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及车辆排队。根据交通波、排队论等理论,构建了道路通行能力评价和交通波滞动等模型,综合运用MATLAB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分析及求解,总结出事故对实际通行能力影响的变化过程,不同车道对实际通行能力影响的差异,得到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路段上游车流量间的关系,计算出车辆排队长度到达上游路口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某路段交通事故发生后的情况,研究不同车道被占后道路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得出路段不同情况下排队长度达到上游路口所需时间,同时估算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程度,为交通管理部门正确引导车辆行驶、审批占道施工、设计道路渠化方案、设置路边停车位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减少左转公交延误,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公交预信号的可变公交车道控制方法(VBAL).该方法将可变车道与公交优先预信号相结合,在不对其他车辆造成较大影响的基础上,实现了左转公交的优先通行.给出了VBAL的渠化及控制方法,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将VBAL方案与单左转车道方案(SLTL)和双左转车道方案(DLTL)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利用累计曲线图示法建立了左转公交和直行车辆的延误变化计算模型.通过灵敏度分析研究了车辆比例及绿信比对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VBAL方案能够在降低左转公交延误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直行车辆延误的增加.利用VISSIM将该方案应用于实际路口,结果证实了VBAL方案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延误分析法研究路口拓宽后信号交叉口的服务通行能力,利用交通仿真软件VISSIM对拓宽交叉口进行交通流微观仿真,从而得到拓宽车道的延误曲线,建立了基于交通仿真的拓宽交叉口延误-流量模型.依据该模型提出了拓宽左转车道的基本服务通行能力的建议值,并给出了各修正系数以及实用服务通行能力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车道占用对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的影响,结合各种经验公式并且综合考虑各种实际因素的影响,求出事故发生至撤离期间该路段的实际通行能力.综合运用分析对比方法和交通波理论等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建立交通波模型,得出了问题的相关结论.最后根据车流波动理论对车辆排队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集结波与疏散波的相遇推出集结波波速与排队长度的关系.结合信号灯对车辆排队长度的影响得到当车辆排队长度达到上游路口时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最大限度保护驾驶员和乘客,以Arduino Mega 2560单片机为核心,结合HC-SR04超声波测距模块设计了一种汽车并线辅助系统。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模拟真实路况,利用超声波原理,当驾驶员开始拨动转向灯杆准备做并线或者超车的动作时,系统启动检测汽车后视镜盲区及相邻车道后方是否有正在行驶的车辆;当超声波测距模块检测到相邻车道后方有行驶的车辆,并且与该车辆的车距小于设定的安全值时,系统启动报警模块,主动对驾驶员发出危险报警,驾驶员根据报警系统的提示以及后视镜的情况判断是否可以安全并线。该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性价比高、改装方便的优点,对汽车安全驾驶有着良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停车线法建立了多相位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模型,并对直行车道和左转车道均为一条以及直行车道为2条而左转车道为一条这2种常见状态下建立的模型进行了简化,结果表明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主要和信号周期长度、相位配置、交叉口几何设计和车辆跟车时距等因素有关.考虑车辆到达率时的信号周期长度和相位配时设置问题,建立了基于各相位剩余时间均衡的优化模型,并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从而确定出信号周期最佳时长以及各相位时长的计算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简化.所建立周期和相位时长的计算模型较现有的模型更简便实用.最后,选取了一个实际的交叉口,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其周期和相位时长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8.
ETC系统应用于停车场能有效地缓解车流拥堵状况,减少车辆通行延误时间和平均排队长度,提高收费车道整体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基于停车场的交通流特性,分析了车辆到达特性、车辆通行过程特性和ETC、MTC车道通行能力。提出了包含MTC误入率的ETC车道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利用M/G/K排队论模型对MTC车道的通行能力进行分析,设定对停车场收费服务水平的评价指标与计算方法。通过对停车场的实际调查标定参数并使用Vissim仿真建立模型,获取了交通量和ETC使用率在不同比例下,车辆通行停车场收费车道的平均延误时间。选取ETC使用率为30%、50%、70%和交通量为180 pcu/h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ETC车道数最优的配置方案,为停车场对ETC系统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由于城市交通信号灯控制存在着非线性动态特性,对其进行控制时很难进行精确的数学建模,同时路口交通流具有重复性特点,呈现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为了减少路口车辆等待时间、提高通行效率,利用迭代学习控制方法,对信号灯周期和各个相位有效绿灯时间进行优化,从而对路口绿灯进行最大化利用,保证车辆在路网中能够高效、平稳地通行。仿真结果表明,在迭代次数达到 15 次之后,排队长度相位差和误差都趋于零,减少了交通拥堵时间。  相似文献   

