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活动中的学生主体地位被"学习主体"角色所遮蔽。澄明学生的"知识主体"角色将还原学生在知识活动中的本体地位,其双重解放诉求则为学生开启了一条通往深度解放的自我救赎之路。与此同时,学生在社会中的地位变革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角色变化为实现主体角色转换提供了现实条件,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成果则进一步确认了学生的知识主体角色。目前,国外已经发展起了"学生表达"与"学生作为研究者"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这为实现学生的主体角色转换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如何落实"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理念,让阅读教学更有效率?一、引导学生成为文本真正的"阅读者";二、引导学生成为情感的"体验者";三、引导学生成为奥妙的探索者,如此,阅读教学才能"起真效""见成效""有实效"。总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与提高,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从近现代哲学家对西方传统思想中对"主体"概念的诠释与消解入手,如康德的认识论主体到黑格尔的存在论主体,再到马克思把主体把握为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强调劳动在里面所起的决定作用,在此基础上指出高职思政课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理念的几个误区,即与历史脱节、与社会脱钩、与劳动脱离,最后提出必须诠释历史、融入社会和强化劳动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钱海如 《化学教与学》2015,(2):24-26,53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主体参与对达成教学活动的目标起关键作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要设法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来,努力追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成功。采取以下策略:以问题情景引导主体参与,以探究实验落实主体参与,以动态生成激发主体参与,以合作学习促进主体参与,以有效练习强化主体参与,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同时,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改革的步步深入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也就是说,要使每一位教师都树立起"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把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把学生中存在的"要我学"的思想变为"我要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以学生为主体"的解读,提出了"双主体"的英语教学,即从学的层面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教的层面而言,教师是教的主体,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我国学生主体研究的演进历程大致可分为“学生主体”命题的确立、学生主体理论的形成和“学生主体”的原则化三个阶段。这一演进历程不仅是“学生主体”由感性直观到理性抽象再到更加抽象的发展过程,而且是学生主体研究不断克服两种极端倾向的矛盾,但始终未能逃离左右摇摆规律的过程。当前,我国学生主体研究需要突破哲学研究的范畴,建立起教育学研究的体系;回归、深化对学生主体性的研究,完善学生主体理论;克服理想化倾向,现实地、具体地去理解学生主体。  相似文献   

8.
教育主体评议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教育主体的认识是教育理论的基本同题,重新认识教育主体意义深远.以往对教育主体的认识,有"教师主体论"、"学生主体论"、"教师主导一学生主体论"和"双主体论"等.在分析上述理论基础上,本文提出"主体‘一体两面'论".在同一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主体,它具有"一体两面"的结构,体现"互主体性模式".教育质量的前提就是调动"两面"的积极性,其基础是创设民主与平等、交流与理解、自由与宽容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英语作为"教育面向世界"的重要学科,在新形势下它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习的内因,它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掌握科学知识的可能和限度.教师的教只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主体间性视野下的师生关系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教育界关于师生关系的认识局限于主体性框架中,无法走出"主客体二元对立"的误区.作为现代西方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主体间性教育提出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两者构成了"主体一主体"或"主体-中介-主体"模式,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对传统师生关系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11.
外语教学实践中的主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参与教学活动并对教学效果起重要作用的主要结构要素与要素结构。俄语活动教学法以"活动"为中心,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建构活动教学法,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牢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社会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只有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理据,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探寻科学合理的路径,才能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提高俄语课教学效度,促进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主体"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以主体与主体之间双向平等的交流互动来实现教学目的。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完善考核机制等途径来构建"双主体"教学模式,是破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法律关系上讲,主体就是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权利与主体是不可分割的,没有权利,就意味着主体地位的丧失和消解。因此,我们要使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真正居于主体地位,就必须树立起学生是享有学习权利的权利主体的意识,教学中必须时时处处都坚持尊重学生的各种学习权利。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简要概述"学生主体"含义的基础上,结合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际,分别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前提、基础、保证、关键环节和最高境界几个方面,深入探析了"学生主体"的教学意义,以期对加深人们关于"学生主体"概念的认识与理解,更好发挥"学生主体"的教学实践指导作用与意义,促进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两个字拆开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可见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是师生教学的互动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体育与健康标准>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就是"皇帝",能够为所欲为.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模式不要走入"放羊"式教学的误区,兴趣教学应与基本身体素质教学并重,传统达标也要与专项考试成绩并重.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讨论当代大学生主体性缺失问题时,往往将其归咎于学生"主体权利"的丧失.而当我们将主体构建问题置于质量管理视角下,通过讨论"学校--学生""学生--社会(雇主)""学校--社会(雇主)"3对关系以及分析学生在这3对关系中分别承担的"消费者""商品提供者"和"商品"3种角色扮演的情况时,我们可以发现,主体性构建的关键不在"主体权利",而更在于"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18.
大学章程制定权实质是大学自治权的核心,在法治原则下,其来源于法律的授予。法律授予制定权的对象为制定主体,制定主体中真正起作用的是行使审议和表决通过权的决策主体,行使其他权利的则为影响主体。域内外各地区有关大学章程制定主体的实践表明,制定主体一般为大学各方利益主体的联合大会。区分大学成立前后的情况,大学成立前的章程制定主体应当是由举办者或其代理人/代表以及其他相关利益主体代表组成的机构;大学成立后行使章程制定权的内部权力机构应当由举办者或其代理人/代表、教职工代表(其中校长是当然成员)和学生代表构成,可以统称为"制定代表联合大会"。  相似文献   

19.
杨漾 《教育教学论坛》2014,(12):149-150
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是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果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培养"四有"新人,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性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理念成为讨论的热门话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并且二者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本文论述了在教学活动中"双主体"存在的必然性,教师、学生"双主体"的互动关系,以及"双主体"的互动与提高教学效益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