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互联网+”政策的不断推动下,体育产业实现了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产生了大量新型的以健身营销类APP为代表的体育互联网产品.采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健身营销类APP发展过程中拥有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外部机会与威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APP功能便捷性强且内容丰富,但核心竞争力不足,运营模式尚不成熟;国家政策扶持,健身市场需求旺盛;市场竞争激烈,线下健身场所拒绝使用.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APP个性化功能建设,健全用户健身反馈机制,优化APP运营模式,合理配置线下健身资源等发展对策,从而推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健身营销类APP的良好发展,为健身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的健身服务.  相似文献   

2.
伏广利 《新体育》2023,(16):69-72
体能训练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的开展体能训练,对于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增强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对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但在体能训练方式、体能训练计划等方面仍存在着很大问题,本文主要通过探讨体能训练的重要性,指出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为运动员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2]。  相似文献   

3.
<正>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其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推动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1]。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成才与发展,决定着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能否成功。而综合素质是个体生命的客观反映和主观评价,是个体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多维度状态的反映[2],是健康评价的重要手段。梁俊指出教师健康的心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3];徐彦红的研究表明个人情感、性格兴趣、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为使章丘市在校大学生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健身类APP,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习惯,采用数理统计、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把章丘市5所高校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健身类APP的使用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近年来用户规模呈上升趋势;KEEP下载量位居第一位,大四年级使用健身类APP更频繁;女生比男生使用次数更多;约六成的大学生使用健身类APP进行健身;大多数大学生了解健身类APP的途径是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大学生使用的主要目的是监测运动数据、减脂塑形等;最常用的功能有数据记录、定制训练计划功能等;使用健身类APP的时间在半年至1年之间;每次使用APP的时间大多在0.5到1个小时之间。研究旨在引起大学生、高校、开发商对健身类APP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徐哲 《新体育》2023,(18):13-16
随着“全民健身”“体育产业规划”“健康中国”一系列国家战略的部署与实施,体育行业创新不断涌现,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正在重塑大众对体育需求方式的转变[1]。为此,本文在宏观把握互联网与体育健身服务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互联网+”背景下校园健身服务模式进行理论分析,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以滨州学院为个案,对滨州学院校园健身服务现状与可行性进行分析,提高研究的科学性;综合运用体育发展战略与健身专业知识构建“互联网+”背景下校园健身服务模式,旨在创新校园健身服务理论的研究,积极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金维  刘刚  梁思佳  梁玉 《体育科技》2023,(5):144-146+149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小型轻便、便于随身携带的便携智能终端随处可见,而近年来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却逐年下降,为研究便携智能终端及APP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了解大学生使用便携智能终端及APP的时长、频率、类别等情况,并结合大学生体质状况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使用体育健身类APP呈正相关,与其他娱乐游戏类APP呈负相关。大学生使用体育健身类APP时间、频率越长,体质健康状况越好,使用其他娱乐游戏类APP的时间越长,频率越高,体质健康状况越差。  相似文献   

7.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总结归纳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运动类APP的概念和分类现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我国文献对运动类APP的概念命名文献较多但逻辑混乱,可能与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概念使用存在混乱、各学科对于概念的命名原则存在争议、学术界对于“体育”概念本身存在分歧有关;手机应用市场和学术文献对运动健身类APP的分类也存在逻辑混乱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非常重视课程的开放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将跨学科主题学习列为五类体育课程内容之一,规定不少于10%的课时,用于跨学科主题学习。[1]并强调“跨学科融合一直是学生提高运动能力、学习健康知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融合多门课程,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核心素养是关乎教育要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而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之"家",指学生学了本学科之后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1])。《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阶段的目标,并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教与学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交流的过程,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核心环节"([1])。《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阶段的目标,并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教与学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交流的过程,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核心环节"([2]),因此,如何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周舟  黄茜  刘智  王丽红 《湖北体育科技》2016,(12):1035-1038
目的通过了解湖北省群众健身活动的总体情况,为提高我省群众的健身和健康水平,构建和谐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武汉、荆州、恩施三个抽样地,调查了2059岁人群体育健身活动状况,分析我省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结果湖北省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男性高于女性,城镇高于乡村,5059岁人群体育健身活动状况,分析我省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结果湖北省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男性高于女性,城镇高于乡村,5059岁居民经常锻炼的比例最高,健身走为主要健身项目。结论湖北省居民在选择体育健身项目上呈现出多样性特征,体育健身场地的选择上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居民体育健身的意识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1.
张发军  梁晓梅 《体育教学》2023,(S1):134-137
目的:调查分析兰州市12-18岁中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活动行为及需求状况,为中学生社区体育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兰州市四个区共420名学生进行有关社区体育活动及现实需求两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兰州市中学生社区体育总体参与率为49.85%,不同性别在参与率、参与项目、持续时间、频率上均有差异,分别为(χ2=10.086、χ2=58.260、χ2=15.639、χ2=9.402,P<0.05);不同学段也有差异,分别为(χ2=13.506、χ2=34.665、χ2=30.978、χ2=24.702,P<0.05)。不同区域在参与动机上有差异(χ2=49.835,P<0.05)。学生对现实需求的需求值更高(安全、设施、指导、常识及营养补充等)。中学生社区体育活动的困境归因在学段上有差异(χ2=16.662,P<0.05),大作业量、无...  相似文献   