10.
《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通行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做出了规定,如下:1、将右侧通行、各行其道、按交通信号通行、优先通行作为通行的基本原则;2、写明保证专用车道的使用和通行优先;3、规范遇交通阻塞时的通行行为,即机动车遇有交通阻塞时,应当依次在本车道内停车等候。在车道减少的路段、路口或者在没有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的交叉路口遇有停车排队等候或者缓慢行驶时,机动车应当依次交替通行;4、对行人通行安全予以保护,强调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应当减速行驶;遇有行人通过时,停车《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道路交通通行的新规定@矫立仁…  相似文献   

11.
基于8051单片机的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与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51单片机的交通灯控制系统由8051单片机、键盘、LED倒计时、交通灯显示等模块组成。系统除基本交通灯功能外,还具有通行时间手动设置、可倒计时显示、急车强行通过、交通异常状况判别及处理等相关功能。实验证明该系统能够简单、经济、有效地疏导交通,提高交通路口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2.
设计并制作了一款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交通灯控制系统由单片机、信号灯控制显示电路、数码管控制显示电路以及功能按键电路等部分组成。采用Proteus平台对交通灯控制系统进行了虚拟仿真,并进行了硬件电路的安装与测试。软硬件测试结果表明交通灯控制系统不仅具有交通控制的基本功能,还能够手动按键/串口通信实时调整通行时间。  相似文献   

13.
交通问题的研究在世界上是一个热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交通流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所决定的。模糊控制能够方便地结合人的思维和经验,适合应用在在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上。本文采用蚁群算法对传统交通模糊控制器进行改进,使道路信号交叉口交通控制方案更具有自适应性,以减少车辆延误、提高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4.
交通路口信号灯控制系统已成为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瓶颈。为解决交通信号配时不合理问题。将物联网技术引入交通信号系统中,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实时采集交叉路口各方向交通强度数据,根据车流量的动态变化情况,自适应控制交通信号灯各相位周期和比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减少车辆在交通路口的平均滞留时间,提高车辆通过能力,缓解交通阻塞。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城市单交叉路口进行交通流分析,提出以车辆平均延误为性能指标的4相位交通信号控制模型,并将改进的遗传算法应用于此模型。在Matlab 7.0环境下对实际交叉路口中较为复杂的4相位控制方式下轻度、中度和重度交通流模式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优于普通的遗传算法和传统的定时控制。  相似文献   

16.
A dynamic network QoS control mechanism based on traffic predic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dynamic network Qo S control mechanism was proposed based on traffic prediction. It first predicts network traffic flow and then dynamically distributes network resources, which makes full use of network flow self-similarity and chaos. So it can meet changing network needs very wel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ynamic Qo S control mechanism based on prediction has better network performance than that based on measurement.  相似文献   

17.
依托从英国快速路系统中采集到的实际交通流数据,研究了时间汇集间隔对交通流异方差性的影响.使用1-30min共30种时间汇集间隔,生成了30个实际交通流数据序列,确定并估计了相应的ARIMA模型,计算后得到30个交通流量残差序列.针对不同汇集间隔下的ARIMA模型残差序列,应用portmanteau Q检验和LM(Lagrange multiplier)检验,分析了交通流量序列的异方差性.实证结果表明:交通流量序列在选定的30个汇集间隔都具有显著的异方差性;较长的时间汇集间隔可以消减交通流量序列中的噪声,从而减弱交通流异方差性的程度.研究结果有助于开发具有较高可靠性和鲁棒性的交通管理和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8.
基于车路协同技术,提出了通过定位与检测特种车辆通行状态,控制信号灯提前或延长特种车辆所在方向绿灯相位以及车速引导来实现特种车辆绿波通行的方案。运用VISSIM仿真模拟金山大道通行情况,在本文方案下特种车辆通行时间减少了81%,验证该方案可提升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19.
饱和状况下平面交叉口的信号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道路交叉口在交通流处于过饱和状态,存在排队车辆且排队车辆的随机性明显减弱这一特征,建立该种状态下的交通流数学模型,利用最优控制理论来实现道路交叉口信号的优化配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