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中存在一点瑕疵,那就是第一部分第 2题第④小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   考生凭感觉也许能答出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这也正是标准答案所指 ),但细细思之又觉不妥。"此事古难全"从字面解释应是"这种事 (或情况 )从古就难以两全",这时如果把"此事"换成"标准答案"则成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事从古就难以两全",意思糅合,不伦不类,显然不妥。   "此"为代词,从语法上看一般指代的是它前边的内容。出题者也许正囿于此,但这次却被古人开了…  相似文献   

2.
"不要与社会不良青少年或职高生混在一起,以防上当受骗或被欺负。"这句话出现在日前浙江省某中学德育处发给学生家长的一则温馨提醒的短信中。该事件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学校随后就此事发表了公开道歉声明,并放低姿态请求谅解。尽管如此,依然难以平复许多人内心的"愤慨"。  相似文献   

3.
据说,原先在各个足球赛场里专门来用"牛逼""傻逼"喝彩或喝倒彩的年轻球迷,组织了一个"京骂联盟",最近,这个联盟的头头被北京市公安局以有流氓行为而被行政拘留了.此事掀起了轩然大波,香港凤凰卫视也在名牌栏目《时事辩论会》展开了辩论.……  相似文献   

4.
周昭王南征.前人及时贤多有论及,但涉及昭王南征的对象、目的、线路等诸问题,则多有歧异,故不得不辩。本文结合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物,尤其是青铜器铭文,对昭王南征作一简单辨析。本文认为,周昭王南征的对象是周初溃逃江南的殷民旧族,南征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江南的铜锡,南征的线路则渡汉水击荆楚,沿颍水、汝水而下伐虎方。  相似文献   

5.
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发动的东征和南征,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件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前者消灭了陈炯明叛逆集团,后者摧毁了邓本殷反动联军,同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南征与东征既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也有自身的特点。一、逐鹿千里,南征军征战近半个广东。邓本殷原来只盘踞在琼崖,1923年为了策应陈炯明的反革命叛乱以及扩大自己的地盘,便率军渡过琼州海峡,涉足雷州半岛。由于得到高州善后处长吕春荣、雷州善后处长陈学谈以及申葆藩、黄志桓等老  相似文献   

6.
马援南征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事件。南征过程形成了相应的政治文化,通过审视马援将军在南征过程中的政治主张,可以全面地了解东汉时期国家在边疆地区实行行政改革和民族团结政策,有助于推进东汉时期我国南部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有一次,年轻的婆罗门乌坦卡因为从艺的师父要出门旅行去,被吩咐留守家中。在留守期间,师父的妻子叫他为她做贴身的服务,他以"师父没有吩咐我做这样的事"为理由,而拒绝了她。师父的妻子为此事而怀恨在心,当乌坦卡修行期满后,恭问师父要奉上什么谢礼时,他得到一个难题,就是受命去  相似文献   

8.
"中国商业服务业最缺的还是人才!"这是中国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培训部部长刘南征在接受《教育与职业》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说的第一句话.  相似文献   

9.
建武十六年(40年),交阯雒将女子徵側等起兵反叛,汉光武帝派遣马援平叛。依据对史料的整理与分析,可确定马援得到南征命令的地点在皖城。  相似文献   

10.
马援南征是南方民族史上之大事,枳地虽非马援南征的主战场,但却是其极为重要的用兵之途,故在枳地存在着极为众多的有关马援南征的遗迹、逸闻等史迹,对枳地文化的生成和建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跳高运动员的主观状态、客观因素、教练员的焦虑问题三个方面对背越式跳高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恐惧心理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克服方法和建议,为背越式跳高理论和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和谐与竞争是一体的两面,二的对立统一体现为和的境界。因而,和并不排除“争”,但也应包涵“让”。有竞争的和谐一方面以竞争与礼让的统一形成和谐竞争(即合理竞争)的良性活力机制,同时又强调义与利的统一、战胜竞争与战胜自我的统一,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实现共同发展,这便是积极的、正确的竞争观,中国特色的竞争观。  相似文献   

13.
从后殖民主义角度看,英国海洋文学中的殖民地意象可以得到全新的阐释,文学文本中它表现出多元性:探险的目的地、财富的映射物、殖民征服、宗教教化等等。文学家不觉中成为政治的传声筒,为殖民主义摇旗呐喊,助推英帝国的殖民扩张政策与海上霸权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新石器时代晚期,部落间征战频繁,玉器上二元对立纹饰呈多样化表现,纹饰内容多为征服部落与被征服部落的图腾形象。殷商时期,二元对立观念依然存在,但是由于统治者对权利的重视,商人不以自己的图腾为征服形象而借用夏代的图腾为征服者形象。西周时期,周公提出以“德”治国,不再提倡征服,所有部落均有生存的权利,表现在玉器上的二元对立纹饰开始淡化。春秋之后,二元对立纹饰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5.
《阿凡达》在其商业运作的框架内成功地再现出,在人类历史与现实中,征服自然与征服弱势民族具有相同的强盗逻辑和帝国性质,因此这是一个典型的反生态帝国主义的电影文本。该故事是对资本主义逻辑上升至帝国性之后,在时间上延伸至当代,在空间上延伸至外太空的揭露。阿凡达的形象也许为人类文明走出生态帝国主义的倨傲和文明的困境提供了一种建设性的可能:既是自然与人的使者,也是资本/帝国主义的终结者。  相似文献   

16.
洪武平滇战事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下曲靖"克昆明"平大理",还包括洪武十五年(1382年)二月颁平云南诏之后至十七年(1384年)三月傅友德等班师回京的时间里,所发生的"乌部"之役与"两广(广西、广南二府)"之役等.颁诏前战事以征伐为主,颁诏后以平叛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无论是在打天下时还是统治天下时,在用人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一、广纳贤良,云集英才;二、扬长避短,量才用人;三、恢宏大度,唯才是举。对东汉初期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非典"时期民众社会心理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问卷调查,对长沙、北京两地民众在“非典”时期的一般社会心理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为战胜“非典”的舆论导向和领导决策提供了相应的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演讲是一门科学,它以感染和征服听众为出发点和归宿;演讲具有适听性的特征;演讲的构成要素和表达形式与其特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东北地区是清代满族的发祥地,是外国列强激烈争夺的地区。件随帝国主义对东北地区侵略的不断加深,东北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涌现出了许多革命人物,这些革命人物在类型上以军事人才为主体,文章对这种人才结构的成因及产生的影响做了简要分析,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东北近代史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