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参加"百名青年编辑记者延安行"活动,是我第二次去到中国革命的圣地,一如上次,深受教育. 艰苦卓绝的环境,百折不挠的精神,造就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这段传奇.虽然历史的年轮变得越来越沧桑,但我们能感受到历史的力量,这历史本身"是鲜活的,是永恒的,是永远不会被遗忘的".  相似文献   

2.
高方  王大璐 《传媒》2016,(13):24-27
2016年6月19日至25日,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组织开展了"中央和行业类编辑记者延安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我们伴随着64名编辑记者的步伐,在革命老区延安接受洗礼,共同度过了与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的难忘的7天.  相似文献   

3.
11月8日,新中国第八个记者节。作为一个工作节日,更多的是提醒我们记者的责任和使命。记者是忠实记录历史的人,是揭示事实真相的人,是正确引领社会的人。在这个日子里,我们继续让这些践行职业理想,追求事业成功的优秀同行走上前台,这期选择了"执着"——那些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专注于某一领域深入采访和写作的记者们。"田坎儿记者"罗成友十多年来每年基层采访的时间300天以上,见报稿件中90%是在农村现场采写。朱海燕走过全国7.3万公里铁路线,24次南下"京九",连续8年在3000多来的高原上跟踪青藏铁路。还有更多记者默默无闻倾毕生心血跟踪和研究某一个领域、某一项运动、某一个方面,堪称专家。他们付出职业热情,既辛苦,又享受着自己的选择。这些记者对他们所关注的领域有怎样的理解和认识?为何能长年累月地沉下心来调研、思考?怎样从"司空见惯"中保持新闻敏感?如何在"专"的同时保持宽广的视野,处理好"专"与"杂""点"与"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那些摆放在案头的三项学习教育理论因中宣部、中国记协共同组织的一次百名青年编辑记者"延安行"学习活动而在我面前变得生动,并深深进入心灵.  相似文献   

5.
在人们已做到"不出家门口,即知天下事",靠"点击""在线"得到快捷新闻信息的今天,传统意义上的广播媒体,还提倡记者深入基层、亲临现场是不是过时了?追根溯源,"调查研究"是记者的基本功,也是记者一生要做的功课,更是在新闻界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初衷.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那么"一词在媒体播报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误用、乱用等情况时有发生,必须引起注意. 笔者发现,"那么"一词多出自青年影视人员、前方记者和现场主持人以及时空连线中.以8月4日央视五套广州亚运会倒计时1 00天特别节目为例,.时空连线"中几个记者对"那么"一词多次误用,相信收看了节目的细心观众都会有深刻的印象.另外,据笔者统计,央视一个从外地发回的现场连线报道中,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就一连使用了8次"那么",以至于平均两三句话就有一个"那么";而这8次"那么"的使用,竟然没有几次是合乎语法的.  相似文献   

7.
"008"号电文     
姚华飞 《湖北档案》2000,(11):30-34
"008"号电文:延安派往上海地下党工作的同志去向不明 1949年6月17日,上海市公安局收到上级军管会发来的"008"号电文:"兹于1937年冬,延安党中央派往上海地下党工作之李静安(即李白)同志,去向不明,特劳查."  相似文献   

8.
(续上期) 四、关于"擅改"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史实问题 陈著<建构>一书有一节专门论及本人"擅改"延安台史实问题,并列举了四条"擅改""窜改"的事例,听起来实在吓人.然而实际情况是如何呢?  相似文献   

9.
11月8日,新中国第八个记者节。作为一个工作节日,更多的是提醒我们记者的责任和使命。记者是忠实记录历史的人,是揭示事实真相的人,是正确引领社会的人。在这个日子里,我们继续让这些践行职业理想,追求事业成功的优秀同行走上前台,这期选择了"执着"——那些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专注于某一领域深入采访和写作的记者们。"田坎儿记者"罗成友十多年来每年基层采访的时间300天以上,见报稿件中90%是在农村现场采写。朱海燕走过全国7.3万公里铁路线,24次南下"京九",连续8年在3000多来的高原上跟踪青藏铁路。还有更多记者默默无闻倾毕生心血跟踪和研究某一个领域、某一项运动、某一个方面,堪称专家。他们付出职业热情,既辛苦,又享受着自己的选择。这些记者对他们所关注的领域有怎样的理解和认识?为何能长年累月地沉下心来调研、思考?怎样从"司空见惯"中保持新闻敏感?如何在"专"的同时保持宽广的视野,处理好"专"与"杂""点"与"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青年记者》2022,(3):31-32
新闻教育教学与业界如何进行深度融合,补齐新闻传播教育中专业实践能力的短板,探索出新闻传播人才专业能力培养的新路径,建立起新闻学界与业界之间的常态化通道?1月6日-17日,《青年记者》通过"问卷星"平台和微信公众号"青年记者""庖丁解news""传媒评论""传媒茶话会""新传学苑"等发布问卷调查,共收到来自全国29个省(...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1月23日,天津日报社社长牛一兵率领报社管理层和编辑记者代表,到南开大学举办了"新时代新媒体新党报"主题论坛,报社相关人'员以"新媒体冲击下党报的生存空间与时代作为""传媒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为题做了演讲.这次活动,是天津日报社党报进校园活动第一站.天津日报社党报进校园包括党报进宿舍、设立新报亭和新闻视屏网多媒体显示屏等.  相似文献   

