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阳湖拳的源与流、拳种流派的构成、主要风格与特点,传承价值以及当前阳湖拳继承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继而提出阳湖拳继承与发展的策略与途径。研究旨在为保护中国武术拳种的相关问题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当下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全国各地都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从民族学的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岩鹰拳的基本概况、传承谱系脉络进行梳理,了解其传承内容及传承价值。研究结果:岩鹰拳与其他拳种不同,归属于杂技与竞技类,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主要传承路径是以政府立法为保障、家族传承为核心、媒体传承为载体、校园传承为推广、资金筹集为支撑等方式进行保护,并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创新,使其成为民族精神推进现代社会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3.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对福建地术拳的传承发展的历史、现状及传承模式和传承路径进行梳理和归纳。研究发现福建地术拳并非单纯沿用传统的自然传承模式,而是在近一个世纪的传承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条“以政宣武,以商养武,以武助商”的具有自我特色的传承模式和“六进”的传承路径。  相似文献   

4.
巫家拳作为传统红色体育项目,由于本土环境的变化、西方体育文化的强烈冲击,主体内核的清寒性、权威来源的唯有性、经济基础的失衡性、校园传承的惝恍性等成为阻碍巫家拳发展的现存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和数据统计法等方法,对巫家拳的传承推广与创新现状,及大众对巫家拳的认知程度进行分析,为让濒危传统体育技艺还原其本真形态与价值,研究构建出传承红色文化基因背景下有效搭载平台进行推广与创新的实施路径:恪守巫家拳“核心符号”;焕发巫家拳活态传承活力;拓宽巫家拳现代化传承思路;培育巫家拳活态传承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陈广路 《精武》2008,(3):35-35
天罡绵掌拳始创于北宋道家巨子冯一元。因其拳法总式为三十六式,紧密融合了人体经络穴位学说,所以在当时被称为三十六式穴道术。本来,古人把北斗星中的斗柄三星合称为天罡,但道家进而又在北斗星所在的大熊星座中择三十六星称为天罡之神。冯一元乃道家巨子,他创编的三十六式穴道术又恰合三十六天罡神之数,故而后人又把三十六式穴道术称为天罡拳。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岳家拳的历史源流、保护传承模式进行研究。湖北武穴地区岳家拳最为正统,政府部门虽然在保护与传承中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练习人数下降、法律法规未能完全深入具体保护环节和保护传承中的人才短缺以及教育资源落后等问题。保护传承工作应充分体现岳家拳恒定与活态流变的特性,将活态与静态保护模式相结合,从加大岳家拳资源普查联合现代媒体传播、加强专项法律政策建设力度、与学校教育相联合以及对传承人重点保护等方面展开,发挥全社会力量,实现岳家拳生命力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敦煌拳是由原甘肃武协主席、著名武术家王得功先生创研。对当代武术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伴随着当前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们引以为豪的中华武术文化却逐渐走向边缘化。本文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来研究敦煌的传承与发展。对于敦煌权的保护,要以传承为基础,发展为前提,要与时俱进,力求在保护中传承发展,不断进步,更好地发展敦煌拳。  相似文献   

