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宁寺楹联八副 普宁寺在热河行宫东北五里狮子沟。乾隆二十年平定准噶尔,上幸避暑山庄、四卫拉特部落来觐,赐宴封赉,敕建普宁寺以昭武成。仿西藏三摩耶庙制。寺南向,联额皆御书。……门额曰“普宁寺”。门内正中碑亭,植碑三,恭镌御制碑文。左右钟鼓楼,中天王殿五楹。又内正殿七楹,供三世佛。前楹额曰“金轮法界”。……殿内额曰“大雄宝殿”。……殿内佛背光上额曰“仁佑大千”。殿后从盘道上阁,供诸佛菩萨,额曰“大乘之阁”。月台左右五色浮屠四,列四大部洲、四小部洲。阁三层,各七楹,下层额曰“鸿庥普荫”。……阁东精舍五楹,为临憩之所,额曰“妙严室”。阁西为“讲经堂”。 洪维我皇上以无量愿力,创开福地,俾西域万众亿载普宁。入寺瞻仰者合掌顶礼,颂神功而祝圣寿,真如普贤震旦涌现皈依也。(《钦定热河志》卷七十九寺庙三) [解说」  相似文献   

2.
珠源寺楹联三副 珠源寺在水月精舍西南。东向。联额皆御书。门外石桥跨坊二:前曰“恒河普渡”,曰“德水通津”;后曰“彼岸同登”,曰“法流喻筏”。门前石坊,面北额曰“披云演梵”,……面南额曰“听雪超鹿”。……寺门额曰“珠源寺”。门内三楹,额曰“定慧门”。前为天王殿。中为佛阁,上额曰“宗镜阁”,下额曰“海藏持轮”……后殿为“大须弥山”,供一切诸佛菩萨。最后正楼十三楹,曰“众香楼”。寺据瀑源来处,故曰“珠源”。(《钦定热河志》卷七十八寺庙二)  相似文献   

3.
近时受李教授灵年兄转托,为《中国历代僧诗全集》整理4部诗集。从平山沙门行昱所著《晴空阁诗集》,却意外地发现《曹楝亭银台兼摄两淮盐院呈赠》七律一首。诗曰: 花柳江南锦障开,天心特简摄盐台。 垂裳早辅君王德,煮海争夸相国才。 禅阅却从三昧得,诗篇况自八叉来。 当头明月无私照,旌节何时顾草莱。诗作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岁次乙酉。行昱写这首呈赠曹楝亭七律诗,正值康熙御驾南巡之时。这有呈赠诗前后多首诗为证。此前有《三月初九日清江浦接驾》(2首)、《十一日驻跸高桥》、《恭和御制赐高旻寺僧纪荫诗原韵》、《乙酉闰四月初一日銮回驻跸高旻寺御前应制赋得龙出晓堂云》、《初二日御赐澄旷二字恭颂》,在呈赠诗之后还有《恭和御制塔湾行宫诗原韵》、《初六日恭送圣驾谢恩》。从前后诗题可知康熙此次乙酉南巡,涉及地名有清江浦、高桥、高旻寺和塔湾行宫,时间从三月初九至四月初六,几近一月。  相似文献   

4.
炳灵寺附近城关考石磊炳灵寺石窟,地处黄河上游甘、青交界的永靖县境内。这个幽居在小积石山深处的石窟,有着漫长的历史。《法苑珠林》①上说:“有石门滨于河上,镌文曰:晋泰始年之所立也。”晋泰始年是公元二六五年。如果按这一说法,炳灵寺石窟在晋代时就已开凿。又...  相似文献   

5.
塞湖如镜 峰峦叠映──避暑山庄御制咏湖诗鉴赏荣嵘镜水云岑诗二首后楹依岭,三面临水。廊庑周遮,随山高下,波光岚影,变化烟云。佳景无边,令人应接不暇。层崖千尺危障,涵渌几重碧潭。沈吟力尽难得,悬象俯察仰参。狮径盘旋道北,松枝宛转山南。至理莫求别技,经书自...  相似文献   

