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7月21日23时16分,云南省大姚县发生6.2级地震,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记者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随最后一批救灾部队撤离救灾现场,历时10昼夜,不仅记录了救灾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灾区群众在抗震救灾中的一桩桩感人事迹,还留下了一次次难忘的采访经历。记者差点“当到头”22日13时,记者乘采访车沿通往滇西方向的昆(明)楚(雄)公路急驰。当日凌晨获悉大姚地震后,记者就调动了所有的“关系网”,获取“第一手资料”。天不亮,就先后从云南省地震局、省军区和驻滇某集团军及武警部队,了解震中位置、受灾情况和救灾动向。其…  相似文献   

2.
胡君华 《军事记者》2014,(11):31-32
作为既扛枪又拿笔的军事记者.宣传报道的主攻方向理应是战场。在没有硝烟的和平时期.军事记者特殊性虽然体现不够明显.但在重大突发事件特别是自然灾害的救灾报道中.军事记者以其服从命令的坚决性、完成任务的绝对性.担负“战地记者”的突击队作用往往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汶川大地震中媒体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新利 《青年记者》2008,(16):70-71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中国大地上,上演了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在救援过程中,社会各界均为灾区伸出救援之手.媒体亦表现不俗,在地震发生后,央视综合频道、新闻频道、国际频道等快速开办大型直播节目,纸质媒体更是设立专版,大版面关注灾情.媒体的持续关注,动员了各种社会力量,促进了救灾工作的展开.大量记者涌向灾区,含着热泪发回报道,表现了不惧危险的职业素养,也体现了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但是,在持续关注灾区的海量报道中,在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中,也有一些记者没有注意到在突发灾难报道中媒体应有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在抗洪救灾的斗争中,上海新闻工作者和通讯员在第一线通力合作,写出了许多感人肺腑的好新闻。青浦县是上海泄洪的主要地带,举国关注,一时记者云集。中共青浦县委宣传部陈坚忠在他的《今夏七月最难忘》的一文中,披露了他本人以及上海各新闻单位的记者在七月救灾中的劳绩。  相似文献   

5.
敖军 《新闻天地》2009,(8):32-32
八国峰会,似乎成了意大利的救灾峰会。 从拉奎拉市最大的购物中心,乘坐峰会安排的记者大巴,沿着乡间小路折腾了20多分钟,记者来到八国峰会的记者村。  相似文献   

6.
感谢省委宣传部新闻处提供的《挥洒汗水化冰雪,确保导向凝人心——湖南省抗冰救灾新闻宣传工作综述》的文章,现予全文发表。这是一篇总结新闻宣传部门及省内新闻媒体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挥调度下,精心策划、深入一线.全面深入报道全省抗冰救灾工作的经验的厚重之作。它真切生动地刻画了近2000名新闻工作者战斗在抗冰救灾第一线的感人事迹,讴歌了他们不辱使命、多层面、广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宣传产生的集束效应和宣传效果,读来令人荡气回肠,难以忘怀。新闻媒体和记者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历来只为他人作嫁衣裳而不宣扬自己。此篇文章对媒体记者满怀关切、爱护、鼓励之情,强化情感容量与精神分量,刻画了传媒群像,开掘了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讴歌了他们的感人事迹,读来韵味十足,淋漓尽致,堪称佳作。本刊欢迎这样的佳作。  相似文献   

7.
明代负责救灾的机构在中央政府中主要是户部,地方上则是地方各级政府,此外,中央特遣到地方的巡抚及巡按御史也有救灾的职责.明代的各救灾机构有一套完整的救灾程序,主要包括报灾、勘灾、形成救灾决议三部分.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办公厅、宣传部联合发出通报,表彰大兴安岭扑火救灾宣传中表现出色的军队新闻、宣传工作者。通报说:“总政领导同志指出:参加灭火前线采访的记者同志,日以继夜,忍饥耐劳,不避艰险,及时发出了全国十亿人民关心的大量报道,特别是宣传了人民解放军在灭火救灾中的英勇、光辉事迹,他们同灭火部队一样值得崇敬,向他们慰问致谢!他们这种战斗作风和革命加拚命的精神应予赞扬。”通报表彰的在大兴安岭扑火救灾宣传中表现突出的军队新闻、宣传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如下: 解放军报摄影记者乔天富5月9日乘车赶到沈阳,又乘直升机于10日到达漠河。他跟随部队组织的“突击队”冲在前面,千方百计抓拍指战员与烈火搏斗的场面,又想方设法连夜冲洗放大,将照片发回北京,使解放军报在首都新闻单位中第一个发出火灾现场的新闻专题照片。记者王文杰、薛仁,编辑叶晶等和干部战士一起与烈火搏斗,风餐露宿,写出许多好  相似文献   

