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土地国有制的性质 土地,是几千年来人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和劳动、居住、生息、繁衍的场所。人们对土地的占有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时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社会的面貌。我国历代的土地所有制有各种形态,如果按其根本性质来说可以分为土地公有制和土地私有制两大类。在原始社会是土地公有(氏族共有)制,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出现了私有制。解放以后,史学界对我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遗憾的是,在至今流行的影响很大的一些著作和大中学历史教材中,对我国古代土地私有制的起源和发展却存在着种种自相矛盾的模糊的说法,影响了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科学研究的深入,所以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和评论。  相似文献   

2.
二恩格斯在自己的作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研究了家庭产生的历史,其次就叙述了氏族社会组织的特点并阐明了易洛魁人,希腊人,罗马人和日耳曼人氏族的特点。在氏族制度中,没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人剥削人的现象,阶级和国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是低下的,因此人类几乎完全受自然自发力量的支配。在原始社会制度下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这在基本上是适合于生产力的性质的。生产力发展的低下水平决定只能有一种社会关系的类型:共同劳动与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在原始氏族制度下,人类劳动的生产率极为低下,以致根本不可能获得剩余产品和发生人剥削人的现象。氏族是建立在血  相似文献   

3.
(一) 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全民所有制,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全民所有,即社会所有,也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讲过的自由人联合体。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全民所有制在生产资料所有或占有形式上,还存在着同全民所有制并存的劳动者集体所有、劳动者个人所有等这样一些所有制的基本形式,因而就直接产生了这样两个极其明显的事实:一是社会上现有的生产资料并不全部为社会或全民所有;二是对于不属于全民所有制的集体劳动者和个体劳动者来说,他们并不能同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直接结合,但又同样是全民中的一分子.这也就是说,他们同全民所有制的关系,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全民所有制的一般成员同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的一般关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不是要恢复私有制。之所以要重建"个人"所有制,其根本目的在于恢复个人对自身自由劳动权利的占有与支配,而这只能在共同体即"联合起来的个体"中才能真正实现。因此,重建个人私有制的精神实质就是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并最终消灭所有制。  相似文献   

5.
一 中华民族是一个素以历史悠久、文化发达著称于世的民族。大约170万年前,我国便进入了人类社会的最初形态——原始社会。据《吕氏春秋·持君览》记载:“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无衣服、履带、宫室、畜积之便,无器械、舟车、城郭、险阻之备”。这里所描述的“太古”时代,就是人类第一个社会形态——原始社会。那时无阶级压迫,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当原始社会进入到一定阶段时,氏族制确立了。当氏族制发展至一定阶段时,若干互相通婚的氏族,组成部落。为了扩大奴隶、则富和领地,氏族部落之间发生频繁战争。在战争中一些利害与共的部落联合起来,结成部落联盟。参加联盟的各氏族部落首领,组成联盟议事会。由联盟议事会选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并决定重大事务。  相似文献   

6.
一、私有制是如何产生的? 私有制的产生过程是原始社会史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最初的私有制是对动产的私有,比如牲畜,个人劳动工具等等;但是这些物品是经过什么途径成为私有财产的,却有不同的解释。比较流行的一派意见认为,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分工的扩大,生产相对专门化,劳动生产率相应提高,剩余产品相对增加,于是产品的交换也发展起来。起初,氏族首领掌握氏族间的交换事务,但那时交换的产品归氏族所共有,并平均分配给氏族成员。到了后来,氏族首领利用职权把交换得来的集体财产变为私有,于是出现了私有财产。”氏族首领就是在私有观念的支配下,利用职权把公共财产据为己有,由此产生了私有财产。  相似文献   

7.
一、传统公有制模式及其缺陷 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概念,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经济制度安排。在生产关系体系中,所有制不仅决定了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劳动成果的分配方式,同时决定着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在内的整个生产过程。可以说,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的生产都是在一定的所有制制度框架内进行的。从经济制度来划分,人类社会中存在或面对两种所有制:公有制和私有制。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时,在不同场合提出过“社会占有”、“公共占有”、“集体占有”、“国家占有”等公有制概念,设想用来变革和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关系,使无产阶级从资本主义“人对人的统治”中解放出来。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选择最早的理论依据。 社会主义公有制从理论到实践,最终变成一种固定的制度模式经历了一个历史变迁过程。从苏联开始,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后都先后实行了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基本形式。这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建立和发展,使以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原话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共同  相似文献   

9.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资料 下列各题,各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C.资产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 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D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 A、生产工具B.劳动对象10.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是()。 C.生产方式D.生产资料A.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可以共同享有的民主 2私有制形成的标志是()。B.资产阶级享有的狭隘的民主 A.贫富分化B.共同劳动取代个体劳动C.全体公民都可以享有的民主 C.土地归个体家庭私有D交换的出现D.全人类普遍适用的民主 3奴隶社会形成的标志是()。11.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 A.私有制的产生B.阶级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家形成于何时,自古以来无定论。自《中国史稿》问世后,才定于夏代。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夏代的生产力并无重大变化,仍然使用以石器为主的原始工具,不能使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部落和父系家长制家庭公社解体,一夫一妻个体家庭无法成为生产、消费的社会基本单位,更不能使之贫富分化而形成阶级。这样,夏代既不是“按地区划分国民”,也没有建立“公共权力”机构。  相似文献   

