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尼苏门达腊岛前不久再次发生强烈地震。所幸的是,这次地震没有引起大海啸——发生在去年年底那场夺去20多万条生命的世纪灾难,人们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2.
人类不希望灾难的发生,但无法回避灾难现实。在灾难新闻报道中,记者的职业道德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报道的成败,也关系到行业的公信力,不可等闲视之。一、坚持报道真相,不违职业道德意志与职业良心报道真相,是记者的天职,也是其职业道德观念的基本准则之一。坚持报道真相,需要记者有职业道  相似文献   

3.
《新闻世界》2005,(12):37-39
南亚次大陆发生强烈地震 南亚次大脑北部10月8日上午发生里氏7.6级强烈地震。地震震中为北纬34.4,西经73.6,地震波段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三个国家,是几十年来该地区最大的地震。地震发生之后,巴基斯坦地区又连续发生了45次余震,震级一般都在四级以上,余震给灾区造成了进一步的破坏。  相似文献   

4.
略论记者在灾难报道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灾难报道中记者的角色定位较难把握。本文总结了记者在灾难报道中的角色误区,指出记者在灾难报道中应承担调查预警员、记录者、舆论引导者和民生关注者几种角色。  相似文献   

5.
公民报道并不是在汶川地震中产生的新事物,但在汶川地震中,公民报道所显示出的强大的规模和力度以及与之前不同的特点,则更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6.
地震灾难岂能成媒体狂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九江2005年11月26日发生5.7级地震,然而,就是这样一起灾难却成了一些媒体难得的新闻“盛宴”和“狂欢”。地震发生的次日,我正在湖北某地,当地的几家都市类报纸都拿出优势质量和数量的版面来“迎接”这场也许对他们看来是难得的报道“机遇”。有一份24版(其中尚有1个整版的  相似文献   

7.
9月1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在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式的当天赶到天津,与天津的小读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畅谈作品,体验童趣,感受孩子们的纯真与美好。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我与何妈妈的拥抱让大家感动,应该是因为报道中,既没有刻意的提问,也没有作秀的夸张,有的只是作为记者的我和一位失去女儿的灾区母亲的情感交融。在举国同悲的氛围中,这种情感交融引发了人们的共鸣。人们记住了何妈妈,我心中牵挂着何妈妈。前几天和何妈妈通了电话,  相似文献   

9.
对图书馆灾难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国内外灾难管理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四川“5.12”汶川大地震,分别对灾难管理的应急预案、应变举措和组织协同三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唏亮最近做过统计,1998年7月——2008年7月十年间,开卷数据来源的书店共销售杨红樱作品630万册,乘上一个系数,大概就是杨红樱作品的读者购买数量。这个系数在4-5之间,也就是说,杨红樱作品的实际销量在3000万册左右。  相似文献   

11.
灾难,从来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因此,如何报道好灾难便成了对每一名记者的重大考验,这种考验不仅是对记者的顽强精神和意志力的考验,更是对记者在灾难面前能否作出正确分析和理性选择的考验。 在灾难报道中,记者面对的往往是多人的重大伤亡。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瞬间逝去的时候,记者的感情、思想以及从何处着手报道,都在考验着记者的称职与否或合格与否。 仅今年上半年,一系列的重大灾难令国人心情  相似文献   

12.
灾难新闻既是一只魔瓶,又如一口陷阱,如果媒体盲目浮躁,极易陷入被动,讲究艺术,把握适度,才能实现最佳的新闻效应。如何在让灾难新闻不流于俗套,不血腥暴力,不给受众以“二次伤害”,而且还可以深深地打动人,是报道灾难新闻的记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雯文 《中国记者》2012,(8):88-89
杰的变化"最近特别不爱说话,就想一个人坐着发呆。"电话里,杰的声音微弱,像一只飞倦的鸟渴望归巢。杰是省城一家媒体的年轻记者,吃苦敬业,能打硬仗,每有艰难险重的报道任务,都冲在前面。汶川地震、矿区矿难、  相似文献   

14.
景明  贾洋洋 《新闻前哨》2007,(10):60-62
央视名嘴海霞在主播淮河洪涝灾害的专题节目时,面带微笑略有些激烈地问现场记者:"我看到大坝周围有很多围观的群众,都带着过年的心情,是这样的吗?"这一言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各大网站BBS上出现了众多言辞激昂的帖子,声讨海霞,指责她在主持节目时,伤害了王家坝灾  相似文献   

15.
灾难事件不仅不可避免地成为新闻事件,而且在新闻报道中具有突出的作用。人类不希望灾难的发生,但无法回避灾难现实。在灾难新闻报道中,记者的职业道德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报道的成败,也关系到行业的公信力,不可等闲视之。记者职业道德是由记者工作的特点而形成的记者工作的行为规范。记者的采访劳动实践是记者职业道德形成的客观基础,其职业道德是劳动实践中各种利益关系的反映,各种利益并非彼此孤立、互不相干,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国对记者都有着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人”的记者:灾难情境中的新闻伦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雄 《视听界》2008,(4):31-35
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给中国的记者们设置了一个令人压抑的灾难性采访——报道情境。地震不仅震撼着全体国人的心,也震撼着我们对媒体。记者.新闻伦理等基础问题的认知。记者是特殊的职业工作者,他们担负着向全国人民报道地震全过程的重担;与此同时。记者和他们的报道对象一样,也是有血有肉的人。这样,一系列问题便浮现出来:记者如何在灾难性情境中从事新闻报道?当“记者”和“人”的身份发生冲突时,如何权衡和取舍?汶川大地震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新闻伦理在特殊情境中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在一个报社,报料热线电话热不热,和我们做的现场新闻好看不好看成正比。但在大多数的日子里,报料总是那么平淡,和多数人的生活一样。将平淡的线索赋予新闻生命,是记者最需要去挑战的。新闻实用主义应该是一条路子。或许,可以用“逃生新闻”为例,开拓一下思路。  相似文献   

19.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东130公里处发生9.0级强烈地震,世界媒体纷纷报道。灾难报道应该选择怎样的报道风格,注意哪些伦理问题,规避哪些事与愿违的不良效应,这些问题在这次大地震后再次摆在了媒体面前。本文通过分析比较日本媒体和台湾媒体在这次报道中的表现,借以说明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