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施聘任制是我国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要使该制度得到公平、公正的实施,应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其中较为核心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教师聘任方面的法律法规;二是要加强对校长权力的制约。要建立和完善教师聘任方面的法律法规,应研究聘任主体,聘任和解聘教师的法定程序,教师被解聘后的维权途径等三个法律问题;要加强对校长权力的制约,应提升教代会、教育工会、教师协会的权力,使教职工寻求到与校长权力相均势的利益支撑者。  相似文献   

2.
按照现代管理原则,校长具有决策指挥权、人事权、财权.校长运用这些权力的过程就是对教师实施领导的过程,即去引发教职工的态度、价值观、心理状态和行为产生个别和综合变化的过程,这一变化过程的产生依靠的就是职权的感召力,如何运用校长的感召力来提高教职工的积极性,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职权的感召力是由校长的地位、权力及教职工的服从意识结合而成的.它发挥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一、有人事权:校长有任免教导主任及以下人员的权力,有建议教育局调动教师的权力,有在所辖范围内调整教师的权力,有在编内招聘和辞退民办、代课教师的权力.二、有财权:学校设立「校长基金」,由校长掌握使用;县教育局拨给学校的经费,由校长批准使用;校长有对教职工处以向下浮动一级工资的处罚权.三、有招生权:在不影响教师编制和计划招生的前提下,校长有扩招和办培训班的权力.  相似文献   

4.
校长的威信     
古语云:“威信者,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说要把天下人集结起来靠的是威信.在学校教育这个集体性活动中,要把师生凝聚起来,同样离不开校长的威信.校长威信是校长在教师心目中的威望和社会、家长等对校长的信任程度和赞誉度.校长威信包含诸多构成要素,具体而言,可划分为权力因素与非权力因素.权力因素是校长威信形成的前提和关键,而校长威信的非权力因素在教职工心目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权力因素是校长以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权力对教职工所产生的影响来实现的,而非权力因素则是校长以良好的思想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较强的工作能力、广博的知识和优秀人格而使教职工对其产生钦佩和尊重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实行校长负责制后,校长在学校中处于中心地位,党组织起保证监督作用,教职工大会行使民主管理权力。三者既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又横向分权,相互制约,共同的目标是办好学校。在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下,校长、党组织、教职大会共处于一个统一体内,三者之间,又两两构成三对矛盾,即校长与党组织,校长与教职工大会,党组织与教职工大会。三对矛盾中任何一对矛盾  相似文献   

6.
实行校长负责制,既要树立校长在学校行政工作中的权威,又要高度强调教职工的民主权力,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民主管理学校的作用,这两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会不会产生矛盾和对立?对此,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有的同志认为,实行校长负责制,就应当放手让校长去干,就应当充分信任校长,而不应再人为地设置一些“束缚”。他们耽心,强调教职工民主管理学校的权力,会不会使校长的决策过程复杂化,从而影响校长对学校工作迅速而有力的指挥?会不会使校长的权力分散、旁落?还有的同志提出,当校长与教代会意见不一致时,到底听谁的?校长是不是应该有“一票否决权”有“强行通过权”等等。这些想  相似文献   

7.
论学校管理权力的制衡与约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施校长负责制之初乃至以后的较长时间内,人们曾一度理想化地认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着重点,在于把学校从政府高度集中的管理下解放出来,最大程度地减少各种行政干预,把办学和治校的权力交给校长,使其成为权责相符的学校管理主体,充分行使管理学校的权力,便能有效地激发起教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  相似文献   

8.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中小学校长负责制改变了以往领导体制带来的责权分离的弊端,校长有了权,就同时有了责任和义务,就会尽最大努力去完成工作,大大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可是,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过程中又伴随着产生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够健全、教职工的权利得不到保证等许多新问题。因此建立校长的权力调控和制约机制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一、建立校长权力调控和制约机制的意义实行校长负责制,作为学校的最高领导人,具有统一指挥各项工作的权利,并对有关重要问题实施最终的决定权与否决权…  相似文献   

9.
所谓校长信服性影响力,是指校长在实施学校教育管理,带领广大教职工致力于教育管理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依靠自身的思想品德素质、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而对教职工施加一定的心理激励或精神感染,使教职工对学校教育管理目标作出预期行动反应的力量。信服性影响力也叫非权力性影响力或自然影响力。在学校管理中,校长信服性影响力既是校长权力影响力大小的基础,又是校长权力影响力作用的有机补充;校长能否发挥信服性影响力的作用,是衡量其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能否取得学校管理预期目标的关键。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担任了校长职务,便认为凭着某种特殊的行政领导才能就可取得成功,那你还是打消当一名好校长的念头吧!”苏姆霍林斯基这句话告诫我们当校长的,尤其是青年校长,在学校管理中,不能单靠行政命令,更不能用强制性的权力去开展工作。笔者是一名青年校长,本文就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校长信服性影响力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及其培养。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不少校长响亮地提出了“向我看齐”的口号,其用意是要做教职工的楷模。这些校长的愿望是良好的,但我认为此提法欠妥。(1)“向我看齐”的提法,不利于融洽干群关系。这一提法,极易引起教师的误解:校长是先进的,教职工是落后的。不然,怎么要向校长“看齐”?(2)“向我看齐”的提法,不利于树立校长威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校长也是人,总有弱点与不足。如果教职工向校长的缺点“看齐”,那校长的非权力影响力岂不要大打折扣?(3)“向我看齐”的提法,不利于实施依法治校。“向我看齐”,其核心是校长,其标准是校长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长此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