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叙事学理论,从叙事特征角度阐释《社戏》所具有的因果的叙事思路、框架式的叙事结构、快慢结合的叙事方式、空间转换的叙事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外在构成的分析,向文本更深处漫溯,逐渐走进文本内里,进而更深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本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阅读过程即读者和作者基于文本的交流过程,是根据文本构建意义的过程。“叙事角度”是当代西方叙事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叙事学“既关心文本解读又关心文本的实际效果”。叙事视角分析能有效地提高对作品理解和提高审美鉴赏力,它为阅读文本指明了一个新的理解角度。将叙事角度分析运用于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文本表现手法所孕育的意义,有效理解文本的意义和作者的意图,会大大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学会批判的阅读。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部作家冯玉雷的《敦煌遗书》属于"当代敦煌文学文本",这个名称一方面从时间上和敦煌出土的古代文学文本有所区别;另一方面,在叙事方式上也区别于古代文本。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探讨《敦煌遗书》的独特叙事方式。一是叙事手法:用杂糅法叙述历史和神秘幻象;二是叙事视角:对传统观念的颠覆性。通过分析其叙事方式进而认识该文本叙事内容上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少数民族民间叙事长诗得以整理、出版的作品有近千部,为其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近四十年来,民间文学领域的学者们着重少数民族民间叙事长诗的文本研究。之后,随着西方理论的引入,学界借用口头诗学理论和表演理论进行本土化实践,使文本研究转向语境研究。加之学界对学科交叉研究方法的使用,少数民族民间叙事长诗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在搜集整理与理论探讨方面仍显不足。在新的语境下,少数民族民间叙事长诗研究的发展,需要更新田野观念,利用新的科学技术加强其搜集和整理;完善理论建构,拓深方法论的探讨;追踪学科前沿问题,把握发展契机,走口头叙事诗学的综合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近20年小说叙事中的少儿视角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一视角艺术的建构方式,并探讨它对于文本内容传达以及文本叙事形式突破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叙事判断与修辞性叙事理论的创建者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人文学科资深教授詹姆斯.费伦,他认为叙事判断对于修辞性的理解叙事至关重要,着重研究三种叙事判断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为分析文本和获得多角度的阐释提供有效方法。把此理论用于分析伊恩.麦克尤恩的短篇小说《蝴蝶》,分析作者在文本中的叙述技巧,探讨叙事判断在理解文本的伦理、美学意义的特殊功用。  相似文献   

7.
叙事在小说文本、广播剧、影视作品中始终以一种传统的线性连贯性的方式呈现,网络新介质的技术特性则为网络小说突破传统的叙事方式提供了条件.一种新的非线性多方聚谈的叙事方式在此得到了实现,并且也只有实现了这一新的叙事方式,才能说达到了网络小说本身.  相似文献   

8.
教育“叙事研究”是近几年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内兴起的一种研究方式,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对于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表面上。本文从“何为教育叙事研究”等五方面对这一概念做全面的阐述和反思,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师对这一新兴研究方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新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一个显著特征是对动物形象的大量借用,这一艺术手段既是对传统文学特别是民间口头文学的继承和发扬,也体现出作家在创作活动中对现代性的探索与实践自觉。本文试以几篇新时期维吾尔、哈萨克和柯尔克孜族的中短篇小说为文本,来分析动物形象在作品中所扮演的叙事角色及作者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0.
《简·爱》是一部揭示罗切斯特对伯莎、对阿黛勒、尤其是对她自己残忍行为的小说。本文拟从疯女人伯莎的复仇入手,从文本叙事策略的角度探讨伯莎复仇失败的深层原因,进而引出简·爱复仇韵高明之处,即借用文本的力量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The present theoretical paper presents a case for the use of narrative (i.e., fictional written text) in science education as a way of making science meaningful, relevant, and accessible to the public. Grounded in literature pointing to the value of narrative in supporting learning and the need to explore new modes of communicating scienc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otential of narrative in science education. More specifically, in this paper we explore the question: What is narrative and why might it be of value to science education? In answering this question we propose a view of narrative and its necessary components, which permits narrative a role in science education, and is, in fact,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is paper. Also, a range of examples of narrative text are offered in the paper to make the case for a representation of fictional narrative in science. In order to address questions connected with the use of narrative in science education, a research agenda based on perspectives of narrative implications for learning is framed.  相似文献   

