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快速发展,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现实因素主要表现为大学生自身存在的观念错位、能力不足和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就业的消极影响。在就业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调整就业心态、提升素质和培养团队精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把握2011届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了解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落实效果,反映毕业生就业中的问题和诉求,探究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机制和方法,推动就业政策创新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完善,提升就业服务能力,2011年6月至7月,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首选)调查工作,这是继2001年、2004年、2007年、2009年和2010年后的第六次调查。  相似文献   

3.
论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社会关注的热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根本,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是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高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标准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一个重大的全局性问题。本文就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环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衡量标准和指标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对较全面、公正、真实、准确地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但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评价要求存在着一定偏差。在大学毕业生择业过程中,用人单位、毕业生和高校之间缺乏有效互动的平台。因此,研究和探索高校毕业生素质测评和就业推荐平台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高校毕业生素质测评要能够反映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就业需求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充分利用素质测评结果,将就业推荐平台建设成为解决就业矛盾,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就业非常严峻的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困难成为社会现象.而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模试经已成为社会关注的就业方法,在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对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的能力培养,结合大学生新的就业格局,就需要我们高校建立、健全就业指导工作的新平台,对高校大学生创业做专业化、规范化的就业指导工作,同时也解决了当前社会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棘手的问题.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指导规划,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的能力,提高校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从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跨专业、跨学科择业,错位现象日益突出。除专业错位外,学历错位、能力错位在当前也很突出,很多高学历的毕业生低就业,即出现所谓的“高才低就”的情况。从目前高校专业设置的角度看,毕业生的择业已经发生严重的“错位”。从我国总体上看,人才缺乏,分布不合理。大学毕业生择业“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成果贬值和人才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8.
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找不到合适工作;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如何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如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是社会、学校、家长、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同时也关系着高校本身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笔者历时一年对我院历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现就高校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日前,记者经过对一些高校的就业工作部门采访了解到,2006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学校就业工作任务艰巨,但到目前为止,200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基本上处于波澜不惊的态势。与去年相比,今年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相差不多,就业层次变化不大,并没有出现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然反映,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滞后的应付代价.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本质原因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市场机制还未真正形成并发挥有效作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需求机制、供给机制和匹配机制三个关键环节错位的现象还很普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根本进路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和导向,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继续完善政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职责,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切实推动高校毕业生创业,全面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形成全面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揽子"措施和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一、就业能力缺乏: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当前,大学生数量的剧增和大学生就业岗位不足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随着大学教育不断摆脱“精英教育”的光环,毕业生就业市场进一步由“卖方”走向“买方”,就业市场在就业岗位相对不足的同时,所形成的就业资源闲置更是惊人,“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的局面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复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群体规模不断增加。这反映出高校毕业生在当前就业环境下的现实态度与选择,也深刻揭示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意义。为精准指导帮扶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通过实证调研剖析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主要成因、帮扶需求等。结果表明,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成因主要受就业能力高低与就业意愿强弱双重影响,就业帮扶需求集中在求职核心能力指导帮扶、求职多元保障支持两个层面,就业帮扶关键人物排名靠前的分别是学生本人、家族成员和高校辅导员。据此,引入二维度“象限”分析法,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分为5个群体类别,并针对性提出具体就业帮扶建议。  相似文献   

13.
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能够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使自身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能力,即满足自身对工作岗位需求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本文立足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对高校就业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难点进行分析,将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实现毕业生满意就业作为工作目标,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合能力培养、就业心理调整、就业指导和培训、岗前实习为抓手,为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4.
入世与大学生就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紧密相连的。大学生就业状况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晴雨表.现实的情况往往是经济形势好,毕业生就业的形势就好;毕业生就业出现波动时,经济和杜会发展也出现了波动.所以,要分析和估计今后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我们直该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比较客观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和体系得以不断健全完善,对确保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合理配置大学生人才资源,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本研究以作者所在学校为例,总结回顾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实施情况,分析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工作搜寻基本理论出发,通过对地方性综合高校200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地方高校毕业生工作搜寻行为的特征.研究认为,在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的假设下,大学毕业生薪酬预期即保留工资设定过高,大学生工作搜寻行为受到其自身能力因素、性别、专业属性以及学校的就业辅导、经济环境因素、政府宏观就业政策的影响.提升大学生自身能力、加强就业辅导、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可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企业用人单位、高校教师和毕业生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用人单位近三年招聘录用过高校毕业生,重点高校的毕业生更受企业青睐.大学生就业难的长期深层次原因主要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相比有很大差距.高校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学脱离企业实际需求,致使大学生理论脱离实际.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及就业质量最有帮助的两大因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受家人与教师的影响较大,就业压力部分来自于周围人过高的社会期待.  相似文献   

18.
围绕大学生的就业率、就业缺口和就业质量三个统计指标,运用数理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适应数量迅速增加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需要,建立综合反映大学生就业状况的指数模型,是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一种有益尝试,对毕业生、高校.用人单位、人才市场和政府宏观调控等提供全方位的指导服务作用。大学生就业指数系统运用依赖于数据库的总体构成及其原始数据的采集。  相似文献   

19.
当前,随着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和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引导,许多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去就业,但在基层就业的岗位上,部分毕业生却表现出胜任力相对不足的情况:工作完成情况不佳,与同事关系不融洽,对基层生活不适应;其原因,既有知识上的不足、能力上的欠缺,也有心态价值观上的问题;提升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胜任力,需要大学生、高校、国家及社会以及基层单位共同努力,其中主要依靠大学生自身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在新形势下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任务。现阶段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很多,其中功利主义、诚信缺失、信心不足等心态因素不容忽视。因此,要从提升高校毕业生自我调控能力,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注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构建适合本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开展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工作等方面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