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诗歌犹如文学海洋里的一颗明珠,璀璨夺目;诗歌又犹如花园里的一朵鲜花,美不胜收。通过学习诗歌,学生可以体会到文字的美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诵读优秀诗文时,只有注意了诗文的声调、节奏等,才能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下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来浅谈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一、感情朗读,领略优美的韵律美我国古诗采用音步、平仄、对仗、韵脚等多种艺术手段,充分发挥了抑扬顿挫等各种表现力,读起来琅…  相似文献   

2.
尹相华 《山东教育》2002,(16):43-43
小学语文课本选用了一些优秀的古诗,古诗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的因素。通过对古诗的阅读欣赏,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吸取精华并加以消化、运用。一、领略古诗的音乐美古诗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调,符合一定的韵律,吟诵动听感人具有音乐美。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因素包括节奏、音调、韵律等。节奏是诗歌语言音乐性的最主要因素,包括诗句中有规律的间歇和停顿。如李白的诗,诗句流畅,音调铿锵,抑扬顿挫,读来琅琅上口,优美动听。教学时可采用自读、范读、赏读、诵读等方法。经过朗读训练,使学生读诗时一出口就读出抑扬顿挫的语调,读…  相似文献   

3.
一、诵读———纵情地渲染美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有助于理解思想内容,而且能体会到语言的意味。古诗中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自行感知和体会。读书百遍,熟读成诵,是学习语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应要求学生读读背背,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消化和吸收。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反复地朗读,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新奇、读出意味、读出感情。朗读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学生朗读时可以轻声自读,边读边想,边想边记;还可以高声诵读,底气十足,慷慨激昂,读出气势,读出自信,…  相似文献   

4.
《望庐山瀑布》是六年制小语教材第六册中的一首古诗,是我国著名诗人李白的名著。诗文描写了庐山瀑布雄伟壮丽的景象。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为着重引导学生感悟体会瀑布的气势,设计了读、诵、画、写的自主教学思路:一、自读为主,合作感悟学习诗歌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熟读成诵,要求学生反复朗读,以求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促使学生领悟诗的意境。朗读时,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注意体会语感。1郾初读,扫清障碍。学生采用什么方式读都行:可以高声朗读,轻声速读,自由默读,俩人对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让每个…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的诗歌教学要求是:"高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所以,运用各种朗读技巧来体味古诗的意韵是高年级古诗教学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古诗诵读往往因缺乏得力的指导而显得苍白无力,学生读不出古诗特有的音律美、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那么,如何指导学生以读传情、以读启智、以读传韵呢?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古诗诵读往往因缺乏得力的指导而显得苍白无力,学生读不出古诗特有的音律美、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那么,如何指导学生以读传情、以读启智、以读传韵呢?  相似文献   

8.
<正>一、激情诵读,激发兴趣教学诗歌时,老师准确地把握好诗歌的感情,用有感情的朗读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这是诗歌教学的魅力之源。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诗歌的朗读,并且经常进行声情并茂的范读,旨在通过范读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之美,节奏之美,意境之美,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兴趣。另外在讲诗时,我适当用一些诗意般的语言,这种清新、美丽的语言就如同涓涓溪水,使学生顿感清爽、惬意,语言艺术的魅力也就  相似文献   

9.
古典诗文是传统文化中的奇丽瑰宝。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音乐美、想象图画美;巧妙分析诗歌,领略诗歌的情感美;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人文美,使学生感受到诗中的美。  相似文献   

10.
正《现代汉语词典》对"诵读"做出的解释是:念(诗文),即清晰响亮地朗读(诗文)。古诗是语言的艺术,其感情之充沛、意蕴之深广、声韵之和谐、音调之铿锵、辞藻之华美、气势之流荡,诗歌的情感性和音乐性决定了诗歌诵读的重要性。由桐城派作家倡导的"因声求气"说对我国古代诗歌诵读做出了重要贡献,清朝的桐城派人物刘大槐在《论文偶记》中这样写道:"(读书)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  相似文献   

