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歌是一种重要的民族音乐体裁,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经济、化、风俗、自然环境、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真实写照。民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个人的创作。近年来,许多音乐爱好甚至音乐工作对民歌产生了一些错误认识,主要表现在误认为具有民族风味的和用民族唱法演唱的歌曲就是民歌。判断一首歌曲是不是民歌,关键是要看这首歌曲是不是符合民歌的3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1,(76):157-159
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而在民间艺术产物中最不缺乏的就是以生活为蓝本的作品,可以说绝大多数的民间艺术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劳动人民丰富的精神财富。在众多民间艺术中,民歌极具民族文化色彩,甚至可以说独占鳌头,向世界传递了丰富多彩又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因此,作为华夏子孙,小学生们更应当努力学习民歌文化、了解民歌文化,在优美又朴实的民歌旋律中快乐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3.
<正>一、学习民歌的重要性1.以自身的传承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各个民族的歌曲中具备传承性和可读性的民歌,可以作为当前音乐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进行发展和传承。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增强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综合素养。2.树立学生多元化的音乐文化世界观,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学习和弘扬本民族的音乐文化,还可以帮助学生提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大物博,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更为别具一格。在各个地域形成了地域特色的音乐,这些音乐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演绎,最特别的是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歌。用西方钢琴形式解读地域民歌,为中西结合的音乐增添了一笔色彩。  相似文献   

5.
6.
民歌,即民间歌曲。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集体创作的,经过口口相传,并不断地加工演变的一种艺术形式。她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及思想感情,音乐语言凝练简明,音乐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纯真质朴。民歌具有很大的继承性,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精神特征,同时又最富有时代气息,是民族音乐艺术发展的根基。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冼  相似文献   

7.
朝鲜族,主要聚居在东北各省,其中的半数居住在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经济发达,文化普及,艺术繁荣,民间歌舞盛行,群众能歌善舞,音乐特富有民族色彩,歌词朴实淳厚,曲调优美丰富,情绪热烈欢快,结构完整匀称,主要伴奏乐器是伽椰琴。《道拉基》、《嗯嘿呀》等民歌最为著名。《红太阳照边疆》、《敬爱的周总理来过我们的家乡》、《我为革命放木排》以及《母亲留下的伽椰琴》等流传于全国的乐曲,就是采用朝鲜族音乐语言创作的歌曲。  相似文献   

8.
9.
课型:欣赏课 年级:高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欣赏丰富多彩、优美动听的汉族民歌,培养学生对民歌的热爱之情,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创新媒体应用、创优教学手段、创设学习活动、创生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适宜学唱民歌的情境,能够成功激活学生学习民歌的热情,促使学生并在不断学习感知体验之中自觉参与民歌文化传承行动,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浅谈加强我国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底蕴,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中国民乐在维也纳几度奏响,无数异国男女为之倾倒。但是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很多青少年却对民族音乐知之甚少。长此以往,他们的民族音乐意识将会逐渐淡化,这对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民族音乐发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充分利用学校这块实施美育的阵地,形成一套系统的、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音乐教育体系,教育青少年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他们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是摆在我们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迫在眉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课课皆育人     
刘改楠 《教育文汇》2011,(11):42-43
小学各科教学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教师教学时,不仅要充分挖掘和运用其中的教育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学生的课堂言行,让学生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不断地丰富思想道德情感。当然,教师不能脱离教学情境,孤立、人为、机械、生硬地进行教育,而要自然地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让教育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效。  相似文献   

13.
民歌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的重要途径,本文就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民歌欣赏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教材的编写中加大了民族音乐的比例,“学校的音乐应牢固地建立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一脉相承的汉族文化和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共同支撑着华夏文明的根基。因此.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突出民族音乐特色.“弘扬民族音乐”,促进教学,成为了各地区音乐教育的重心工作。  相似文献   

15.
会宁民歌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既有优美的旋律,又有美好的意境,如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会宁民歌与课文相协调、同步配乐朗诵会宁民歌,能够更贴切地理解课文意境、格调和旋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撒拉族民歌根据内容和音乐特点可分为玉尔(撒拉曲传统情歌)、花儿、宴席曲、哭婚调、劳动歌(号子)、小调、儿歌,其音乐在旋法、调式、演唱及节奏节拍等方面,显示出较强的艺术个性,这是构成撒拉族民歌音乐特征的重要因素。本文拟从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丰富多样的体裁形式及深厚的音乐文化内涵几方面,论述撒拉族民歌的多元文化特点和独特的音乐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满族民歌在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民歌中占有一定地位,反映了满族人骁勇尚武、粗犷刚健、进取乐迁的精神,以及海纳百川、豁达淡泊、善于学习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也展现了白山黑水的地理、气候风貌,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18.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目前已成为国际音乐教育的主流,在我国的音乐新课程中也体现了这一主流思想。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有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在我国目前的中小学音乐课程中都相应地增加了世界民族音乐的内容,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及实现“教育要面向世界”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高师开设“世界民族音乐”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把音乐教材的内容分为四个教学领域,即音乐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化。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新课程标准对音乐教材进行了整合,其育人目标强调审美素养。提倡尝试音乐创作,要求了解音乐艺术。  相似文献   

20.
学习民族音乐,不仅是弘扬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需要,也是进行民族自豪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这是一个永恒的教育主题。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精髓就是民族音乐教育观。新课标中把弘扬民族音乐作为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把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笔者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育,取得了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