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759年,清统一新疆后,面对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经济凋零的状况,采取了鼓励移民、奖励垦荒、安置灾民等一系列安民兴疆举措,对恢复生产和巩固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现有史料的分析与总结发现,乾隆时期,皖北地区曾多次发生水灾、旱灾、地震、雹灾、蝗灾,其中,以水灾最为频繁。自然灾害的频发对皖北地区的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破坏,致使大量人口死亡、劳动力减少,同时也使当地民众的物质财富备受损失,对本区域的政治安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这也促使统治者不断完善各项荒政措施,以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  相似文献   

3.
清代乾隆时期(1736—1795)是我国自然灾害史上一个重要时段。统计分析表明,这一时期成灾性自然灾害的特点主要有:灾害种类繁多,以水、旱、雹灾为主;灾害频繁,被灾州县厅次众多;各灾种的地区分布存在极大差异,并带有明显的空间上的群发性;灾害的发生呈现时间上的连续性和集中性;等等。  相似文献   

4.
乾隆时期,云南社会情形极其复杂。为加强对云南的治理,乾隆朝非常重视云南官吏的选拔与调补,将品行作为官吏选拔的首要标准,并要求官吏熟悉业务;乾隆朝还破例提拔杰出干练之员担任极边要地的员缺。在选拔官吏之时,乾隆朝详细察看官吏任职期间有无参罚之事。乾隆朝对云南官吏的选拔与调补还具有浓厚的云南特色,因云南多瘴疬之地,选拔与调补官吏多要求服习水土,能耐瘴疬,并深晓云南的边情、夷情,对于不能胜任云南事务的官吏,则改补教职。乾隆朝对云南官吏的选拔与调补对推动云南与内地的一体化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玉带钩的发展历史悠久,上起春秋战国,下至清末,都有数量颇丰的玉带钩传世,尤以清代雕造的最多.本文首先追溯玉带钩的发展历程,然后重点阐释清代乾隆时期典型的玉带钩,并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云南灾害频发,滇民深受其苦.乾隆朝非常重视民生,对云南灾情勤加赈恤;清高宗亦多次朱批,关切灾赈事宜.乾隆朝办理赈恤及时迅速,措施周密,惠及人员众多,地域广泛,边疆土司辖地亦不例外.为保证灾黎均沾实惠,云南督抚与办赈官吏还平抑粮价,并对灾赈严格监督,以防吏胥从中克扣.乾隆朝对云南灾情的大力赈恤,保障了当时云南社会的和谐安定,促进了经济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描述了小龙洞回族彝族乡当前四个民族的居住格局,回族和苗族巨大的历史与文化差异形成了这种居住格局,探讨了居住格局如何影响民族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籍散失惊人,从宋代起重视辑佚,然而以清代辑佚贡献最大,清乾隆时期,征求天下遗书和纂修《四库全书》为最主要的辑佚活动,对后代影响很大。其辑佚活动,主要包括四库馆从《永乐大典》中辑佚和对《四库全书》所收书籍进行大量考证及有关学术活动。其中最突出的成果有:1.清代辑佚本《旧五代史》,2.《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编纂。  相似文献   

9.
科场撞骗是经济撞骗、政治撞骗在考试领域的反映。清代前期,撞骗舞弊成为科场的又一大弊端,败坏着考试的声誉,影响到社会稳定。乾隆年间,面对这一舞弊的凸显,清政府就如何治理撞骗舞弊进行了积极的探讨,严管严查严惩政策的持续出台与实施,狠狠打击了撞骗舞弊势力,保障了公平公正的选拔考试顺利进行,为后人从严治考、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11.
关阔 《承德师专学报》2003,23(3):99-100
乾隆时期承德植被极好,参天蔽日的树环绕避暑山庄。夕阳西下,老槐古柳极富诗意。小溪沟、碧峰路是天然通风道使城市十分凉爽。现在山庄旁边高楼林立是所不宜。  相似文献   

