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陈胜自喻“鸿鹄”: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年轻时虽然给人家当长工,但他志向远大。有一天,他劳作后在田埂上歇息时,十分惆怅地说:“苟富贵,毋相忘。”有一长工笑他:“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胜叹息着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他把自己喻作志在天下的鸿鹄。  相似文献   

3.
△中国著名画家徐悲鸿: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中国气象学家竺可桢:一丝不苟。△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见面少叙寒喧话,多把学术谈几声。  相似文献   

4.
谈起负负得正,可算得上是无人不晓,妇孺皆知了!我们对负负得正的法则都早已习以为常,而且心安理得的使用很久了,因而也就不曾考虑过它是否合理的问题!然而,在中外历史上却有很多名人与负负得正是否合理结下了不寻常的情结,甚至影响到他们对数学、对(数学)理性的根本看法.本文先列举几位:  相似文献   

5.
墓志铭是对人一生的功过的总结,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宝库,古今中外历史上许多名人的墓志铭匠心独运,耐人寻味。下面采撷几则,与读者朋友共享。1.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墓碑上刻着他临终前自撰的诗体墓志铭:“看在耶酥的份上,好朋友,切莫挖掘这黄土下的灵柩;让我安息者得上帝祝福;迁我尸骨者定遭亡灵诅咒。”莎翁生前为名声所累,这则墓志铭表  相似文献   

6.
曹操自喻为“老马” 汉魏之际的曹操.一生纵横天下.胸怀大志.却自比伏枥茅棚的老马,表达自己晚年的雄心壮志。他在《龟虽寿》中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相似文献   

7.
晚霞未必逊晨曦,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晚年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壮心不已,孜孜以求,老有所为,继续为社会做着贡献。马克思马克思51岁时,为研究俄国历史开始学习俄语,由于他的勤奋,仅半年就能阅读俄文原著。  相似文献   

8.
9.
马克思读书有“三字秘诀”博——博览群书;记——折书角、画线、做记号以加强记忆;读——熟读或诵,以增强记忆。徐特立读书有“三法”日积月累法;古今中外法;借书摘抄法。  相似文献   

10.
古往今来,不少名人学者遨游书海,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读书治学的经验。有趣的是,好多经验可归纳为”三诀”。西汉文学家刘向把读书打了三个比方: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三国时董遇读书抓“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  相似文献   

11.
三学: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他校阅群书,知识非常渊博。对于读书,他说:“少而好学,如日中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读书有“三字秘诀”:博(博览群书);记(折书角、画线、做记号以加强记忆);读(熟读成诵,以增强记忆力)。毛泽东在校读书时坚持“三  相似文献   

13.
名人读书"三法"马克思读书有"三字秘诀":博(博览群书);记(折书角、画线、做记号以加强记忆);读(熟读成诵,以增强记忆力)。毛泽东在校读书时坚持"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琐事、不谈男女方面的问题。徐特立读书学习有"三法":日积月累法;古今中外法;借...  相似文献   

14.
三字秘诀:马克思读书有"三字秘诀":博(博览群书);记(折书角、画线、做记号以加强记忆);读(熟读成诵,以增强记忆力)。三余:三国董遇善于抓"三余"时间读书,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相似文献   

15.
16.
丘吉尔-一织毛衣罗斯福-‘集各国邮票勃列日涅夫,一收集小轿车朱德-一喜欢兰花陈毅一一下围棋陈云一听评弹~_苏步青一一爱听音乐鲁迅分-‘爱吃风干羊荞一梅兰考一熹幸牵恤_傅抱石一一爱吃湖、南地瓜肉石一释奇芦中外名人嗜好录@范欣~~  相似文献   

17.
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为完全之人物?谓使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曰身体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者也。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  相似文献   

18.
《同学少年》2011,(7):53
在中外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在演讲或交际中,往往口出妙语,或风趣隽永,或一语双关,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西方国家的新闻记者问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陈毅:"请问,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演讲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大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垦殖。  相似文献   

20.
培根的“酿蜜法”:我们不应该像蚂蚁一样单只收集,也不应该像蜘蛛一样光会在肚里抽丝,而应该像蜜蜂一样采百花酿蜜。巴尔扎克的“反问法”: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巴甫洛夫的“循序渐进法”: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再循序渐进!狄慈根的“重复法”:“重复是学习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