础、核心、关键和支配的地位,油藏地质工作在油气田开发中起着智囊团、参谋部的作用,对于油气高效开发和采收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低渗透油藏面临综合含水高、地质储量采出程度低、剩余油储量大且分布不均衡等突出矛盾.在低渗透油藏中,油气富集的空间与地下流体穿过的通道是储层裂缝.所以在油田的开发生产过程中对储层裂缝的识别至关重要.同时在油藏的勘探开发中裂缝的辨别也是长久以来油田所面临的难点问题.通过对裂缝识别方法的研究,分析各识别方法的原理与适用范围,综合选用全面准确的方法辨识储层裂缝,从而为油藏的后期勘探开发提供准确方向.  相似文献   

10.
水平井增加了油藏的接触面积,具有单井控制储量多、泄油面积大、产能高、油藏适应能力强等优势,水平井开发技术适用于油田开发的全过程,是提高油井产量、油田采收率和开发效益的一项重要技术。某采油厂目前水平井开井98口,日产油水平358t,已成为该采油厂增产增效的重要支撑,而目前98口水平井平均单井日产油3.7t,表现出单井产量低的特征。通过进一步剖析水平井低产的原因,提出增产措施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动用中低渗稠油油藏储量,利用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方法,开展中低渗稠油油藏多井型组合开发技术研究。针对中低渗稠油油藏直井注汽困难、生产低效、易管外窜的特点,论证水平井和分支水平井蒸汽吞吐和蒸汽驱开发中的的可行性;针对水平井分支的优缺点,提出多井型组合布井方式(整体水平井+边部单侧分支井),可以发挥分支在蒸汽吞吐阶段的优势,同时避免分支对蒸汽驱的影响,提高整体储量的动用率和采收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优化多井型组合技术界限,包括井型组合形式、不同油层厚度下水平段间距离、单侧分支水平井井身参数。在单2块沙一段,利用多井型组合开发技术提高储量动用率,增加动用边部储量54暳104 t,已投产的单侧分支水平井是周围直井初期产能的4倍,实现了中低渗稠油油藏高效动用,该技术也为相似油藏开发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地球物理无线随钻测井技术,对常用随钻测井(Logging While Drilling)仪器进行了介绍,随钻测井主要应用于对采用常规钻井技术难以开发的薄层油藏、复杂断块油藏、边远油藏、低渗透剩余油藏等油藏的钻井开发任务,总结了测井实际应用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3.
致密储层有效开发的实现通常多采用水平井技术和体积压裂技术.体积压裂技术的增产原理在于,能够在水平井周围的致密储层中形成裂缝网络,有效提高致密储层的渗透能力,同时,体积压裂裂缝网络伴随有高度的复杂性.本文通过建立水平井地质模型、裂缝网络模型、双重介质模型,有效地模拟了水平井复杂裂缝网络的组织结构,以及复杂裂缝网络中流体的...  相似文献   

14.
在乐安油田稠油油藏利用水平井技术规模化动用了薄层储量。随着热采吞吐周期的增加,周期产量明显递减。为合理开发,有效提高采收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开展水平井井网蒸汽驱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合理的井网方式、适时的转驱条件、适合的注采参数下,区块采收率可提高13.02%。  相似文献   

15.
低渗透油藏注水压力高,水驱波及体积小,效率低是制约采收率提高的瓶颈。降低注水压力,增加注水量,增加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率是该类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的技术路径。选用牛庄油田牛25-C砂体的岩心、原油和地层水,在表面活性剂筛选基础上,从注入段塞、界面张力、注入速度3个方面开展降压增注试验研究,为矿场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压裂伤害是多年来一直备受关注的问题,其直接影响了低渗透油气藏的增产.随着现在压裂过程技术的发展,压裂伤害因素又有所改变.多年来研究者从入井液着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则全面系统地从压裂过程可能造成伤害的所有原因出发,分别研究物理因素伤害和外来因素伤害,提出处理措施,为低渗透油气田压裂增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小洼油田洼38块稠油油藏经过15年的开发,已进入高含水阶段,产量持续递减。为改善开发效果,建立一套以水平井为主的边、底水稠油油藏挖潜技术和方法,需要进行油层细分和对比。对比研究中,对以前对比的不合理之处进行了修正,同时总结了扇三角洲地层对比的模式和规律,对类似扇三角洲油藏的地层对比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油气田的开发实践表明,水平井压裂可以压穿多套储层,增加单井控制储量,提高单井产量。研究表明,水平井产能随裂缝条数、长度和导流能力增加而增加,且不同油藏状况下存在最优值。减少井筒根部和端部的裂缝间距可以增加水平井产能。在水平井压裂方案设计时,应根据储层地质情况和水平井压裂施工工艺,并充分考虑裂缝参数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来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9.
新疆排601区块浅薄层稠油油藏在油藏条件下不具有流动性,常规试油无产能,不具有开采价值。采用HDNS技术(水平井+降黏剂+氮气+注蒸汽)可有效解决区块开发中存在的天然能量低、油层热损失大、周期产油量少的问题。通过对其作用机制展开深入研究,并在机制的基础上对工艺方案进一步优化,确定新疆排601区块最佳的HDNS技术参数是蒸汽注入强度9~10.5 m3/m、氮气注入强度140~160 Nm3/m、降黏剂最佳用量0.10 t/m。  相似文献   

20.
低渗透油藏压裂开发中,压裂裂缝的延伸方向、缝高等受现今地应力控制,搞清现今地应力的展布规律即三向主应力方向及数值具有重要意义.南堡凹陷属于复杂断块、陆相小湖盆碎屑岩沉积的地质特点使油藏的岩石力学特性、应力场受到断层、岩性、区域应力场等多因素影响,地应力场描述异常困难.基于岩石力学室内实验,同时参考利用测井数据计算的岩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