12.
李栋 《传媒》2015,(24)
本刊讯(记者 李栋)12月17日下午,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举办的"农信银"杯2015 CCTV 十大三农创业致富榜样颁奖盛典,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演播大厅举行.评选推介出周素琴、邓洪九、潘东明、王伟伟、曾令钢、张杰、胡再明、占锦川、郑志军、金卫东等十位"2015CCTV十大三农创业致富榜样",周素琴、司全军、潘东明还分别荣获了"热心公益奖""执着精神奖""最佳商业模式奖"三个单项奖.  相似文献   

13.
记者在组织、采写稿件过程中,需要基层通讯员的配合,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讯员是记者与基层沟通的"桥梁""纽带",是记者的"耳朵""眼睛""助手".一个身边聚拢着通讯员的记者深入基层,如鱼得水,不仅工作开展得轻松顺利,还交了一些很"铁"的朋友,可谓"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14.
今年7月4日,新华社"新华视点"报道了浙江临海市(隶属于台州市)多所中小学在政府的推动下,不惜背债几千万元甚至高达数亿元,竞相攀比迁建豪华校舍陷入困境的现象.报道播发后,<人民日报>和台州市委机关报<台州日报>等60多家媒体予以刊登.然而,与临海百姓大声叫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该市的一位主要领导看到报道后,公然指责<台州日报>刊载新华社"这样的文章""不负责任",让临海不好的影响扩大;并指责有关部门"监管不严".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台州日报>刊登的是新华社记者的报道,而不是自己记者采写的报道.但即便如此,<台州日报>还是大受指责了.  相似文献   

15.
我有幸于1939年9月16日,作为重庆《新民报》的记者,同“中央通讯社”记者刘尊棋、《扫荡报》记者耿坚白一道,在延安访问毛泽东。这在我半个多世纪的新闻生涯中是一件大事。在现代中国新闻史上,也是被记上了一笔的。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党史资料大事记》中,把毛泽东在延安接见我们重庆去的三记者,作为一件大事记录下来,并作了详细的介绍。这是因为,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多次会见过中外记者。在我们之前,他会见过重庆商务日报赴延安采访的温田丰等,更不用说他还在延安自己的窑洞中,同著名的《大公报》记者范长江作“竟夜之谈,直到天已黎明”。在我们之后,1944年6月12日他在延  相似文献   

16.
在10余年记者生涯中,我亲身实践了600余次暗访,没有一次因为暗访的手段、过程和结果而引起诉讼,没有出过一次差错,也没有出现过记者被打的恶性事件,虽然有10余次遇险,但都化险为夷.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笔者在暗访中对"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17.
<正>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接受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采访时,提出了"原子弹是一只纸老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真正的力量不在于反动派,而在于人民"等一系列著名论断。而最早记载毛泽东的这些论断的书籍,则是1946年10月中共晋绥分局宣传部印、斯特朗著《毛泽东访问记》。该书材质为土纸本,封面以醒目的红色宋体字印制,从右到左分别竖印着"美记者斯特朗著""毛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记者韩阳)7月23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9.
王培元 《出版参考》2005,(20):16-17
后来成为鲁艺音乐系第二期学生的李焕之,1938年8月4日,从遥远的南国风尘仆仆地走进了延安城.几乎在他远远望见巍巍的宝塔山的同时,远方便传来了阵阵歌声:"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田野上响起了孩子们的歌唱:"河里水,黄又黄,东洋鬼子太猖狂……"  相似文献   

20.
新闻生硬,是党报新闻写作中的一个通病.一写到工作就是"抓",有一篇反映某项工作的报道一连写了四五个"抓"字,什么"狠狠地抓""坚决地抓""反复抓""抓反复";一开会不是"强调"就是"指出":什么"会议强调""会议指出""会议要求":一报道经验就是"提高认识""政策到位""领导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