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总体状况,并就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它是关系到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同时它也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从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入手,并对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从而提出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一些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浅析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然而我国城镇化在实施过程中受制度、法律、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影响,存在很多弊端。我国城市化发展已由20世纪80年代“积极发展小城镇”转移到20 世纪90年代至今大、中城市的建设,大、中城市的快速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更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障碍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影响其有效转移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而持续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后,中国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日显突出,如何合理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转移,成为理论界研究和讨论的一个热门课题。从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入手,阐明其产生转移的动力机制,进一步简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程及其对城市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最后分析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配套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过剩,既是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是社会潜在的不安定因素。从实践角度来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提高社会生产率,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恩施自治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文章结合恩施州实际情况和数据资料,分析了恩施州人口与劳动力现状,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流动.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后,中国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日显突出,如何合理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转移,成为理论界研究和讨论的一个热门课题。从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入手,阐明其产生转移的动力机制,进一步简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程及其对城市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最后分析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配套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提供了一条快捷而又廉价的道路。本文通过分析象山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与转移现状及存在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地阐明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对于象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合理解决转移过程中出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彭信芳 《软科学》1998,(4):30-31,3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到本世纪末能不能再增加500亿公斤粮食,上一个新台阶,农村小康能不能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影响着我国农业和社会发展,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原因及转移...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尽管农村剩余劳动力超量存在,但有些地区却出现“民工荒”。在对这一现状描述的基础上,借用托迭罗模型的成本收益视角分析阻碍转移的制度和政策因素是如何通过影响转移成本收益来影响农民决策的,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土地经营规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渝红  欧名豪 《资源科学》2009,31(2):310-316
文章从土地经营规模角度,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探讨适宜我国当前的农民收入增长途径。基于相关研究假设,提出本研究假说,采用1998年~2005年全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以数量经济模型为分析工具,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广义最小二乘法(GLS)进行统计检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认为:①土地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农民收入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替代效应体现土地的社会保障和失业保障功能,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前提下,与收入效应共同作用形成农户兼业化;②我国的人均土地经营规模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呈U型关系,土地经营规模过小或者是处于规模经营水平都可能使农民获得较高的人均纯收入。研究最后指出,从土地政策、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是实现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炜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4):135-135,37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劳动力的增长远远超过了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十分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应通过推进城市化进程,改革户籍制度,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来转变二元经济结构,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6.
孙宁 《科教文汇》2014,(24):219-22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乎农民增收,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存在的原因,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乎农民增收,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存在的原因,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外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以浙江绍兴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芳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0):125-126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以绍兴市外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绍兴地区转移为例,分析跨地区转移的基本现状及社会经济因素,从经济学分析外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绍兴转移的存在问题和主要制约因素,提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地区有序流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了争相讨论的话题,大量农村人口异地转移进入大中城市务工,这对城乡一体化建设和三农问题造成的种种弊端愈见明显,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无疑是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是经济发展战略选择错误的原因,也是制度禁锢的结果。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消除二元制度,建立有利于城乡融合的新制度。论文探讨了相关的四个主要制度改革,包括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劳动力市场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得出户籍制度改革应实施分类放开措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实施政府控制下的产权私有化政策、劳动力市场应在制度上全面规范、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当前的取向应首先做到保护农民工基本的工作权益和社会福利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