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子》2004,(11)
●梅兰芳之探母●程砚秋之梅妃●程砚秋之陈丽卿剧照●荀慧生之美人一丈青及盘丝洞●梅兰芳之洛神●尚小云之摩登伽女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20世纪二、三十年代演出老剧照  相似文献   

2.
四大名旦是指我国著名京剧演员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 梅兰芳,名澜、字畹华,出身京剧世家。祖父梅巧玲为著名花旦,伯父梅雨田为著名琴师。他八岁学  相似文献   

3.
程砚秋(1904-1958),名承麟,字御霜,北京人,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程派"艺术创始人,并与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一起被称为"四大名旦"。程砚秋故居位于北京西城区西四北三条胡同  相似文献   

4.
所谓教学风格,就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独特结台与表现。众所周知,成熟的艺术家往往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如京剧中的“四大名旦”:梅兰芳的雍容富丽、程砚秋的深沉委婉、  相似文献   

5.
一姚华(1876-1930),字重光,号茫父。贵州贵阳人。光绪末年进士,授工部主事,旋被派留学日本。学成归国后迁任邮传部主事。民国以后,除先后在清华学堂、民国大学、朝阳大学和美专等校任教外,还出任过北京女师和美专校长,国会议员等职,又是近代著名的书画家、诗人、学者,为许多大家所推崇。如著名京剧艺术家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等人都曾在戏曲、音韵、书画等方面请教于姚华。鲁迅先生曾赞许他的刻铜书画稿和木刻笺谱书画稿  相似文献   

6.
过去,在梨园界有这样一句话:"北京成名,上海赚钱"。在一般人的眼里,京剧的角儿如果没在上海滩走红,就不算是真正的征服市场。所以,作为近代京剧界的代表人物——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都是从崭露头角的初期,甚至在童伶时代就闯荡上海滩。  相似文献   

7.
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在训练戏剧学员时.不容许学生从一开始就学很多的角色.学员只要学好了某一个行当中的某一个角色.其他的角色就会很快掌握.这就叫做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相似文献   

8.
据说30年代初期,王瑶卿曾对四大名旦做过“一字评”,即“梅兰芳的样、程砚秋的唱、尚小云的棒、荀慧生的浪”.这是作为“通天教主”的王瑶卿,通过长期的观察品评,最后对四位高足艺术特征所进行的一次最集中的概括.  相似文献   

9.
<正>《梅兰芳》,词作者:刘鹏春,曲作者:吴小平。是一首具有独特京剧韵味儿的民族声乐作品。受到颇多民族歌手的喜爱。整首歌的歌词优美朴素,可以说,一半是赞诗一半是戏歌,一字一句一腔一调恰如细珠落玉盘,震动心弦,彷如梅兰芳先生的戏剧,又似梅兰芳先生的生活。声乐作品《梅兰芳》中的京腔京韵儿十足。开腔演唱的第一句,浓烈的京味儿就凸现出来了,如:谱例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9期《<拿来主义>与梅兰芳》一文,认为鲁迅先生“对梅兰芳个人的评价显然是有偏颇失妥之处的”,其理由是:“梅兰芳是近代戏曲史  相似文献   

11.
错出经典     
梅兰芳的琴师、86岁高龄的姜凤山做客央视.做了一期关于梅兰芳的专题节目.他对梅兰芳的为人和演技赞赏有加。其间.他讲述了一件梅兰芳的往事。那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而且,那个错误已经成为沿用至今的经典。  相似文献   

12.
歌曲《梅兰芳》是作曲家吴小平为纪念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诞辰100周年所创作的,作品做出了探索性的尝试:通过在对西方科学理论创作方法的借鉴同时,渗透了传统京剧戏曲的音乐元素.使该曲充满了浓郁的戏曲韵味和民族特色,顿挫有致的节奏、韵味深邃的唱词、委婉含蓄的旋律,使我们了解到梅兰芳先生丰富多姿和充满正气人生.  相似文献   

13.
余少群,我国越剧演员,因出演电影《梅兰芳》而出名,2009年12月28日,凭借此片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新人奖。2008年,一部讲述(shu)我国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电影《梅兰芳》和大家见面了,电影刚一播出就受到观众的喜爱,除了打动人心的故事情节,大  相似文献   

14.
许多杰出的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京剧中的“四大名旦”:梅兰芳的妩媚韵致,程砚秋的幽咽婉转,苟慧生的俏丽活泼,尚小云的刚劲洒脱,莫不自成一家。教学亦是如此,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也应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对教学风格类型的把握,能使我们全面认识教学艺术的本质,结合自身特点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5.
摄影家李维明拍摄的《大师的相会》属首次公开发表,特请著名画家钟灵先生撰文,以此作为对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和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的纪念。  相似文献   

16.
淮驹 《华章》2011,(5):54-54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所服役的部队驻在泰州,泰州是驰名中外的人民艺术家梅兰芳大师的故里。我在政治部群工科任干事,常接触、走访当地的各界人士,这样就结识了梅兰芳大师的族兄长梅庵臣先生。  相似文献   

17.
早年,在一藏家处,意外地看到了一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于上世纪40年代书写并创作的诗词手稿.因为那时人们对梅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还了解得不太深刻,尤其对他在书法和绘画上不同凡响的造诣认识的也不够多,面对这样一组极具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余再三提醒收藏者要珍视它. 机缘巧合,转眼十载.又在浙江一藏友处得见由当代书法大家陈振濂先生题跋的梅兰芳先生的几张类似手稿,禁不住心潮澎湃.随着时间的推移,梅兰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重.  相似文献   

18.
戏剧有很多风格迥异的流派,以号称国之瑰宝的京剧为例,光四大名旦的流派就各具个性:梅兰芳的端庄华贵,程砚秋的幽咽婉转,荀慧生的活泼清新,尚小云的刚劲挺拔,无不理所当然地受到了观众的钟爱。笔者是个戏迷,执教高中语文,不满足于“填鸭式”,不情愿随高考指挥棒转,苦苦探索一种流派,实行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把手伸到博大精深的戏曲殿堂,带领莘莘学子探幽发微,揽胜觅宝,让语文教学与戏曲攀亲联姻,别出心裁,别有情趣。戏文联姻,选好欣赏内容十分重要。比如学习鲁迅小说《祝福》,我就选择越剧改革家袁雪芬两次搬上银幕的《祥林嫂》,先刻下…  相似文献   

19.
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先后成名上海,从而促成了京剧鼎盛的局面,这是中国戏曲史上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他们成名沪上缘于上海是个名角相对较少,束缚较少而宣传发达的新兴都市.四大名旦的上海之行带给他们的不仅是声名的鹊起,也使他们的演艺突飞猛进;而他们的"走穴"申城也对上海京剧舞台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人生有限艺无限,长把光芒照后贤。”这是戏剧家田汉在《梅兰芳记事诗》中对我国杰出艺术家、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高度评价的诗句。梅兰芳小时候天资并不聪慧。幼年丧父后,他和寡母依靠伯父操琴收入勉强维持生活。8岁开蒙学戏。老师起初嫌他进步太慢,曾经对他说过“祖师爷没给你饭吃”的气话。然而这话却深深刺痛了梅兰芳的心,促使他下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