12.
清代中叶的乾隆时期是清代内廷承应戏曲编演的最高峰。与当时的众多皇家庆典相适应,内廷编演了大量庆典承应戏。其时国力强盛,高宗本人好大喜功又酷嗜戏曲,内廷庆典中承应的戏曲在编写与搬演过程中竭尽所能配合演出场合要求,内容上以喜庆祥和、增福添瑞为主,时或关涉内政、外交。因其兼有娱乐与礼乐的双重性质,对演出体制的要求往往极为苛刻。内廷庆典承应戏的体制化一方面确保了演出秩序的有条不紊,却也使得演出效果热闹有余、活泼不足,令内廷庆典承应戏呈现出"千戏一面"的表征。  相似文献   

13.
中世纪晚期以来,英国社会私人居住状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首先,是居住空间的规模与布局安排等方面的变化,体现出私人空间的扩大和家庭内隐私意识的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对这个私人领域的重视;其次,居住群体本身越来越孤立和排外,表现出私人空间的日渐独立和私人化;再次,人们的居住习惯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表明隐私观念日渐增强和普及。  相似文献   

14.
东汉以后,相对安定的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三国时期,地处长江流域的蜀国和吴国励精图治,发展经济,与已经得到充分开发的黄河流域的曹魏相抗衡,充分显示出长江流域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也拉开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序幕。三国时期是中国的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乾隆中前期,还是晚期,清廷同安南关系仍未突破中国传统宗藩关系旧模式。乾隆中前期清廷对安南内乱的不干涉政策和对边界争端的羁縻政策,固能体现出清廷对周边国家的友好态度,但却更多体现为"天下共主"的"上国"心理。乾隆中后期双方冲突,以及清廷对安南阮氏王朝的最终承认,主观上虽不存在宗主国中国对安南内政进行干涉的心理,但客观上却构成了事实上的干涉。概而言之,这一政策既在清代中越交往史中发挥过积极作用,又有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清乾隆时期土尔扈特蒙古从伏尔加河流域东归后,其一部被安置在霍博克赛里.安置伊始,霍博克赛里土尔扈特因历经战乱,长途奔波,生活物资奇缺,依赖各地赈济.这些赈济帮助霍博克赛里土尔扈特人民解决了生存的燃眉之急.同时在各地帮助下,其自身农业也得到一定发展,最终摆脱赈济,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7.
制度是体现、调整和处理政治领域中各种关系的调节器,处分制度作为其一也不例外。它尤其着重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目的则是“以励官职”、“以儆官邪”。清之行政处分制度,在继承明制的基础上,经历了关外、顺治、康熙、雍正朝的演变,迨及乾隆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修定了行政处分法规,制定了行政处分的运作程序,有承袭、有改革、有创立,处于一个基本定型、渐趋完善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乾隆朝于西南地区用兵期间屡有逃兵之事,原因在于带兵将吏军事素质低下,临阵脱逃,致使军心不稳,加之瘴疠等因素的影响,逃兵现象十分严重。为肃明军纪,乾隆朝严缉逃兵,拿获即正典刑,对逃兵案中的冒名顶替者更是严惩不怠;同时对逃兵案中疏职的将吏进行处罚,总督巡抚亦难逃其咎。通过缉拿逃兵,固然维护了封建王朝军队的威严,但亦反映出乾隆朝在军事管理方面存在着严重问题,致使对逃兵的缉拿不能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小龙洞乡四个民族的居住格局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形成目前这种民族居住格局的历史文化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该乡四个民族之间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20.
清代乾隆时期社会贪污腐败的范围之广,手段之奇,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皆具代表性。成因既有中国封建社会固有的君主专制制度造成的影响,以及清代监察制度的弱化和捐监制度的实行,亦有经济方面的原因和官吏选拔制度的弊端。通过对乾隆时期贪污腐败问题的分析,不仅可以了解乾隆时期贪污腐败问题的成因,而且对当今我国的廉政建设也具有许多借鉴和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