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的第二故乡在鱼米之乡苏州,我从江西老家来到苏州之后,感到最奇怪的是苏州人一早起来,就捧了茶壶拼命地喝茶。我的父亲也入乡随俗,每天菜场早市一结束就去茶馆,连我这个小小的“新苏州人”,在假日里也随父亲去喝上几口清香的碧螺春。  相似文献   

2.
2001年10月30日的上午,带着满脑子偏见的我走进了苏州拙政园。所谓偏见是指我对苏州园林的一种没有来由的轻视,那是一种近乎于狐狸对葡萄的复杂感情。临行前,一个朋友大模大样地对我说,苏州可去可不去,人造的东西太多,都是假的。我听他这么说,鼻子就皱成一团:索性我就不去苏州了。我多自然啊!我多质朴啊!我多那什么呀!我怎么能去那种小情小调贼他妈能装的地方呢?可是同行四人,我岂能耍单儿?嗨!不去拙政园不知道什么是精美!不去拙政园,不知道什么是雅致!不去拙政园,不知道苏州人的文化底蕴。拙政园位于苏州东北街,居苏州现存60多处古典园林之…  相似文献   

3.
又回母校     
无论何人,当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时,第一不能忘的是母亲,第二不能忘的就该是母校了。50年代,我在苏州读高中。因此,当去年11月中旬有机会到苏州参加中国散文学会召开的笔会时,我就想抽时间回母校去看看。但笔会的日程安排得很满,白天竟找不出一点空隙。16日下午,会议组织大家去游览“虎丘”和“拙政园”,临上车时,我想何不放弃重游姑苏名胜的机会,回一趟母校呢?本来,我的同班同学陈兆立在母校当副校长,我是应该在去之前先与他通个电话,约定好了再动身的。但为了争取时间,就只得当一回不速之客了。 母校是一所有着千年传统、…  相似文献   

4.
苏州呓语     
案前摆放着几张苏州门券,心底幻想着我还会再去苏州,因为苏州的样子时常牵引我,如一首诗优柔但深刻。我乘坐从南京开往上海的列车,快到时在列车上看到不远处的虎丘塔。不巍峨,不端庄,但丰华。苏州一下子裸露在我的面前,苏州就是苏州的样子,别的城市不可能替代,城市的风格会永远浸入它的骨髓。我如一位诗人一样进入苏北平原,过安徽,越长江,进入苏南腹地。我为苏州而来,为江南民居而来。夜晚我住入一家较清净的旅馆,住宿费极低,只有20元。与我同住的是位打工者,他在一家集装箱制造公司打工,他曾去上海打工7年。他跟我聊了…  相似文献   

5.
人生犹如考场,要经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考试,若想在每次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武器只有一个:勤奋。我在小学二年级时就开始写日记了。我总觉得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等着人去写出来。关键是要用“心”去体察,用“勤”去抒发。上初中时的一年暑假,我们去苏州游览。  相似文献   

6.
《早期教育》2001,(4):18-19
网师园很小,但小巧玲珑,苏州人都喜欢去那里游玩。网师园中的每一处风景.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像园中的“涵碧泉”.传说有一年苏州发生旱灾.一条乌龙用夜明珠变成了清清的泉水,才帮助苏州解除了干旱。而当你看见园中的灵碧石时,人们又会告诉你,这是从前一位苏州的大画家做梦时梦见仙女送给他的一件宝贝砚台。  相似文献   

7.
解读苏州话     
苏州话的“糯”是出了名的。同样一个“不”字,北方人说起来很是干脆,而苏州人讲起来是“勿要”。这样东西好吃,苏州人就说“好吃是好吃得来”,听起来就非常的柔软和好听。为何苏州话软?主要是苏州话里极少有卷舌音,不必卷起舌头说话。苏州话虽然音调较软,但好多话说起来辨音不准,苏州话里赵与曹同音,孙与申同音,李与吕同音,周与邹同音,吴与何、王与黄同音,因此苏州人提到自己的姓,多半要说明字形,如“草头黄,三划王,走肖赵,曲日曹,口天吴,古月胡”等,否则苏州人自己也搞不清楚。苏州话里有许多用词,喜欢重叠,这一方…  相似文献   

8.
余秋雨的散文开头往往出手不凡,《白发苏州》就是一例。一开始,作家就把苏州置于世界大背景下去对比。先是跟美国比。美国才200年国庆,居然庆祝得辉煌壮丽。再跟澳大利亚比。澳大利亚也是200年国庆,热火朝天得千帆竞发。苏州可是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城,2500:200.“让人  相似文献   

9.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倘若你去过苏州,我想你一定会被苏州的美丽五色所吸引,并为之日连忘返。例如:苏州的四大园林,是享有盛誉的,它们以各自的姿态展现在你眼前,令你目不暇接。不过,不管园林的景色如何优美,最能引起你注意的应是——苏州刺绣。刺绣,号称“江南一绝”,可以说是我们苏州的一大象征。苏州因刺绣而驰名中外。苏绣,从古流传至今,花样繁多,做工精细,是一种艺术性很强的技艺,也是人们勤劳、智慧的结晶。苏绣的形式是千变万化的。从刺绣的面来说,有单面绣和双面绣之分。所谓单面绣,就是指在绣的那块布…  相似文献   

