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由于传统高等教育体制的行政“惯性”以及评估制度本身还很不完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在实践中常常表现为与现代大学制度的背离与冲突,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既不能有效维护高校应有的自主权与学术自由,也不能有效引导高校自律和承担责任,评估只是政府基于自身需求关切的评估.而忽视了对高等教育多元主体利益的诉求。(1)高等教育评估的行政性干预了高校应有的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是管制主义体制下的产物,过于关注政府权益而忽视了高校的利益诉求,从而衍生出了不少弊端与问题,如评估的缘起,评估主体与评估客体之间体制问题导致评估的"寻租"现象,评估机构与高校之间、高校与高校之间的不完全信息博弈。  相似文献   

3.
评估在即     
前不久正式启动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有条颇为引人注目的措施是"实行以五年为一周期的全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有专家评论说,建立有效、合理的高等教育评估系统,是保证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已启动五年多的高校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据悉也正酝酿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年内将对部分试点高校进行试评估.至于"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教育部继前年进行中期评估后,也已经决定按原计划于明年进行项目终结性评估.  相似文献   

4.
现代大学制度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是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在价值取向以及制度主体等方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但由于传统高等教育体制的行政"惯性"以及评估制度本身还很不健全,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在实践中常常表现为与现代大学制度的背离与冲突。当务之急是要通过正确定位政府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职能、建立内外结合的评估机制以及加强中介评估机构建设等途径,推进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张新亚 《江苏高教》2012,(3):57-58,61
文章从新公共管理视角考察了西方高校管理体制的变革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意义,并从"创业型"大学建设与管理、学生评估与制度评估体系的建设以及"后合并"时期的高校"文化统一体"建设等方面,论析了我国高教管理体制的一些"修缮"举措。  相似文献   

6.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强化高等教育评估工作、完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为例,重点分析了高校评估与质量保障的政府宏观引导及高校内部平台的搭建。在深入挖掘相关政策制度和特色举措的基础上,以期对我国高校评估与质量保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学位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对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的定位上存在误区,使得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制度还不能真正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成人高等教育的"高等性"和"成人性"属性,从教育性、学术性、职业性和类型上重新定位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学位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学自我评估的价值、特征及实施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以高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与评估、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控和国际评估为主要内容的评估制度"。可以说,"五位一体"评估制度安排,是中国高等教育评估进程中的重大创新,特别是将自我评估制度置于首要和基础地位,更是难能可贵,标志着我国对教学评估本质认识的深化,必将对  相似文献   

9.
构建基于管理质量的高校评估长效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构建自我评估长效机制是适应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评估制度常态化的需要。构建以管理质量评估为着力点的监控模式不仅有利于高校评估工作的公正性、权威性,而且还可以实现与政府评估的有效对接。相互督促的管理质量工作体系和动态化的质量信息采集系统是构建高校评估长效机制的重要保证,而校本特色的质量文化则是高校质量保证长效机制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2014年1月,国家重点学科审批制度被取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重点学科历经三次评选,有效地增强了高校的竞争理念,提升了高校的办学水平,促进了学科的合理布局。但其精英化的评审理念、单一化的指标要求以及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已经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要求。因此,高校学科建设应遵循一种可能的建设路径,即从"指定指标"到"协商指标",从"单一评估"到"多元评估",从"结果公示"到"全程透明",从"政策他律"走向"高校自律"。  相似文献   

11.
美国高校终身教职后评估是终身教职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美国高等教育面对新公共管理运动与高等教育问责制的双重压力所做出的现实选择,为美国高校的卓越发展提供了有效助力。基于对美国9所一流研究型大学终身教职后评估制度的探析发现:其文本内容可概括为评估目的、主体、内容、方法、结果应用以及客体保障六个方面,呈现出政府、管理与学术三种制度逻辑相互交织的复杂图景。系统研究美国高校终身教职后评估制度的实施路径及其蕴含的逻辑可以为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中聘后考核管理机制的完善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善治视野里的高校教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边是高度肯定,强调建立高校教学评估制度是新形势下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监控体系的必要措施,认为现行的高校教学评估"意义重大成绩显著";一边却是尖锐批评,指责高校教学评估带来"造假"、"贿赂"等负面后果,甚至主张终结"高校评估".  相似文献   

13.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性转型是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实现高等教育错位发展与良性竞争的重要战略举措。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作为转型主体,应深化理论认知、找准转型定位、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狠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为转型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则须进一步完善相关体制机制,落实高校分类管理制度、健全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育机制与转型评估制度等,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实践创建完备的转型环境与条件。  相似文献   

14.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面对国际、国内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地方高校治理中迫切需要更加紧密的高校与社会关系,高校和社会对互动的诉求也日益增强。高等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引发的主要任务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与部属高校相比,是否具备吸收社会资源有效参与治理的能力是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所在,社会参与地方高校治理的发展决策支持、产学研用合作、科教协同育人、质量监督评估和高校社会捐赠等路径优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时代,亟须全面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改革,进一步更新理念、重构关系、型塑主体和完善制度,全面优化地方高校治理社会参与的基本路径,助力政府依法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有序参与、各方合力推进的格局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5.
建立健全校内成人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既是国家成人高等教育评估工作的基础,也是高校提高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管理手段。以浙江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评估为个案,探索新时期成人高等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着深层次的变革,使高校对社会的教育贡献度有了新的更高要求,而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突出的引导和激励功能,从政策引领、专业指导和综合服务等多个方面引导高校实现其服务国家战略的核心价值。文章在回顾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发展历程和实现路径的基础上,阐述了审核评估的特点与内涵,并以审核评估为例分析了教育评估通过引导高校合理确定目标定位、优化资源配置、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和密切联系社会等方面促进高校提升办学质量,推动内涵发展的主要表现,并从完善教育评估工作,建立学校自我评估制度和树立高校职能协调发展的价值导向等三个方面展望了高等教育评估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改革顶层设计首要目的是进一步明确政府与高校间的关系,在注重强化政府作为战略统筹者的地位、依法合理运用如规划和评估等各种有效政策工具的同时,弱化其对高校过多的行政干预的角色,为高校释放出最大的自主空间,鼓励高校依照章程开展"摸着石头过河"的多样化探索与创新。概言之,当下中国高等教育宏观改革的基本取向为:宏观政府层面的顶层设计与微观层面高校"摸着石头过河"的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产学研结合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根本途径,制约产学研结合的主要症结是高校与科研院所、生产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制度联结。面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社会期望与社会问责,高校迫切需要顺应"校所企合作"诉求,创新产学研结合制度,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技术支撑。常州科教城探索形成的产学研结合"常州模式",为高校创新"校所企合作"机制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现代大学章程建设和高校评估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大学正步入“宪章”时代, 大学章程建设进入加速阶段。在大学章程建设的背景下,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和模式需要改革创新。 尊重大学章程的“宪章”特征可成为高校评估改革的合法依据,叩问大学章程建设是否科学是否得 到有效贯彻将成为高校办学评估之核心与重点。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部组织的两轮评估交替之际,站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大众化发展的角度,结合公办和民办高校评估的实际,对高校教学评估制度尤其是民办高校评估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提出了构建以政府行政评估为主导、社会评估为主体、高校自我约束"三维一体"的教育质量监测和保证体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