8.
以武穴岳家拳为个案,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荆楚民俗体育传承特性、传承危机及保护现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武穴岳家拳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文化价值、武术价值、健身价值。制约发展的因素:生产生活方式现代化;现代竞技体育冲击;传承人青黄不接;理论研究偏窄等。建议:建立体育非遗资源库;加强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参与度;把握时代机遇,注重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该文以相关政策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为研究背景,采用实地观摩法等研究方法,对王家拳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深入研究。对王家拳的历史源流等做了详细了解,旨在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四川传统武术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作用性和其发展性,以及四川地方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困境和传承途径。研究结果:出现了传承人的认定缺失以及断层的问题;民族体育文化受外来文化冲击和自我保护意识太弱的问题;项目参与层次单一,参加的多为中老年人等问题。研究建议:要完善人才保护机制,广泛吸收优秀的外来人才,同时把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有效衔接,创编新的规则和套路;科学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加快体育强国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10.
温州南拳是浙江温州地区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被列入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了解温州南拳的历史、发展现状与问题,论述保护与传承温州南拳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探究保护与传承温州南拳的具体措施,为实现温州南拳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岭南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高校武术教学融合现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非遗”知识教育宣传工作不到位,学生不了解“非遗”保护的目的意义;传承范围窄,仅局限在武术系;现有的“软”“硬”件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鲜有与岭南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协会、俱乐部等学生团体;在传承过程中重技术传习,轻文化传承。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广州体院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生活,同时为岭南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以“烟台螳螂拳”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文献资料、社会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烟台螳螂拳的起源、流派、申遗之路及发展历程等进行分析,并对烟台螳螂拳的发展战略进行探讨,以引起人们对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意识,旨在为烟台螳螂拳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往体育学界未能充分认识并具体分析政府及其衍生机构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协同机制中的引导,所提协同机制操作性不强,不能充分揭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症结。针对这些问题,受挪威人类学家弗里德里克·巴特(Fredrick Barth)的文化转换“生成”过程论的启发,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引导性协同机制的生成过程开展个案研究,以弥补学界当下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协同机制研究及其建构过程实证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Y寨苗拳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鲜活生动的个案。在翔实的田野调查基础上,借鉴行动者网络理论中的“转译”概念、德勒兹的“生成”思想来剖析体育非物质文化传承中个体与组织、机构间的协同机制生成过程。该研究个案表明:州武协、市文广局、镇政府作为核心行动者之一,对苗拳师、村民实施行动意图、目标、路径上的转换,形成一种引导性协同机制,使武术文化旅游成为苗拳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可选路径。他们在交往的基础上,就武术文化旅游的筹备反复协商,凸显了政府对苗拳传承在人员、政策、活动、物质等层面的引导,生成了苗拳师与其他村民、镇政府、州武协、市文广局的多维联结关系,生成一种基于利益相互嵌合的、具有引导性协同机制效能的行动者网络,使武术文化遗产的传承成为可能。通过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引导性协同机制生成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更深刻地了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症结问题,而且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政府及其衍生机构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协同机制中的引导作用,以及具体的引导途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14.
拳种是构成武术大厦的基石,是武术技理与文化的完整承载单元,武术文化传承应以拳种为单位切入。"拳因人兴亦因人亡",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是拳种传承的关键。基于当前拳种传承"僵死"与"活态"的背离、拳理提升的滞后及传承人的老弱与后继乏人的严酷现实,研究着意从武术普及与推广、拳种传人及拳种生存"场域"三方面展开。研究认为:武术普及与推广必须强调拳种意识;拳种传人培养应从民间师承、专门武术机构及普通学校三方面铺开;应关注于拳种生存之"惯习"、"地域"与"时域"三域的维护与调适。  相似文献   

15.
自1992年原国家教委体卫司印发《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江苏省被正式确定为全国试点省份,常州市于1992年进行体育中考试验,到2005年提出常州市体育中考改革要始终坚持“三个有利”的口号,即:体育中考改革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的体育健身锻炼意识和能力的养成,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学的良性发展,2006年进行体育中考的全面改革,如今已经走过15个年头。回望常州市体育中考走过的这15年,我们一直在反思与探寻。每当我们在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喜人成果的同时,就会用一种理性的眼光审视过去,进而修正不足。常…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地调研、访谈、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本文以体育高职院校与永春县政府合作建立以传承白鹤拳为核心的传统武术与体育职业人才培养相融合的“校政合作”模式为例,分析我国传统武术体育高职教育改革与传承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明确定位,目标一致;资源互补,增加共赢动力机制;结合市场,采取可操作性的措施;长远规划,共同进步等。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数理统计、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江苏省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江苏省民间传统体育文化非常丰富,但近年来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存和发展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因此传统体育文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衰颓之势;大多数的江苏省居民对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的重要性有相当高的认知,但前景不容乐观;建议通过扩大政策空间、拓宽地理空间、提升文化空间等方式来保护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等为主要研究方法,以上海手狮舞为例对城市化发展背景下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当前的上海手狮舞发展中存在着传承人队伍不稳定;手狮技艺面临失传;手狮舞本土边缘化;改编过度等问题。并提出以下对策:发展本土传人,保障传承队伍的稳定性;重视手狮编扎技艺的传承;发挥手狮舞的健身功能;适度创新,确保手狮舞的原真性;加强对外传播等。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08,(7):150-151
当我们酝酿本期专题的时候,距离汶川大地震已过去十多天,这段时间里,国人的心随着灾区传来的消息跌宕起伏,地震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和众多珍贵文化遗产的损失让刊社同仁如坐针毡。那个美丽的西部古都,那个传说中的羌族古寨,那个谜一样的三星堆博物馆,那个身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水利工程,那些精美绝伦的巴蜀文物,还有16年来与《收藏》杂志不离不弃,濡以沫的四川读者和藏友,无恙乎?无恙乎?  相似文献   

20.
“耍老虎”又称舞虎、武虎、虎舞,在我国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属于较少出现在大众视野的一类。研究以传承于怀川大地的小尚耍老虎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探究其传承发展现状、生存困境、发展路径等。耍老虎的传承发展呈现出衰落的趋势;已出现传承断层、影响力减小、文化落寞等问题;应扩大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体系,构建政府、学校、传承人联合的培养模式和融合文创产业,加强其经济价值开发,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宣传与保护、完善与整合保护、体验、研究体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