9.
程必杰 《军事记者》2014,(10):27-27
我当记者以来,一直战斗在灾害频发的成都战区,抢险救灾已是家常便饭。要说这次鲁甸救灾报道,最深刻的体会就是,军事记者要随时准备战斗!一、战备之弦须紧绷8月3日下午,是个闲适的周末,春城昆明的大街上,满眼慵懒的节奏。大概17时许,一条消息让我马上紧绷神经——鲁甸发生6.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最为强烈的一次地震,其破坏之大、影响之广、救灾之难均为历史罕见.地震发生后,许多新闻记者选择了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向全国人民迅速、及时、准确地发布各类新闻.记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地震现场他们是最早目睹惨象的第一人,与此同时,他们自身也身处危险的环境中,许多现场记者都先后出现过恐惧、失眠、噩梦等不良心理反应,甚至在离开灾区后还依然惶恐不安,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即所谓的"心理创伤(trauma)".  相似文献   

11.
四川大地震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新闻媒体纷纷派出记者参与采访报道.在第一时间向公众传递最新信息,帮助人们了解灾情.从而更有效地组织支援活动。不少记者深入第一线,与抗险救灾的战士们一道摸爬滚打.将最感人至深的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  相似文献   

12.
总理在飞机上就明确提出,媒体要如实、及时发布震情、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让全党全国人民放心。实际上,在此后抗震救灾中,总理的所有活动,包括指挥部所有的会议,随行记者都做到了如实、及时发布,作为参与其中的一名记者,我感到幸运,感到自豪。  相似文献   

13.
刘畅是湖南电台交通频道的一名年轻记者。在这次抗冰救灾的报道当中,她克服重重困难,二十多天一直奔跑在最前线,采写了大量重大而鲜活的新闻报道,而一只小小的手机也将她和国家总理温家宝联系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14.
武兴中 《中国广播》2008,(7):118-118,F0003
5月25日下午,记者在位于深圳华侨城的德劲电子有限公司见到毛先海时,这位公司总经理还在为调整生产计划而忙碌。“汶川发生地震以来,我们一直在加班加点生产救灾用的收音机,生产计划全被打乱了,不但原有的库存被清空,计划好的外销产品也被征调一空,和外商签好的合同都无法按期履约了.”毛先海说。  相似文献   

15.
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天灾人祸,特别是一些自然灾难往往难以预测,给人类带来巨大的伤害。在救灾的过程中,离不开媒体的采访与报道。但一些媒体记者在采访中却对受灾人进行第二次伤害。本文试图剖析一些因采访引起的二次伤害现象并提出化解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记者以抢新闻为己任,躬逢重大灾难, 自然是天赐良机。然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记者不得不作出痛苦的选择:抢新闻还是救灾?人生中常会遇到一些突发胜的重大事件。这对于一个抢新闻的记者来说,无疑是天赐良机,同时又是曰个严峻的考验。也许命  相似文献   

17.
灾情险情总是突如其来。4月14日早上7点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空军报社迅速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派出4名记者先后赶赴灾区,全力投入对空军一线救灾官兵的宣传报道工作。我有幸作为前派记者之一,在玉树度过了难忘的12个日夜。如今每每想起,感慨甚多。  相似文献   

18.
吴量亮 《青年记者》2017,(15):68-69
2016年6月下旬至8月,安徽遭受多次强降雨袭击,全省面临长江、淮河双线作战,外涝内涝两面夹击的局面,防汛救灾形势十分严峻.安徽日报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迅速行动,高站位策划、全方位部署、多视角报道,第一时间组织记者奔赴一线,用真情记录下一个个可歌可泣的一线抗洪救灾感人故事,为打赢防汛救灾硬仗,提供了有力舆论支持.正如中宣部《新闻阅评》所评述的:“安徽日报的抗洪救灾报道,注重用内涵深刻、主题鲜明的抗洪精神激励人,用鲜活事例、真实场景感染人,同时用大量的直观元素吸引人,体现了对时度效的把握,也体现了深化开展‘走转改’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新闻窗》2010,(2):F0002-F0002
我省遭遇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在特大重旱面前,我省上下在中央和有关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全力以赴,积极应对,齐心协力,团结拼搏,坚决打好打赢抗旱救灾这场硬仗。这里选登的是记者在抗旱一线拍摄的几个镜头。  相似文献   

20.
韩勇  吴彬 《军事记者》2013,(5):14-15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的特别行动,这又是一场彰显人间大爱的动人篇章。4月20日上午8时02分,四川雅安芦山发生里氏7.0级强烈地震后,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全力投入抢险救灾。记者跟随救灾部队第一时间来到地震重灾区,在完成好采访报道任务的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人民子弟兵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