11.
旧体诗有严格的格律,注重诗歌内在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而现代诗歌在感情抒发上则显得更加奔放。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诗歌”开展诗歌教学呢?一、诗歌教学从朗读中开始现代诗歌语言精炼、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先教学生朗读。通过朗读,才能让学生品味到诗歌的语言,体验到诗的感情,从而领会到诗的意境。首先要读准字音和节奏。要求学生在语言层次上通读全诗。发音方面,吐字清晰,准确有力,应根据诗  相似文献   

12.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应该着力于研究学生感受节奏之美,从而受到语言的熏陶与感染。本文提出要自主感悟,在深入理解中感知诗歌的规律;尊重差异,在充分联想中感知节奏的灵动;拓展形式,在扎实诵读中感知节奏的趣味,从而提升诗歌教学的整体节奏。  相似文献   

13.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古诗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品味、剖析古诗的趣味,让古诗教学充满“灵秀”,让学生的心灵在诗意中徜徉。一、诵读,挥洒诗性的魅力叶圣陶把有感情地朗读叫做“美读”。在教学古诗时,也应该安排充裕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反复诵读,使学生眼观全文,心感其情,身人其境,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在反复咏诵的过程中,能够自行感知和品味古诗的节奏美、音韵美和意境美。  相似文献   

14.
刘静 《广西教育》2014,(34):96-97
我们今天的古典诗歌教学中,容易忽略了诗歌的朗读教学,削减学生诵读的时间,使学生无法读出古典诗歌的意韵,失去感悟中华语言魅力的良机。针对此种现象,作者从三个方面浅谈诗歌朗读教学方面的看法与做法:一、重视朗读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的作用,二、学诗须先提起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三、准确把握好古典诗歌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相似文献   

15.
一、诵读概念朗读就是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也就是清晰响亮地把词汇、句子、文章等语言文字材料念出来。朗读是生理活动向心理活动的转化,即"内化"。二、诵读策略对高中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发现,刚进高中的学生还保留良好的诵读习惯,随着高中阶段的深入学习,诵读逐渐少了。  相似文献   

16.
古诗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习古诗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一、通过朗读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 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因此,在初学古诗时,指导学生大声朗读,激发其情感。给学生以感染,使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旋律美。  相似文献   

17.
古诗以凝练见长,以意境见美,是小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秀典范。古诗教学有利于学生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古诗的学习提出的具体要求是:第一学段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  相似文献   

18.
诵读古诗文才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利于培养对语言的感受、领悟能力和想象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鉴赏、审美能力。根据诗歌固有的特点、学生实际情况和自身教学能力等因素,合理运用教学形式和手段,把握好节奏、方法,让学生在热爱古诗中去欣赏、学习它。  相似文献   

19.
王晨 《文教资料》2006,(30):169-170
诵读吟咏是诗歌教学的基石,从古至今,诵读吟咏就一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语文学习手段。尤其是古典诗歌,讲求韵律节奏,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美。这种音乐美本身是诗人复杂多样的情感在诗中的自然流露,是“音乐和有趣的思想的结合”,它能直接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缓急疏密等韵律节奏传达出极为丰富的情感。缺少诵读,就无法感受古诗的音乐美,也无法感受蕴藏在这种音乐美中的诗人情感。本文从古诗的特性出发,阐述了诵读和吟咏的重要性,细致地分析了诵读和吟咏的区别,并着重介绍了古诗中诵读和吟咏的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大量记诵一些古诗文,学生们可以感受祖国文化的厚重与丰富,增强文化底蕴。如何使学生热爱古诗词,如何使学生在有情趣、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开展诵读并养成诵读古诗文的良好习惯呢?我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小学低年级"古诗文诵读三步法"。第一步:准读句——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朗读,对字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