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放教育实践环节的教与学模式是远程教育中倍受关注的一个问题。不仅关系到开放教育学生注册率和学业完成率,而且对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到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依据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设计和教育评估等理论,探索和研究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体系模式和学习质量标准。在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实践环节中强化教师以“导学”为主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自主化学习”的求学行为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宋建军  吕朝阳 《时代教育》2009,(11):141-141
教师专业发展持续受到关注,孔子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学而不厌”保证教师拥有丰厚的知识之源,“学而不思则罔”启示教师在反思中探寻属于自己的教育实践智慧,“温故而知新”揭示了知识建构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以身教影响学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灵魂,“教学相长”在启发教师向学生学习的同时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实践土壤。  相似文献   

3.
美国密西根大学教师教育项目中“探索中国”的课程,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尝试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美国学生与中国学生在互动中学习的努力。他们在实践中提出并实践了“多向跨文化互动式教学”的教师教育模式,丰富了教师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为给薄弱学校培养高质量教师,澳大利亚探索出“工作型”路径的教师教育,有别于传统“学院型”教师教育。在薄弱学校遭遇教育困境、国内教师供给改革和国际经验带动等背景下,澳大利亚“工作型”路径主张将高质量生源放在薄弱学校进行田野培养,满足当地学校所需,并尽可能保持较长时间。在实践路径上,澳大利亚在招生、培养、中途退出或毕业、评估四个方面采取多维举措,并形成特色。其特征表现在:由公益组织牵头承载政府意愿,基于“程序正义”严控生源起点,引导学生在具体工作中深度学习,在教育系统与教育结果上产生双重影响。“工作型”路径追求立足学校田野的多元参与,为澳大利亚教师教育带来新面貌。  相似文献   

5.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师工作。高质量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深度学习是教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群体中,深度学习状态也存在差异。该文分别聚焦新教师群体,关注外在干预下其形成的“深度学习经历”;聚焦骨干及特级教师群体,关注其自发形成的“深度学习能力”,并对14名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进行访谈,依据扎根理论利用NVivo11辅助进行三级编码。通过研究发现时间、认知、情感等几个影响要素对教师深度学习具有重要影响,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在三个维度上也存在差异。该文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教师从“深度学习经历”向“深度学习能力”迁移的模型及路径,为进一步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提升中小学教师能力素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兴教必先强师,高质量的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关怀素养作为高质量教师必备的关键素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发展,并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最终实现教育品质的整体提升。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在教师的关怀素养培育上仍存在关怀认知偏差、关怀能力不足和关怀行为不当等问题,阻碍了教师育人实践效能的有效释放。为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提升自我关怀素养,教师需要审视职业价值观,建立关怀信念;加强理论学习,夯实关怀认知;内化伦理责任,激发关怀情感;把握关怀艺术,提高关怀能力;榜样示范指导,塑造关怀行为。  相似文献   

7.
为了教师的成长,我们确立了“校本教师教育”的概念和制度,以及“教师第一”“校长是校本教师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并提出校本教师教育要按“学习、反思、交流、研究、实践”等五种方式促进教师的成长。  相似文献   

8.
反思型教师是对传统的经验型教师的超越。它关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力图改变在科技理性下理论对实践的控制,使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不再不可逾越。“反思型教师”对“经验型教师”的超越首先表现在反思性教学中。“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作为认知的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地、有意识地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反思性教学更加关注认知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教师的行动研究,是对经验型教师依赖经验和技术以及占主导地位的课堂讲授法的超越。其次,反思型教师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又是教育理论的思考者与建构者,而经验型…  相似文献   

9.
2006年5月9日,美国教师迎来了今年的全国教师节。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好教师带来好学校”,以强调教师对于确保每个孩子接受高质量公共教育的重要作用。美国政府声称“有效教师”对学校质量至关重要。有关研究也表明,教师质量对学生成就的影响比学校内任何其他因素都更为重要。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要求到2005-2006学年每个班级都必须拥有“高质量教师”,让所有的学生都成功。在这种背景下,教师供给、教师质量、教师专业成长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中学数学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应在关注科学性的基础上,更注重人文性和艺术性;不仅应当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着力于教学方法的改进,教育质量的提高,还应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思维活动,把深入揭示“主体发生转变的教育机制”作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美国以质为本的教师教育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5月9日,美国教师迎来了今年的全国教师节。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好教师带来好学校”,以强调教师对于确保每个孩子接受高质量公共教育的重要作用。美国政府声称“有效教师”对学校质量至关重要。有关研究也表明,教师质量对学生成就的影响比学校内任何其它因素都更为重要。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要求到2005-2006学年每个班级都必须拥有“高质量教师”,让所有的学生都成功。在这种背景下,教师供给、教师质量、教师专业成长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一、美国教师质量面临的问题1.有效教师的识别尽管许多研究发现教师的特征与学生成就之间…  相似文献   