11.
部落是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部落是在氏族组织的基础上,由若干个氏族组成的集团。氏族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结成的社会经济单位;部落则是由共同血缘的两个以上的氏族结合而成,有自己的地域、名称、方言、宗教和习惯。恩格斯指出:“氏族一...  相似文献   

12.
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战争发源于私有制,或说战争是私有制的产物。王恩荣在《南京社会科学》九三年第六期撰文对战争的起源作了新的探讨。文章说,战争不是起源于私有制和阶段,战争恰恰是私有制和阶级发生的重要原因。因为在人类进入文明阶段之前,在漫长的原始共产主义的整个进程中,一直存在着战争;战争造就了某些民族贵族;战争加速了私有财于产的形成。所以文章认为,考察人类文明时期所发生的战争地,用简单的私有制与阶级的  相似文献   

13.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制度的基础。土地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的生产资料,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则是生产关系的首要环节;因此,弄清楚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将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更清楚地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生产地位和生活情况。它也有助于我们对阶级斗争发展的规律,以及上层建筑的许多现象的认识。所谓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就是土地归谁所有的问题。有人认为土地是归皇帝或国家所有,这就是土地国有制;有人认为土地是归封建地主所有(也有人认为自耕农民也有一部分土地),这就是土地私有制,或地主土地所有制。近几年来,国有制和私有制的争论很热烈,现将争论的情况和问题综合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电大教材《中国古代史纲》(下)(李培浩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7月版)212页:“土地为,库伦(氏族)公有,牲畜为阿真勒(家庭)私有。”显然编者没有搞清楚“库伦”和“阿寅勒”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库伦”也叫“古列延”是蒙语“gureyen”的译音,本意为“圈子”并不是什么氏族,而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集体游牧方式;“阿寅勒”(ayil)在《元朝秘史》中释为“营”是一种在氏族社会解体过程中开始产生,到了阶级社会最后形成的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游牧形式,“库伦”与“阿寅勒”这两种不  相似文献   

15.
时至今日,一些人对股份制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仍存在误解,往往把股份制等同于私有制,把股份化等同于私有化。其实,私有制是所有制的一种类型,而股份制则是在一定所有制前提下的资本组织形式,是所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等归个人、阶级、集团或社会所有的制度,它是所有者对生产资料占有、使用、处置并获得收益等一系列经济权利和经济利益关系的总和。  相似文献   

16.
春秋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有的土地制度受到破坏,新兴的封建势力在夺取政权后,相继实行变法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允许“民得买卖土地”。从此,土地私有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 土地兼并现象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伴生物,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是土地兼并的根源。在封建社会,由于封建土地占有关系不固定,加之土地买卖盛行,必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存在的情况下, 无法克服的经济现象。 土地兼并现象是整个封建社会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兼并的势力主要有封建官吏、豪强地主和商人等。土…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归全社会的劳动者公有的所有制。它的特点是:第一,生产资料和产品不归剥削阶级所有,而归劳动者所有;第二,生产资料和产品不归劳动者个人私有,而归劳动者公共所有;第三,生产资料和产品不归一部分劳动者集体所有,而归社会上全体劳动者公共所有,即归一切体力劳动者以及一切和体力劳动者相近的、不剥削人的脑力劳动者公共所有。在这里,全体劳动者是一个所有者。单个劳动者,只有在全体劳动者这个整体中,才是生产资料和产品的所有者;仅仅作为个人,单个劳动者对全民财产是不能行使所有权的。  相似文献   

18.
商代在盘庚迁殷之前的农作制是生荒农作制;迁殷之后,生荒农作制向熟荒农作制过渡.西周的农作制是熟荒农作制.在这些农作制下都不可能产生直接生产者的小土地私有制.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施肥技术的进步,出现了“不易之地”即连种制,同时要求改变定期分配土地的制度,于是出现了“爱(辕)田制”.这样,直接生产者对土地的短期使用变为长期占有.商鞅“制辕田”并没有确立小土地私有制,但已出现私有因素.此后,私有性逐渐加强,大约到了战国末年形成了自耕农的小土地私有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真理与价值关系的探讨,分析了教育的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体的阶级社会里相分离的必然性,以及在我国现阶段教育双重价值的表现特点。论述了教育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最终趋于统一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个体经济是个体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依靠自己及其家属的劳动进行生产经营的经济形式。它是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发展和个体家庭形成而产生的一种私有制经济形式。它经历了迄今为止的几个社会形态,历经磨难,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体经济的命运如何,这足建立合理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需要正确回答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