12.
叙述性语篇是大学英语阅读中常见的语篇,主位推进模式分析有助于大学生快速把握该语篇的结构、大意、作者意图。本文用实例说明叙述性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主要是主位同一型,提出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位推进模式分析能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3.
叙事学中,"心理性"人物观与"功能性"人物观的矛盾由来已久,对二者背景的分析将触及深刻的文化神经.二者的分歧在于文本之叙事动力问题.性格逻辑对文本的驱动不过是一种表象,其力量正来自话语强制力的馈赠,这种复杂的理论调和对于解决现代叙事学中两种人物观的对立或许是一种出路.  相似文献   

14.
在租界化上海,很多现代作家的文本格调都呈现出一定的颓废气息,丁玲是其中之一。颓废可以指一个城市的外在形态,也可指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通过深入解读丁玲早期一些作品里的颓废叙事,以此来剖析在租界化上海语境下,丁玲早期作品中的颓废叙事所蕴藏的丰富内涵。颓废的外在形态主要从浮华上海的外表出发,从文本的直接表达与间接表达两个方面加以展开;颓废的内在特征主要以情与欲为中心,从作品中人物的生活方式与情感态度来解读;颓废的本质特征主要从作品主人公的人生态度出发,主要以人生孤独感与生命价值的虚无感为主。  相似文献   

15.
《老残游记》作为一个叙事文本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试以叙事学的视角,从其对古典章回体小说的承继、对西方小说叙事视角的借鉴以及在这两方面合力作用下的叙事结构的新变三个方面来论述《老残游记》的叙事特点,力图寻找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在具体文本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选用认知语言学的识解理论对《诗经·子衿》多个英译本进行分析,探讨译者主体性在翻译活动中所体现的差异和变化,用识解五要素诠释造成这些差异的认知规律与深层原因。研究发现:基于不同的辖域与背景知识,译者会选择不同的视角观察和描述同一事物或情景,且在描述事件时有详有略,并运用不同的突显构建情景,因此译者在翻译语言的认知加工过程中表现为对同一源文本有不同的解读和翻译。此结论进一步证实了认知语言学识解理论在典籍翻译中的解释力与可行性,同时有助于丰富认知翻译研究,以及补充和深化《诗经》的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17.
《金陵十三钗》的文本变异,主要表现在媒介载体、传播方式、体裁类型等方面的变化,对故事细节、叙事视角、人物角色、场景设置,乃至主题内涵做出一定程度地调整。总体上来看,这种修改提高了该作品的艺术水准、艺术影响力与市场知名度。值得注意的是,《金陵十三钗》的文本变异是文化消费市场的规律使然,但是,作品的基本价值取向在多次改写的过程中并不明确与突出,从而引发了多种阐释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以两个构思相近的文本——《果园城》和《小城畸人》为标本,切入中外"小城"文学实践中明显存在的"乌有乡"叙事模式,精细地探讨两部作品在呈示地域文化、塑造人物群像特别是文本构思和叙述技巧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周巧巧 《海外英语》2012,(11):208-209,227
女性一直是薇拉·凯瑟作品中永恒不变的话题。在其中篇小说《我的死对头》中,凯瑟塑造了麦拉·韩肖这一鲜活生动的女性形象,通过第一人称有限叙事将女主人公悲剧的一生娓娓道来。文章立足于文本,通过剖析文章所运用的独特的叙述策略,进而阐释女主人公人格中的矛盾对立,揭示理想和现实间的巨大差距,从而探究人物悲剧人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由于其表现的浓厚悲观色彩,学界普遍将《神秘的陌生人》与马克.吐温的早期作品区别对待。通过对小说的叙事逻辑、叙事时间、叙事距离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该小说作为叙事文本所存在的瑕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