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微 《中学生博览》2012,(11):17-18
晚自习休息的时候收到郝臻的信,一个蓝色的小信封,上面是他手绘的两朵花,系着蝴蝶结,不知道他画的是荣莉还是玫瑰,没有上颜色。我知道茉莉花是白色的,  相似文献   

2.
敬称和谦称     
自古迄今,在人际交往中,常用一些敬称和谦称。敬称,用以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人和事物,对人表示敬重;谦称,用以对人称呼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物,于己表示谦恭。  相似文献   

3.
谦称和谦词     
谦称和谦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将它们混淆等同起来。谦称是表示谦逊的自称。它虽不是代词,但在意思上却相当于代词“我”。谦称有以下几种: 1.君主自称:一般有“寡人”、“孤”、“不  相似文献   

4.
社交指示语指语言结构中能反映出语言使用者的社会面目和相对社会地位的那些词语和语法范畴。《红楼梦》中有大量能体现汉民族语言文化特色的表示谦称的社交指示语。社交指示语的英译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可以根据与社交指示语相关的文化语境、上下文语境、社交语境做出动态顺应,选择合适的译文,尽量让译文读者感受到原语的原汁原味。  相似文献   

5.
谦称是古人借用含有“低下”的字眼,以谦卑的口吻对人表示尊敬。古代一般男性对平辈或长辈的谦称有“臣”、“仆”、“愚”、“小人”、“小子”、“小可”、“鄙人”、“鄙夫”等。“臣”,本是西局,春秋时期的一种“男性家奴”之称。后引申为君主时代臣对君的自称,最后演变为自谦。如《孙膑》:“臣能令君胜。”这是孙膑对田忌说的话,二者并非君臣关系,谨表白谦。“仆”,本是“奴隶的一个等级”。后引申为“奴仆”、“仆人”,又引申为对己的谦称。如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非敢如此也”。司马迁与任少卿是老朋友,并非  相似文献   

6.
信封     
晚上十点多了,我还是不想睡觉,折腾得爸爸妈妈也无法睡着。妈妈打着哈欠给我整理被窝,说:"这是个信封,你就是一封带着喜悦的信,你钻到信封里,就能寄到你外婆家去。"  相似文献   

7.
桌上一字儿排着四个已贴好邮票的信封。四个信封一模一样,四张邮票也是如此。气温很低,这些天来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迫得窗台上的一盆水仙花不住向里缩着纤细瘦弱的身子。这四个信封正同一片空白,没有填上任何邮编地址。信封里空荡荡的,宛如我的心。本来我有八个这样的信封。在一个月前,有四个被我装上问候祝福的信件寄了出去。我是怀着虔诚喜悦的心态把它们小心翼翼地放进距我家一百八十步远的邮筒里的。  相似文献   

8.
古人在对话或写信时多用谦称和敬称。了解这些称呼以及它们的来源有助于阅读古汉语。现把它们分别简介于后。一、谦称为了对对方表示谦虚,在自称时使用谦称。△臣“臣”本为对男性奴隶之称呼。西周时把奴隶分作三类,第一类专供贵族家庭内各项役使,  相似文献   

9.
《今日中学生》2010,(6):39-40
“缄”,原意指捆箱子的绳子。《说文》中解释:“缄,束箧也。”这里的“箧”,就是指箱子类的东西。生活中形容人不发言,叫“缄口不言”“缄口如瓶”等。便由此意引申而来。“缄”用于公文书信上,又由“捆”引申为“封”。东汉前,公文书信多写在木板和竹简上,并用绳子捆上,称为“扎”;  相似文献   

10.
耿莹 《语文知识》2005,(8):25-25
我们今天写信,习惯在信封的落款处写上“××缄”,这是沿袭了古代的用法。“缄”,原意是指捆箱子的绳子。《说文》:“缄,束箧也。”箧,箱子之类的东西。“解箧缄”就是解开捆箱子的绳子。《家语》中记载孔丘在周朝看见一个铜人,“三缄其口而铭其背”。“三缄其口”的意思是嘴上加了三道封条,现在用来形容人说话极为谨慎。  相似文献   