12.
健身类APP功能丰富多样、简单便携,具有的娱乐和社交功能可以激发学生的健身兴趣,健身类APP对学生居家体育锻炼具有比较深远的影响。本文笔者首先介绍了健身类APP及其功能,随后分析了学生居家体育锻炼面临的挑战,最后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学生、教师、家庭三方面提出了健身类APP在学生居家体育锻炼中的具体应用路径,希望对学生熟练掌握体育技能、提升身体素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与"互联网+"国家战略交汇一体的背景下,"互联网+体育"的实践-运动健身与APP平台的结合成为了校园新的流行元素。大学生健身水平关乎学生自身的身体健康,利用运动APP提高大学生健身水平是体现学校体育教学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重要形式,代表了学校体育文化新氛围。鉴于此,研究中以"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常用的运动健身类APP服务的内容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利用运动APP提升大学生健身水平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期望能够为大学生提供科学化、均衡化的运动健身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访谈法,对浙江省杭州市部分大学生体育网络媒介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体育网络媒介使用频率为平均每周2.3次,每次使用时间为30min~1h之间;大学生体育网络媒介使用目的主要为锻炼身体、学习体育健康知识、关注体育赛事与明星和消遣娱乐等;大学生体育网络媒体的使用内容主要为体育运动类APP课程、体育在线课程、体育赛事转播以及体坛资讯等;体育网络媒介的使用对于体质健康水平提升有积极的影响。应从学校体育在线课程建设、科学健身信息传播效果、体育运动类APP爆发式增长和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等方面,对媒介化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体育网络媒介使用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5.
<正>多样化教学方式方法是指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学生基础等采用多种教与学的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1]为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与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练,笔者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进行初中篮球教学,在实践中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孟妍  张勇 《校园足球》2023,(9):66-68
<正>《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指出:发展和振兴足球,对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丰富文化生活、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培育体育文化、发展体育产业、实现体育强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也具有积极促进作用[1]。足球运动是以开放性技能为主导的团队对抗性项目,对队员的技能、体能、战术思维、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都有较高要求。在建立选材体系和指标的过程中,要遵循一些基础理论来确立选材指标,并且采纳具有广泛实践基础和科学论证的理论作为选材依据[2]。  相似文献   

17.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注重采用结构化的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加强学生对所学运动项目完整体验和理解,提高学生在真实活动或比赛情境中运用知识与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对此,落实《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正确理解体育结构化教学的内涵、厘清价值、明晰路径,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学校体育》2021,(10):39-43
<正>教学单元是一种学习单位,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微课程。([1])《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了体育学科教学依据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目标是从知识点的了解、理解与记忆,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的培育。([1])《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了体育学科教学依据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目标是从知识点的了解、理解与记忆,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的培育。([1])  相似文献   

19.
《体育师友》2018,(1):41-43
运用SWOT分析法,对健身类APP应用于青少年运动习惯培养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进行分析。认为在"健康中国"的时代背景、我国青少年体质提升的迫切需要等机遇下,健身类APP应用于青少年运动习惯培养具有健身指导的经济性、健身类APP锻炼方法的科学性以及促进青少年运动个体间的良性互动等优势;并且存在健身类APP必须依附网络而生存、健身类APP对锻炼效果监控的薄弱性的劣势;同样也面临青少年面对网络的自控能力、传统观念的影响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正>《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指出,构建主体多元、内容全面、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和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在评价内容方面,重视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进行综合评价,真正实现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1]鉴于此,笔者以“以评促学”为切入点,以促进价值回归为立足点,实现学生运动能力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