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转变教材观。曾经有学者提出了"圣经式"教材观和"材料式"教材观,后来又有学者提出"知识观"的教材观和"智慧观"的教材观。虽然提法有所不同,但实质上都涉及教学实践中一个根本问题: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这就必然涉及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材内容是相对静态的、稳定的,教学内容则是开放的、动态的。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生的,教学内容具备了教材内容无法包含的内涵。教材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转变教材观,有学者提出了“圣经式”教材观和“材料式”教材观,还有学者提出知识观的教材观和智慧观的教材观。虽然提法有所不同,但实质上都涉及到教学实践中一个根本的问题:“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这就必然涉及到“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3.
新学力观和培养生存能力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日本在深化教育改革中相继提出的新的教育目的观。在其指导下,日本有关学者对适应问题解决式学习、体验性学习,主体性学习的教材观展开了种种探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加藤幸次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学材”、和儿岛邦宏的“推进主体性学习的教材”等观点。  相似文献   

4.
教材选用取向与不同的教材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实践中,对教师如何选用教材一般存在三种观点:“教教材”、“用教材教”、“不用教材教”。这三种不同观点反映了课程实施过程中三种不同的取向,即“忠实取向”、“调适取向”和“创生取向”。教师对待教材的不同态度实际上也折射了他们不同的教材观。作为新旧两种不同的教材观,“材料式”教材观和“圣经式”教材观在诸多方面都显示出迥然不同的特点。但新的课程改革为教材观的转变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生存的土壤,“材料式”教材观将成为教师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杜威的教材观从教材目标观、教材功能观、教材结构观、教材内容观四个维度进行了分析.文章在系统梳理杜威教材观的基础上,就这四个维度分别提炼出对新课程教师"二次开发"教材的有益启示,包括: "让儿童的本性实现自己的使命"、把教材作为"对付现在的一种指导方法"、将教材呈现为"通过反省思维而构成的东西"、"使教材心理化".  相似文献   

6.
教材建设对教育改革有着重要意义,但教材在实践和理论上仍存在诸多问题。要厘清这些问题还需从教材入手分析教材基本理论。通过两本教科书的比较发现,教材的区别源于教材观不同,进一步将教材观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的教材观背后隐藏了各种关于儿童的不同判断。基于教材观背后的这些判断得知,从儿童到教材观再到教材实践联系紧密。要使"儿童"走向具体的教材实践,不但需要以儿童为视角分析教材基本问题,还需要将儿童和教材置于课程的范畴在具体的情境中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7.
赵桂兰 《教育与职业》2007,(14):139-140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历史课教师需要更新教材观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抛弃传统的"本本式"教材观,确立现代的"材料式"教材观,在充分认识"材料式"教材观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全方位地实现它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课程教材的发展史来看,教材观可概括为知识教材观和智慧教材观.新课程实施中产生唯教材是从现象的原因,是教师的教材观未能实现由知识教材观向智慧教材观的转变.知识教材观认为教材是教学的蓝本,规范、控制着教师的教学;教材的关键部分是知识点和练习,且教材是教学的惟一资源.知识教材观导致了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失衡、基础知识与学科整体相矛盾、学术性与实践性相冲突,以及课业负担过重等现象.智慧教材观视教材为发展学生能力的素材,教材的价值不在于"控制"教学,而是为教学提供基础性文本,教材的结构具有开放性和创生性.智慧教材观是对教师教学智慧与学生学习智慧的张扬.教学方法的变革必须树立智慧教材观.  相似文献   

9.
面对新课改对教师角色和教材提出的新要求,教师首先要在观念层面上做一个整体性转换,这一整体性转换包括教师对角色定位的转换、对教材使用观念的转换、对教材分析观念的转化,从而形成新的教师观和教材观,建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材分析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0.
按照传统"教材-圣经"教材观对待统编教材,现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课的教学任务无法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效果亦无法保证.这就要求转变教材观,树立"教材-材料"教材观.新教材观打破了对教材的迷信,把教材视为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材料,对其进行大胆取舍.同时积极吸收与教学任务有关的其他材料,并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创造出超越统编教材的、具有独特逻辑的、符合实际需要的教案.  相似文献   