11.
古人在对话或书信、奏议中 ,常用谦称代替第一人称 ,用尊称代替第二人称。它们多表示单数。一、谦称。1、臣 ,如 :北方有侮臣者 ,愿借子杀之。———北方有个侮辱我的人 ,希望借助您杀掉他。2、孤 ,如 :今数雄已灭 ,唯孤尚存。———如今那几个英雄已经被消灭 ,只有我还存在。3、寡人 ,如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我用五百里的地方来交换安陵。表示谦称的还有“仆”、“妾”(女子 )、“窃”等。先秦多用“臣”表示谦称 ,秦代以后专为臣子对帝王的自称。“臣”可加上“等”字表复数。“寡人”、“孤”是帝王专用的谦称。二、尊称。1…  相似文献   

12.
有人收到其叔来信,信中其叔称之为"贤侄",而自称为"愚叔"。此人回信时,生搬硬套,也称其叔为"愚叔",而自称为"贤侄"。其叔收阅此信,不禁哑然失笑,因为信中误用了尊称与谦称,闹出了笑话。  相似文献   

13.
一千个信封     
古丽雅中队的队员们,听到中队委员会决定要举行一次“一千个信封”的队会活动后,都兴高采烈地到处搜集旧书和废纸,准备迎接这一天的到来。他们多么渴望在党的“勤俭建国”的号召下也能为祖国做点有益的事啊!  相似文献   

14.
装错信封     
暑假的一天,李华一连给三位同学各写了一封信。他又拿出三个信封,分别写好邮政编码和收信人的姓名等。如果李华在忙乱中把信塞错信封,请问三封信中装错一封信的可能性有多少?  相似文献   

15.
空信封     
我的父亲是公安局刑侦大队队长。五年级时,我从新闻里看到了父亲抓捕两个逃犯时被击伤的情节,那时我第一次对父亲所从事的工作有了清醒的认识。那年我正在上初一,父亲逼着我住校,只在周末接我回家一趟。父亲的解释是因为在学校有老师可以照顾我的生活。后来我从父亲的备忘录上才知道当时有个歹徒扬言要“灭”了我。我开始担心父亲的安危,父亲于是与我约定,每周给我写一封信,如果他很忙,那封信就只是一纸空信封。父亲的信通常是在每个星期一的早上准时出现在我的课桌上。上初二那年的一个星期一早上,我没有看见信,想请假去父亲单位看看,但老…  相似文献   

16.
读信封     
我的童年是在家乡的小镇度过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农村,没有电视,没有玩具,连课外书也很少。  相似文献   

17.
信封娃娃     
~~信封娃娃~~  相似文献   

18.
廖颂举 《现代语文》2006,(7):112-113
“愚”作为自谦的用法,争议较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吴小如先生在《长辈对晚辈的谦称》一文指出:“‘愚’字确是以上对下、以尊对卑、以长对幼的所谓‘谦词’,平辈之间是不能用的。……这个‘愚’便是长辈对晚辈的谦称。”俞理明先生在《汉语的谦称“愚”》一文认为:“幼卑对尊长或平辈之间自称用‘愚’,其来已久,是一种更近古雅的称呼。……‘愚’作为自谦用法,开始只用于社交中,并无明显的尊卑倾向,后来通过在结拜、义认等拟亲属关系问的使用,扩展到其它亲属关系之间。”吉常宏先生在《正确使用称谓词》一文提出:“‘愚’字比较复杂一些。它曾用作长辈对晚辈的谦称,又曾是同辈人之间的谦称,还是卑幼者对尊长的自我谦称。人们见仁见智,各执一辞,不能相下。其实,就近代情况看,它的应用界限已经不十分明显,逐渐淡化起来。”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古代,人际交往极其讲究礼仪。一般说来,在相互言谈或书札来往中,提到自己要用谦称(卑称);与此相反, 在称呼对方时,则往往用敬称 (尊称),除了关系交恶有意侮辱对方外。关于谦称和敬称的构成,  相似文献   

20.
大信封     
冬天的夜晚,暖暖的被窝是一个大信封。我就是那小小的信,钻进信封里,请黑夜把我送往甜蜜的梦乡。大信封$浙江平绍兴县实验小学@王勇 $浙江平绍兴县实验小学!指导老师@丁凤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