6.
□安顺名胜寺观楹联 安顺市自昔为黔中西路一都会,设府治,名胜寺观亦多佳联,今巳湮灭无迹,仅在志书中有所记录,余所喜者有数联: 潮音寺凉亭联 花覆亭前,水流石下, 云飞天外,人在镜中。(郭石农题) 潮音寺在南水路.贯城河流经其地,寺殿三楹。前有荷池,上有亭。解放后辟为老残院,亭圮池淤,殿尚存。八十年代翻修为四层楼  相似文献   

7.
普陀宗乘庙在行宫北里许。乾隆三十五年旧藩新附,溥庆胪欢,命倣西藏布达刺都纲法式,创建兹宇。御书额曰“普陀宗乘之庙”……门内额曰“广圆妙觉”……前殿八楹,额曰“无量福海”,又十六楹,额曰“千佛之阁”,皆兼四体书 (《钦定热河志》卷七十九寺庙)  相似文献   

8.
龙兴寺研究     
龙兴寺,其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亦有着特殊的文化背景。通过对龙兴寺兴建之由、历史演变之梳理,可以勾勒出龙兴寺形成发展的基本历程。御制《龙兴寺碑》、御制《大龙兴寺律僧法》以及与龙兴寺相关的各种建筑,都是对佛教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的承载和弘扬。在新时期,如何定位自身,如何处理好与俗世的关系,这是龙兴寺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龙华位于上海市区南郊,为上海县属大镇之一。历来文献关于龙华之得名,均谓:因龙华塔寺得名。然龙华塔、寺又如何得名的呢,则语焉未详,盖未深考之故。南宋绍熙《云间志》云:“空相寺,在龙华。张仁泰请于钱忠懿王始建。旧号龙华寺,治平元年改今额。西北隅有“白莲教院”。这段文字是靠得住的,今龙华寺内有界石一方,上镌“空相寺西南界”字样,可为佐征。据史载及钱氏家乘可知,张仁泰吴越忠懿王钱镠部属,大盈庄务将,重建龙华塔时在宋太平兴国二年。  相似文献   

10.
论清代满蒙文大型“分类词典”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熙年间圣祖敕令编纂了满文单语种大型分类词典——《御制清文鉴》和满蒙合璧的《清文合蒙古鉴》等。至乾隆年间,高宗敕令在这些早期词典基础上扩充类目、修订借词、增加注音等,逐渐规范编成了标音词典——《御制增订清文鉴》。在此基础上编纂了《御制清文鉴补遗桑抄》、《清文鉴择录》、《选录清文鉴要语》、《清文总汇》、《满汉文鉴》等满汉合璧的大型分类词典,之后合并满蒙合璧词典和满汉合璧标音词典等。编纂了《御制满洲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其后又增加藏文、维文等编成了《四体合璧文鉴》、《御制四体清文鉴》、《御制五体清文鉴》等四、五体合璧词典。  相似文献   

11.
《御制龙兴寺碑》为明太祖朱元璋所撰写。在碑中,他追叙了元明嬗代之际,於皇寺兴废状况与个人身世浮沉,毫不避讳自己早年的悲惨经历、游方生涯;叙述即位后敕造大龙兴寺的经过及选派住持情况;并由建寺引申到自己的民生观、宗教观。碑刻既是元末明初重大史事的反映,也是明初佛教改革的见证,更是明太祖朱元璋统治理念、民本观念与宗教思想的具体表达,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2.
范梅霞 《宁夏教育》2010,(7):154-154
总有一种愿望,想为你写点什么,但又觉得你那么神圣,自己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学教师只能对你心存仰慕之情。你的内涵、你的文笔、你的镌秀、你的引领,使我多次提笔,但终又放下……  相似文献   