11.
从“圣经”到“材料”——论教师教材观的转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圣经式”教材观是教育的社会控制职能和制度化教育强化的结果,也是中国教育和社会发展水平有限的反映,它不仅限制了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和创造性,束缚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创造意识,而且割裂了课程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材料式”教材观的兴起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有助于释放教法在教学中的张力,改善教师的职业生活和学习的学习生活,提高教学质量,中国还缺少从整体上拒绝“圣经式”教材观的能力,但“材料式”教材观也有其发展的一定空间。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转变教学方式,打造魅力课堂的做法:转变教师的教材观,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转变教师的课堂观,由"一潭死水"转变为"智慧平台";转变教师的教学观,由"灌知识"转变为"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被认为由全国最强的编写队伍编撰而成,渗透了当下对语文学习观最全面、深入及最新的认识与理解。在先前学者对语文学习观研究的基础上,将“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分析对象,综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法,从语文的性质、语言、思维、知识本质等维度探寻一种崭新的语文学习观,并提出相应的促进策略。期望这样的语文学习观及促进策略能帮助教师把握教材设计者对教与学的理念、有意识地发展学生正确的语文学习观。  相似文献   

14.
“学材”观是基于新时代的背景下,从杜威的儿童观和教材观入手提出的新的教材观,即教材要从学生需要出发,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特征,在“学生为本”教学思想的影响下,教材编写在内容选择上应注重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相互融合,并对教材编写队伍提出更高要求,以使所编教材发挥出它应有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圣经式”教材观是教育的社会控制职能和制度化教育强化的结果 ,也是中国教育和社会发展水平有限的反映 ,它不仅限制了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和创造性 ,束缚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创造意识 ,而且割裂了课程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材料式”教材观的兴起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有助于释放教法在教学中的张力 ,改善教师的职业生活和学生的学习生活 ,提高教学质量。中国还缺少从整体上拒绝“圣经式”教材观的能力 ,但“材料式”教材观也有其发展的一定空间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的教改中,语文学科领域出现了不少错误倾向。非科学的语文教材观,是导致这些错误倾向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应当围绕“认识语文教材”、“钻研语文教材”、“使用语文教材”,对非科学的语文教材观进行具体深入的评析,指出其错误所在,以便提出解决办法。在当前新课改大背景下讨论语文教材观决非多此一举,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语文教材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语文教学观。语文教师必须用科学的教材观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实现语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7.
教师职业发展最起始的境界是教材,教师心中要有正确的"教材观",因为教师只有吃透教材才有可能做好学科教学。我们的职业成长需要夯实根基,我们的学科教学需要我们重视对教材的处理,只要我们"多清静柔"处理好教材,我们才能玩转教材和教学。  相似文献   

18.
<正>文本分析的理论最早源自阐释学和人文主义,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学者就已经开始尝试对古典文学作品进行批判。而对于教科书的文本分析直到近代才兴起,杜威在对传统教材观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教材观。此后,教科书逐步实现由"教程"向"学程"的转变,教科书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基于新的教材观,我国先后进行了八次课程改革,实现了教  相似文献   

19.
建构性学习需要学习素材、学习环境提供背景支持,建构主义理应取代工具主义、理性主义主导教科书编制的线索.鉴于建构主义侧重于认知理论研究,我们归纳总结散落于其教学观、知识观、学习观中教科书编制的相关主张,提出"建构主义教材观"并联系实践进行剖析阐发,以期实现教科书编制理念转变与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同步并行.  相似文献   

20.
学材观是基于新时代的背景下,从杜威的儿童观和教材观入手提出的新的教材观,即教材要从学生需要出发,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特征,在学生为本教学思想的影响下,教材编写在内容选择上应注重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相互融合,并对教材编写队伍提出更高要求,以使所编教材发挥出它应有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