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学生阅读能力不强、阅读题目失分较多这一现象。有人搬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只是让学生多读文章,多做题。这些做法多停留在教学的外在形式上,侧重教与学的步骤和方法。而学生的读的思维过程却被忽略了。语文新课标规定:“在阅读与鉴赏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一、变换句式:保留内容,改换形式,在备考训练中辐射阅读领域 现代文阅读的选择题中,为考查考生以自己的认知积累为依托,准确获取文章中的新鲜信息的能力,在设置选项时往往对文本语句做出带有某种特定目的的转换.这种对不同语句的理解、比较、判断,实际也是对变换句式能力的考查。只是,在阅读中是较为单一的考查语文吸纳能力,在语言表达的变换句式中兼顾考查语文的吸纳和释放能力,综合性更强罢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大杂烩似的讲”的模式成了语文课堂教学千夫所指的“反面教材”,使许多语文教师对“讲”讳莫如深。“烩讲”与“讳讲”都只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外在形式,学生的主体活动,不仅是动口动手,更有动脑动心,教师会讲,讲到学生的动心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一定会想:语文作业有什么丰富多彩的,只不过就是“读读”、“写写”、“背背”罢了。刚走上教学工作岗位时,我也是这样给学生留作业的。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读读”、“写写”、“背背”这些常规作业形式,有些太单一,学生有时会感到枯燥乏味,作业质量不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也不大。后来,经过摸索,我发现,除了这些常规作业形式,语文作业还应有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20 0 0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所要求的“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 ,指的是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最恰当的句子结构形式或者根据表达的需要按照规定的句式进行交际与交流的一种言语能力。句子是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同一个意思 ,不同的思想感情固然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 ,即使意思基本上相同 ,只是语气和重点不同 ,也往往可以选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句式不同 ,作用不同 ,表达效果也不同。高考语文考纲中明确规定要能够“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就是要求能够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同义句式(表达相同意思而又有细微差别的不同句子 …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良好的语言修养和语言艺术是教师必备的条件,是教师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文教师而言,教学语言不只是口头表达能力和技巧的问题,还是知识总量、应变智慧、道德修养及外在的表现.可见,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规律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怎样在语文课堂中呈现艺术美的语言呢?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听、说、读、写宜并重。”作文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作文训练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且是一种严格的思维训练,即是对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的综合训练。而“写作关”又一直是学生面临的一道难关。许多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头疼,题目一出来,往往感到无处着笔。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通常是教师指导方法欠妥,不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总是强迫学生作文,从而造成了学生写上的“恐慌症”。  相似文献   

8.
法国和中国一样要写高考作文,只是中国是语文作文,而法国是哲学作文。当去年中国学生在为“捧了一跤”、“有句话常挂在嘴边”、“提篮春光看妈妈”等题目信笔发挥的时候,法国学生则面对着”若有所悟是否就是对于思想桎梏的解脱?”、“艺术品是否与其他物品一样属于现实矿、“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比较有什么意义?”这样的题目陷入冥思苦想。  相似文献   

9.
孙树元 《现代语文》2006,(1):110-111
高考语文试卷第六大题——语言表达题,向来是命题人殚精竭虑、精心设计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已经被人们誉为创新的“试验田”,每年都会出现一些颇具特色的题目,亮点不断闪现。2004年全国高考的一大亮点就是十五套考题中有七套考到了“对联”——不得不令语文老师重新审视中华民族文化中独有的这种艺术形式。沿着这一命题思想,2005年各省自主命题,创新题目一个个闪亮登场,煞是好看!“语言运用”这一部分涉及到的主要题型见下表图示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语文素质的提高又是多种构成因素的统—体,“说话”就是这些因素之间的交汇点。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如今,适逢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进行教育改革的大好时机,不少教师紧跟时代步伐,刻苦钻研,为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而努力。我们语文教师也不例外。语文素质的提高不外乎是从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开始,要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复述就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什么是复述?简单来说,就是在老师讲完课文之后,由学生扔开课本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内容重述一遍。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复述形式,不仅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他们理解记忆课文内容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给予他们说话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我从不反对一些名师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后,给“语文”二字加个定语,强调也好,凸显也罢,但决不能因为“风格的锻铸”而忘却“语文的根本”。换言之,无论语文课的外在形式发生怎样的变化,都必须完成自己的“独担之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实,语文课就是语文课,只要我们吃透课改的精神实质,牢牢地把握语文课程的特点,遵循语文“教”与“学”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以往每年高考过后,只要留心刊登于各家报刊语文老师们撰写的文章,其中一条重要内容,就是对命题方式、标准答案等的争鸣与反思,而且确也谈出不少真知灼见来。首先这里面存在着“见仁见智”的问题。命题者只是从自己角度出发,去设置题目和确定答案;而做题者站在不同角度,就极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答案来。孰是孰非?不好评说。不可否认,近年语文高考命题中确实出现一些“怪现象”,试题中测试语文水平的题目变少了,所谓标准化试题并不能考察学生阅读思维过程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语文标准》强调:“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小学生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标志,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小学作文教学要彻底改变要求较高、条条框框较多、内容重复、形式格式化的现状,使学生作文具有生活的气息、鲜明的时代感、少年的个性,真正体现“我叙我事,我写我心,我说我话,我抒我情”,就要从题目、内容、形式、评价等方面开放小学生作文训练。怎样开放小学生作文训练呢?一、题目开放小学作文训练要改变目前全班学生写一个题目、题目只围绕人和事机械重复、缺乏鲜活感的状况。小学生…  相似文献   

15.
语文高考试题中的语言表达题,是每年高考出花样的题目,被称之为高考改革的一块“试验田”;也是最能体现高考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的题目,因此,它被我们语文老师和高三学生所看重,不惜花大量时间演练。而作文题,是所有高考试题中赋分最多的一题,  相似文献   

16.
语文知识的学习环境不能仅仅是课堂与学校。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需要学生参与的活动有很多,事实上就是学生经常参与“听、读、说、写”这些活动,也只是“总论”。“听、读、说、写”这些活动中也是精彩纷呈的,而这些形式都可以成为作业形式。这些作业形式显然会比传统的作业形式要受欢迎得多,本文就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听、读是吸纳,说、写是释放。要想达到释放的目的,必须重视吸纳能力的培养。而要想培养学生的吸纳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是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汪帆 《小学语文》2022,(10):61-64
口头作业是书面作业的延伸,是训练学生思维和培养语言能力的“金钥匙”。作为一、二年级语文作业重要形式的口头作业在具体落实中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甚至无效化的问题。为了有效落实口头作业,教师要从优化口头作业的设计、强化口头作业的辅导、细化口头作业的反馈三方面入手,关注学生的动态变化,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综合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9.
当下的语文课的课堂教学往往热热闹闹,但只是注重形式,而不讲究实效。的确,语文教学并不简单,但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把语文教得复杂,而是要努力追求用最简约的方法和手段,引领学生走近复杂丰富的语文,让学生学得轻松、扎实,不再视语文学习为畏途。如何让语文课堂从繁复走向简约,清朗起来,达到孙双金老师所说:“简约课堂不是简单课堂!它是外在形式简单,而内在思想丰盈;它是教师教得简单,而学生学得丰富的教学。”的教学境界呢?笔者在教学中思考并实践着。  相似文献   

20.
潘慧 《陕西教育》2008,(9):60-60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更新教学理念,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语文教学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素质是多种构成因素的统一体,“说话”是各种因素之间的交汇点,是大纲所要求的听、说、读、写诸方面能力的综合运用。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略谈点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