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灵宝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函谷关景区王垛村梁家沟,弘农涧河西岸二级台地上.该处东为河,西、南、北均为土塬.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函谷关古道是一处沟深坡陡而且距离较长的东西向大峡谷,两侧多为悬崖峭壁.……  相似文献   

2.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通过调查,对函谷关故城的历史年代、关楼附近的文化层堆积和文物分布情况等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为研究函谷关提供了翔实资料。  相似文献   

3.
位于灵宝附近的函谷关是先秦时期的天险。西汉时期,函谷关东迁至新安县。这次迁移的原因,是因为军队构成的变化,导致函谷关天险地位的动摇、军事价值降低。汉武帝时期,扩大中央集权,加强关中的政治地位的需要,造成函谷关向东迁移。函谷关东迁之后,其军事价值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4.
提起函谷关,大家并不陌生,秦汉时代的历史典籍中会屡屡提到这个名字。回想一下,历史上的很多事都发生在函谷关。比如道家的始祖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时,留下了《道德经》这本流传千古的奇文;又如门客三千的孟尝君,因得罪了秦王连夜逃走,到了函谷关正是半夜。一个门客学鸡叫,兵士们误以为天亮开了城门,孟尝君才摆脱了危险。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秦函谷关、汉函谷关和东汉函谷关的建关时间、迁关原因、关城位置、关城状态以及发生的重大军事活动等进行考证论述  相似文献   

6.
函谷关是中国古代建置最早的关隘之一,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战争史,特别是战国、秦汉战争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老子在此所著的《道德经》在世界上的影响也非常深远,给函谷关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分析了函谷关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有的学者在谈崤函古道先后兴替的古关隘时,只谈潼关、新旧函谷关三座雄关,而不谈雁翎关.崤函古道实际上应有"四关":潼关、雁翎关、新旧函谷.此四关在古代战争形态与军事交通关系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历来为兵家所重视.  相似文献   

8.
谈崤函古道的研究及其意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   先秦以来盛称的崤函古道是介于洛阳与长安之间的主要通道.丝绸之路开通后,又发展成为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的重要干线,也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段,故又被称为"丝绸之路崤函段".古道蜿蜒数千里,在历史上是"关东"、"关中"或"山东"、"山西"分界对立的分野.从历史地理角度上讲大都是以崤山或函谷关为重要标志,这就意味着它在中国古代历史地理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是继函谷关之后的关中东大门,本文对潼关概况、关城位置、关塞构成等进行考察论证  相似文献   

10.
《鸿门宴》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是节选者加上的题目.“本纪”本是按照年月先后记载帝王的一生事迹的.项羽并没有称帝,但司马迁认为,自秦亡以后,政令由羽出,权威同皇帝一样,所以为项羽作本纪.公元前二○九年,陈胜、吴广发动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势如疾风暴雨,使秦王朝土崩瓦解.起义军发展过程中,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秦的小吏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也都混入义军,成为陈、吴的部属.陈胜、吴广失败后,刘邦和项羽尽量发展个人势力,借义军力量攻秦.公元前二○七年,项羽在鉅鹿(今河北平乡)大战中,消灭了秦主力章邯部,第二年即领兵西上,直趋秦都咸阳.秦王子婴出城投降.刘邦获秦都后退兵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当项羽得知刘邦这消息,便怒破函谷关,率四十万大军抵咸阳附近的鸿门.项羽又得知  相似文献   

11.
《出关》的人物和情节设置可以视作鲁迅对道家文化态度的隐喻。鲁迅把道家文化置于中国儒道互补文化的大背景中 ,认为它的精神品格是“无特操”。鲁迅对道家文化的批判 ,在当时的文化语境中有其先锋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老子著五千言《道德经》之后,骑青牛出函谷而去,飘然不知所终。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从这部巨作之中不断地汲取营养,当下,更应该从多维角度如哲学的高度、政治学的角度、价值论的角度等认真地解读之、应用之。  相似文献   

13.
武关是古代设于自长安,关中通往南阳,江汉以至东南的交通大道上的一处险要关隘,是构成和屏障关中最为重要的战略要塞,曾经在中国古代社会及历史发展过程中占握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凭藉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两个途径,旨在解决武关位址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东汉中期至宋初新旧玉门关并用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绸之路上的名关隘玉门关,伴随着中西交通的发展及其路线的变化,关址有过几次改徙。征引敦煌遗书及有关史料,结合实地考察,发现自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74年)玉门关从敦煌西北故址东迁后,直到五代宋初。在新关址设立使用的同时,敦煌西北的故址并未废弃,仍在中西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旧关址并用不替。  相似文献   

15.
唐代轮台城的具体所在,目前学术界多倾向于乌鲁木齐南郊的乌拉泊古城。史料表明,唐代轮台县治曾有过迁徙。771年前,唐轮台县治应位于今米泉古牧地古城,后迁往乌拉泊古城。因此历史上存在多个轮台城。  相似文献   

16.
韩愈贬赴潮州刺史途中,赋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中学《语文》课本注释“蓝关”在蓝田县,吴金夫同志又著文说在广东龙川县。本文引用足够的地理、方域历史资料及其他证据证明:韩诗所写指的“蓝关”,在今商州市牧护关,即古峣关旧所;不在蓝田县,也不在龙川县。  相似文献   

17.
唐玉门关究竟在哪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唐玉门关地理位置上具有如下特点:应位于瓠lu河(今疏勒河)南岸,置于遍设烽燧的山峰间,关外西北应有沿线烽燧,关址设在汉长城“昆仑塞”址上,关城为伊吾路(莫贺延碛道,第五道)的起点,距隋唐晋昌城不远,且在敦煌以东三,四天行程处等。据此,可认定该关应位于今甘肃省安西县双塔堡一带。  相似文献   

18.
受自然地理条件和绿洲经济的影响,河西走廊城镇间距离过长,景区、景点分布分散,造成了河西走廊旅游经济发展缓慢,区内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针对这种状况,应选择"据点式"和"点轴式"相结合的空间开发模式对河西走廊进行旅游开发。构建以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为"旅游中心地",以古丝绸之路(陇海、兰新铁路线)为"轴线"的空间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