10.
正"大隐隐于市",就如同苏州耦园,隐居在古城的寻常巷陌之中,淡定从容地经历着世事沧桑。今天,吴老师就带同学们去这看似平常的苏州小巷,拜望一下这个诗书风雅、身世不凡的"隐士"吧。诗人戴望舒有这样一句诗:"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  相似文献   

11.
再登滕王阁     
我去过滕王阁三次,自然没少享受“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景象。有一回,同游者中有一个与苏州亲戚同来的外国女孩,大概是因为喝过苏州的水吧,女孩马虎的中文竟带有吴侬软语的细腻。她对中国文化颇为好奇,这让我尤为满意。  相似文献   

12.
读《苏州园林》之后,我真想见识一下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感悟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这次学校组织我们去苏州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为大家创造了拓宽视野、增长知识的好机会。然而我囊中羞涩,难以应付此项开支。我深知母亲长年生病,全家就靠父亲务农支撑门面,能供我上学已十分不易,我又怎能开口向父亲讨钱?我只得把去苏州的强烈欲望深深地埋在心底里。也许是我愁形于色,也许是父亲明了女儿内心的苦楚,傍晚回家他从衣袋里摸出了100元钱递给我:“去吧,孩子!东宅的小芹告诉我你们要去苏州,难得的机会不要错过,钱我自有办法。”我用颤抖的手接下了…  相似文献   

13.
徐黎  徐燕萍 《江苏教育》2007,(12):42-43
一、情境创设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生活在与水为邻的古城苏州,苏州的水随物赋形,兼容并蓄,不但滋养了文化,而且繁荣了经济。可以说,在水城苏州,凡是有河的地方,就有桥的身影……  相似文献   

14.
解放前,越剧在初兴时期就建立了导演制。排戏时有一位戏曲行家指导演员设计身段和表演。其时,昆曲名家、苏州人郑传鉴先生常到袁雪芬领衔的上海东山越艺社去看戏、串门,演员们就经常向他请教戏艺。   那时,范瑞娟和傅全香二人正主演《梁山伯与祝英台》。该剧末尾情节为:祝英台在去嫁到马文才家的途中经过梁山伯的墓时,特意下轿哭祭。忽然一声霹雳,坟墓裂开,祝英台纵身跳入墓内。戏就此结束。每当演到这里,台下的观众总感到意犹未尽。导演便与郑先生商量如何改进这场戏。   郑传鉴先生想起幼年在苏州时,春天里孩子们喜欢在田间…  相似文献   

15.
<正>早就听到苏州博物馆西馆的鼎鼎大名了。假日里,妈妈带我去了苏州博物馆西馆。这个馆很大,非常气派。我不知道哪里好玩儿,就跟着妈妈走,我们去了苏作工艺馆和国际合作馆。苏作工艺馆位于苏州博物馆西馆地上二层,这里展示了从宋元至现当代前后一千年间的苏作精品,包括玉雕、竹刻、苏绣、桃花坞木版年画等传统工艺。  相似文献   

16.
同学可乐吧     
最郁闷人士有没有发现旭衍GG最近不怎么上镜了?他呀,陪MM去了呗!自从女朋友去了苏州工作,俺们旭衍GG的钱包就往铁路公路线上多捐献了N多哦。不仅如此,他还特别  相似文献   

17.
悠然苏州     
苏州有古城、有园林,与高楼林立的城市比起来,苏州市区鲜见高层建筑,基本保持了"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历史原貌,处处充满千年古城的悠久魅力。若是偏爱玲珑精致的小家碧玉,钟情亭台楼阁的古代园林,那就去苏州吧。全国各地到苏州的交通非常便利。飞机到达无锡的硕放国际机场;火车到达新建成的苏州站;汽车主要到达苏州汽车北站、苏州南门客运站、苏州新区客运站三个车站;自驾游有多条高速公路,从杭州出发以沪杭再转乍嘉苏高速公路为主。来到苏州,才能更深刻地体味"人家尽枕河"的水乡泽国之韵。老巷中的白墙、黑瓦,光亮的青石,  相似文献   

18.
城里的月光     
卢帅 《初中生》2008,(6):46-46
妈妈在苏州打工,我和姐姐去了一趟苏州。 苏州是一座很美丽的城市,特别是苏州园林,亭台楼榭各具特色,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往返。  相似文献   

19.
苏州     
苏州园林不去观赏园林,就等于没到过苏州。苏州的园林是中国式别墅的代表,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集中国文化、绘画和建筑于一体,亭台楼阁,曲径通幽,修篁影绰。中国文人士大夫崇尚自然山水,为了在城市里也能亲近山  相似文献   

20.
创意茶馆     
《中学文科》2009,(8):22-22
明朝时候.苏州城的刻书刊印很是有名,出版商的利润非常可观。于是,有些外地人眼红了,纷纷拿了苏州人的书籍,私自刻板发行。苏州人印刷的书刚出版不久.盗版就跟着充斥市场。弄得苏州出版商无利可图,大为恼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