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21世纪全球各国都在提倡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就需要我国从青少年开始,在教学中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会对今后的人才培养起到铺垫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教师方面,二是学生方面。一、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1.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教育机构应该在教师招聘方面加强要求。作为教师首先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要熟知心理学和教育  相似文献   

2.
浅谈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学识,更要具备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创新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创新教育的前提.转变旧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让学生在探索式的学习进程中体验、发现知识,成为独立的学习者和创造者.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基于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新教学模式已逐步取代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与极强的教学能力才能实现教师从现有状态向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师转化.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各个领域正日益受到新的科学技术的冲击,日益成熟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技术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新科技群。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造成信息量剧增,这就要求本世纪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学识,更要具备独立接受新信息、处理新信息的创新能力。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胡权 《成才之路》2009,(33):33-33
创新能力不仅是适应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能力,而且也是一个民族兴旺,一个国家强盛的动力。只有具备了创新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那么,作为一名电大院校的计算机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资源来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电大计算机教学中学员创新能力的培养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6.
21世纪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学识,更要具备独立接受新信息、处理新信息的能力。怎样教育下一代能学会学习,进而学会生存,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做了有关方面的探索,通过改革现行中小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弊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各个领域都受到了新的技术冲击。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造成信息量剧增,这就要求本世纪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学识,更要具备独立接受新信息、处理新信息的能力。有人说现今的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展,计算机的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这也给计算机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而职业高中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本试从计算机发展的需要和对将来人才的需要,对计算机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探讨,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操作有机结合,针对自己的实际教学对如何应用模块法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紧紧围绕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的现代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现代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的时代性和专业性。  相似文献   

9.
立体化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多元立体化互动"的开放教学模式为基础,学习主动化、资源多元化、讲授多样化、学习立体化。探索了几种典型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多元评价学习模式和课前预习学习模式。立体化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的新挑战:通过更新观念,全面了解学生特征;针对不同智能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课程和教学活动;完善智能结构,组织教师"智能小组"。立体化教学模式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人才不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主动思考和研究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现代教育正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黑板-教科书-学生”的教学模式,提出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为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及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育引入了多种多样的教育技术手段,如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等视听媒体技术,卫星通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虚拟现实”的仿真技术和网络教学技术。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是综合性和全面性的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学识,更要具备独立接受新信息、处理新信息的创新能力。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是实施创造性教学,而创造性教学的实现方法是把教学生“学会”转变为“会学”。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嚣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21世纪赋予教师的重任,是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新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创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为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才是现代语文教师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4.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的专业课程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改革课程内的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训教学模式采用工作过程模拟模式,实训教学场所采取理论和实践一体化形式,实训教学教师具备双师型资格,在合理的项目建设与运作保障机制下,引导学生在实训中学会学习、在实训中学会工作。  相似文献   

15.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课程内实训改革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的专业课程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改革课程内的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训教学模式采用工作过程模拟模式,实训教学场所采取理论和实践一体化形式,实训教学教师具备双师型资格,在合理的项目建设与运作保障机制下,引导学生在实训中学会学习、在实训中学会工作。  相似文献   

16.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作为一个国家的根本,具有及其深远的意义。21世纪的来临,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次重大飞跃——由工业化社会进入到信息化社会,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标志的信息产业将成为核心产业,知识经济逐步取代工业经济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这就要求本世纪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学识,更要具备独立接受新信息、处理新信息的创新能力。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教育制度的改革给各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学应该积极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利用教学资源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学生需要掌握基础文化知识,更需要学会专业技能,因此,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培养和提高,这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对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要求。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新能力,成了语文教师探索的课题。本文就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各个行业都急需掌握优良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人才,尤其是计算机领域需要一批动手能力较强、创新能力较高、实践能力优秀的人才。在此背景下,办学水平各异的教育机构都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教学提上日程。对于体校来说,教师更应以实践教学来提升体校生的竞争能力。本文便对如何提升体校生应用Photoshop的实践能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如何提高学生良好的习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高中课堂学生所必须解决的一项问题。高中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在逐渐提升,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中化学教学内容较为复杂,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需要研究新高考和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创新型的教学方法。首先,本文阐述新高考和新课标的内涵,明确其教学标准。新高考要求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新课标要求教师注重个性化教学和跨学科教学。然后,本文分析当前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忽视实践教学活动和教师专业素质不一四方面。为了推进化学教育的创新,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和观念,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建立一个多阶分层的化学教学模式,并开展组合式的化学实践教学活动;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建立“智慧校园”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实现化学教学质量全方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