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对香港政制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国”是“两制”的前提,中央对香港政制发展有主导权和决定权;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是“一国两制”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香港政制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一国两制”是促进香港民主政治包括政制发展的根本前提;基本法是实施“一国两制”的法律保证,也是香港政制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2.
2004年香港特区政府提出建设区域教育枢纽的设想,作为“一国两制”框架下香港特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建设区域教育枢纽,建立与“一国两制”相耦合的特区高等教育,对于香港和内地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也彰显“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价值。香港特区区域教育枢纽政策既是对国际高等教育竞争的回应,也是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呼应,更是对“一国两制”的响应。根据“一国两制”理论,基于“全球—国家—地方”分析框架,探讨“一国两制”下香港特区区域教育枢纽建设,发现香港特区区域教育枢纽建设选择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区域化和高等教育多元化三大发展战略和建设路径,在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深化区域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和促进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区域教育枢纽建设初具形制,未来可期。  相似文献   

3.
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台湾问题的解决也就成为实现统一的关键。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是用和平方式还是非和平方式,应该说港澳问题的解决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即实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对于台湾问题的解决部具有现实可行性。为此,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概述“一国两制”台湾模式的由来、基本思想及“一国两制”的三种模式;阐实行“一国两制”的几个条件;将“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与“非一国两制”模式进行比较,指出台湾当局在“一国两制”上的种种误导;最后得出“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是两岸实现双赢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论“一国两制”的基本格局王兆平,雷永贵运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于香港、澳门,我国将分别在1997年与1999年恢复对香港、澳门的主权。这将为香港、澳门的长期稳定与繁荣提供根本保证,并对统一祖国的大业注入强大的动力。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我们...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在解决香港问题上,由维持香港现状、“长期打算,充分利用”,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并在这一构想指导下,经过谈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通过和平谈判,以“一国两制”模式解决问题具有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国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一国两制“的提出及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为使台湾问题的解决作出了最好的例证.“一国两制“对台政策更宽,其目的是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台湾的前途和命运系在祖国大陆,只有早日实现和平统一,才能保证台湾地区的发展与稳定.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伟大胜利,本文分析了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基本涵义及重大意义,指出“一国两制”在理论上是一个全新的思想,在实践上是一个全新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今年7月1日是香港回到祖国怀抱10周年大喜的日子。这10年是“一国两制”从构想成为现实并在香港社会逐步扎根的10年,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取得新经验的10年,是为长期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基础上具有开创性的10年。实践表明,“一国两制”在香港取得了巨大成功,香港特区政府施政也取得了卓然成就。  相似文献   

10.
澳门回归是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重要一步,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结出的又一硕果.文章认为,澳门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又一成功实践.澳门顺利回归以及回归后的澳人治澳,中国政府较好地运用了在收回香港问题上取得的经验,同时又根据澳门历史与现状的不同特点,采取了不同于香港的具体政治,进一步提高了一国两制的内涵.中国政府在澳门回归问题上采取的灵活务实的政策,是对一国两制政策运用于解决不同历史遗留问题作出的又一次具体诠释,必将对台湾统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随其自身发展而不断完善。香港特区通过对其移植借鉴和改造,形成了适应香港本土实际的质量保证体系。香港这一做法的成功,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完善,应当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一国两制"是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这是统一后的主体),而在香港、澳门、台湾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两种制度在国家宪法和法律的保护下共同存在、相互竞争、共同发展,这是两种制度在一国之内的和平共处。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和平共处思想首先是由列宁提出的;以毛泽东为代表领导人发展了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把其应用的范围扩大到处理相同制度国家间的关系;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把和平共处原则运用到一国之内,发展突破了列宁、毛泽东的和平共处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邓小平科学地运用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结合祖国大陆和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而提出的伟大构想和基本原则,运用这一原则,我们成功地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也必将解决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国策,最初为解决台湾问题而设计。香港回归12年实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展现出勃勃生机。香港的成功实践为两岸和平统一起到了示范作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国策需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是实现两岸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处处闪耀着邓小平理论创新的光辉。它用新的思维、新的办法来思考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其理论创新主要反映在五个方面:"一国两制"构想是对矛盾同一性理论的正确运用和重大发展;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是对利用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战略思想的新发展;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灵活运用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Since 1997, Hong Kong's reintegration with China has been founded on the principle of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which serves to guarantee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capitalist system in Hong Kong under the rule of the socialist motherland. This paper is an intra‐cultural and inter‐regional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urricula of two systems (socialist and capitalist) under one country, using the junior secondary History curricula in Shanghai and Hong Kong as a case study. In addition to tracing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divergences and convergences in the junior secondary History curricula of the two systems, the paper also generates proposals for the future improvement of History education in both cities.  相似文献   

17.
The review essay introduces and discusses Wing-Wah Law’s 2019 book Politics, Managerialism and University Governance: Lessons from Hong Kong under China’s rule since 1997, in the context of the position of Hong Kong as a formerly colonised Western enclave within a Sinic political culture, and expands on the associated issues. The book recounts on one hand the rise of managerialism and performativity in Hong Kong’s high quality universities, and on the other their enfolding in demands within the Special Autonomous Region for democratic reforms, tending towards independence from mainland China. Issues of corporatism and issues of political stability and control have coincided in disputes over the role and character of the governing councils, over senior appointments, and in relation to the freedoms of faculty and student activists. The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formula, while broadly implemented, is not infinitely elastic and cannot manage a cleavage over national identity and loyalt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Hong Kong are more deep-seated than a tally of democratic activism and party-state repression would suggest. They go to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neo-coloniality and decoloniality and the fundamentals of political culture. The review argues that a wholly Western-style university is no longer fully viable in Hong Kong and ways need to be found to develop a more hybrid approach.  相似文献   

18.
香港回归是香港公民教育的重要转折点。十年来,香港的公民教育在特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有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和发展。本文拟就结合香港公民教育的理念、宗旨、内容和途径揭示香港公民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以增进内地对香港公民教育的了解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任何其他的基本法律包括港、澳特区的基本法都要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在“一国两制”的方针下,香港特区《基本法》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概述香港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世纪之初香港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重要改革举措和政策变革。香港高等教育在21世纪初的主要发展和改革表现在:素质评鉴机制的制度化,大学管治体制和教职员薪酬制度的改革,大学角色的再定位,社区学院和私立大学的发展,以及大学教育的国际化等方面。这些改革对香港高校与政府的关系、高校的角色定位等都带来重要影响。香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将使香港高校在中国内地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动香港与中国内地高等教育的互动和发展。为此,香港与内地之间需要加强在高等教育政策上的协调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