12.
抓教师教育,就抓到了学校发展的命脉,只有教师教育的高质量才有学生学习的高质量。坚持不懈地抓教师教育是非常正确的,只有彻底克服“穴脱节”现象,才能全面而深入地思考教师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新课程下的课堂才会有很大的起色。  相似文献   

13.
作为教师,我们渴望成长;作为教师教育工作者,我们渴望以更有效的方式促进教师发展。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不能抵达灵魂(观念和假设)的行为改良往往不能持久,旧有的不合理行为常常会“卷土重来”;流于空泛的观念更新,教师一般难以把握和接受,理论灌输的结果是实践现实的“涛声依旧”;老师们更愿意“摸着石头过河”,教师更容易从实践效果的角度,来审视和调整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行为。因此,要有效地成长和发展,就需要从教学效果入手,既关注教学行为,又抵达教育观念,促进教学实践的“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师物理教育专业在教师教育中的不足,重点落实三项举措,即“统一培养和差异培养”有机结合;对有志做中学物理教师的学生加强教职技能训练;实践“顶岗实习,脱岗培训,行为跟进”三位一体中学物理教师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学生个性化的成长需求和学习行为方式的变化, 对中国传统的教师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以教师教育领域的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对2009-2018 年间收录的关于教师教育领域期刊论文进行计量和知识图谱分析。发现教师教育研究基本态势良好,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研究主题多集中在教师教育内容、发展方式等方面,随着核心素养在教师教育改革中的位置日益凸显,“素质教育”“学生核心素养”等关键词逐渐成为教师教育研究趋势。教师教育应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优化教师个体的教育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创造高质量幼儿教育的关键。那么,如何结合教育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呢?最新的理论研究表明,“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且“教师的学习也和儿童的学习道理一样,不是靠外部的灌输,而是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究、研究、发现,不断吸收同化各种  相似文献   

17.
一、增强教育科研意识,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新世纪的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新的教育需要的是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新型教师。教师应当不遗余力地探索,研究适合社会发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其实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有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因为教师对教育的现状了解最多,对存在的问题体会最深,反应也最敏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着丰富的教育研究素材和教育科研实践基础,有丰富的问题源。例如,针对有些学生无心向学的现象,有些教师认为这类学生在初中就是后进生,对学生的行为听之任之,认为只要不捣乱影响别人就行,这是不负责…  相似文献   

18.
高质量的教师教育课程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哈贝马斯对人类认识的三种旨趣的分析为理解境外教师教育课程的三次重要变迁提供了适切的视角。“知识关注”阶段的教师教育课程关注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包括必要的知识、关键的能力与必备的品格。“实践关注”阶段的教师教育课程注重的是教师日常的教育生活中的鲜活、动态、丰富、智慧的实践。“精神关注”阶段的教师教育课程则关心的是教师的内在精神和内心世界的洗礼与升华,或者说内在心灵的成长。这对新时期我国教育硕士课程改革走向“精神关注”,关注教育硕士生的心灵转向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宋萑  徐淼 《教育科学》2022,(3):8-14
在教师教育领域中强调循证概念目的在于凸显教师教育者工作的专业性。目前教师教育实践领域存在缺乏本体研究以及未对证据合理使用的问题,因此需要推进教师教育者的循证实践。循证教师教育者因而需要在课程内容、实践形式两个层面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寻找“最佳证据”,再根据“最佳证据”做出决策,进行实践。这些证据以“教”、教“教”、学“教”为基础,并通过实验研究调适证据,通过行动研究优化证据,以形成证据的迭代,最终为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实践奠定扎实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范围,中式课例研究作为一种有着自身文化渊源和实践传统的模式逐步受到关注。中国教师如何认识课例研究,在学校组织中哪些因素影响其在课例研究中的学习结果是本研究探索的问题。研究基于“教师课例研究的实践和认识调查”数据,从教师个人、群体、学校三个层面考察课例研究中教师认识、群体构成、支持保障对教师学习结果的影响,以及群体合作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教师认识、群体构成、支持保障均正向影响教师学习结果;其中,教师对课例研究的“问题解决”倾向认识比“学科教学”倾向认识对教师学习结果的影响更大;群体构成需通过群体合作的中介作用对教师学习结果产生正向影响。基于研究结果,建议教师应提高对课例研究的“问题解决”认识,探索课例研究中的深度群体合作,学校应从系统性联结的角度优化教师课例研究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