13.
唐末五代时期,西蜀佛教受到统治者大力支持和当地民众的热情拥护,蜀地禅宗和密宗两派均获得了长足发展。西蜀社会各阶层有着强烈的崇佛热情,他们的奉佛信念和佞佛行为表现在建造佛寺、刻立寺碑、镌造佛像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广胜寺     
洪洞县城东北十七公里处,有个山青水秀、风景如画的山麓,这就是广胜寺区的所在地。 广胜寺创建于东汉建和元年(147)。起初寺名叫卢舍寺,唐大历四年(769)重修,改寺名叫广胜寺。 广胜寺包括上寺、下寺和水神庙三部分。 上寺位于霍山山巅,翠柏环绕,古塔高耸,殿阁巍峨,极为壮观。上寺由山门、飞虹塔、弥陀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及厢房、廊庑组成。始建于汉,历经唐、宋均有重大修葺与扩建。后在金末兵灾和元明大地震中,全寺建筑,毁塌殆尽。明代重建,力仿前朝,故形制结构,仍具元代风格。山门内为塔院,飞虹塔矗立其中。向后是弥陀殿五间,殿内供弥  相似文献   

15.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由于他出身贫寒,对贪官有一种本能的痛恨;又由于他深知元代社会弊病的根源;更由于他为了巩固大明一代的政治统治,他对官吏们的贪墨之风是深恶痛绝的,惩治也是极严厉的。他于洪武十八年至二十年间先后颁布了名为《御制大诰》的三篇文告,即《御制大诰》、《御制大诰读编》、《御制大诰三编》(本文简称为《初编》、《续编》、《三编》),洪武二十年十二月,他又为诸军管衙门颁布了《大诰武臣》(本文简称为《诰武臣》)。其目的主要都是为了打击贪官污吏。这几篇文告都是洋洋数万言,共计二百三十六个条目,总计约二十五万字,且均系朱元璋亲自编纂或据本人口述记录而成、都以“大诰”冠其书名,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朱元璋的政治法律思想。我们今天来研究《大诰》,既可以了解朱元璋的政法思想,又可以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现实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九宫山为道教御制派祖庭,张道清是御制派形成的关键人物。作为皇家道场,宋宁宗亲拟九宫山道派字辈行系40字。道教御制派属于天师道的一支,擅长符箓道术,但在教义上又重视性命之学,具有浓厚的入世精神。御制派在传承的过程中仙真辈出,道脉昭彰,在中国道教史上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1986年,湖北通山杨林乡东台寺先后出土有寺钟、石碑各一。钟、碑铭文均有明末农民领袖李自成自太平山西去九宫山,途中经此的史料记载。 寺钟——清乾隆二十年乙亥(1755)岁初冬立,所铸之《序》,文中云:“……崇祯十七年,闯贼踞庵,僧溃无遗,庵又衰也……。” 石碑——道光甲辰(1844)年腊月初八日紫虚恒阳氏立,正楷阴刻孔门拳五代传人、邑人孙华古制《东台寺孙家庵恒阳禅寺海龙春会序》,其中叙及“……崇祯之末,  相似文献   

18.
湖州飞英塔由内外两塔组成,俗称“塔里塔”,其构造之独特为我国古塔中所仅见,最近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于飞英塔的建造历史,最早见于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刊行的《吴兴志》卷十三:“飞英寺,咸通五年忠凯禅师募众建,刺史高湜表请为资圣寺.中和五年改为上乘寺.……景德三年改今额.……舍利石塔院在寺西,有上乘寺石塔舍利院本浮图碑云:僧云皎咸通中飞锡长安,僧伽授以舍利七粒及阿育王饲虎面像,遂归建塔.始中和四年,成于乾宁元  相似文献   

19.
“啊!”站在绿藤萝前的我被一股绿色“旋流”吸入金镌寺的百里壁画中。画壁上的图案已有些模糊,但仍掩盖不住当时的繁华。忽然,画壁上一行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当你看到这行字时,你已经来到了壁画里。  相似文献   

20.
略论龙门石窟新发现的阿育王造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门石窟西山中段唐字洞的西壁,有盛唐晚期洛都景福寺比丘尼净命镌刊的一铺阿育王造像,这在龙门魏唐造像题材中是仅见的一例。本文作者通过考古调查及文献寻索,指出龙门石窟这一题材罕见的造像实例与盛唐时代武则天推行的转轮王政教实践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